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勞動者之歌:"核工業大廈"上"螺絲釘"--記張世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8日 16:13 來源:新華網

專題:勞動者之歌

    “核工業大廈”上“螺絲釘”

    ──記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高級工程師張世平

    新華網成都6月28日電(記者 陳凱)憑著堅韌不拔的工作精神,他三十多年如一日,立足本崗,刻苦鑽研,從一名普通銑工,成長為核燃料元件製造領域卓有成就的高級工程師,成為管座製造行業中既懂程序設計,又會生産工藝,善於創新的學科&&人和技術“多面手”,為振興民族核工業,奉獻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熱。

    他就是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張世平。

    1973年,張世平進入公司的零部件加工車間從事管座加工、設計工作,從此一幹就是34年。無論在生産一線,還是在技術部門,他不僅機械操作技能和加工工藝設計能力精湛,而且極具開拓創新精神,在引進轉化技術上再創新,為企業提高生産效率和節約資金作出了很大貢獻。

    張世平在自己從事的工作領域不斷學習、攻關。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數控車床逐漸進入生産一線,面對龐大、複雜的數控設備,中學畢業的他下決心自學數控專業理論以及計算機知識。上班時間忙工作,下班後他也總是拿出紙筆反復設計、製圖、潛心攻讀。一分耕耘,一分收穫,52歲的張世平現在已成為技術組裏精通電腦設計、製圖的“高手”。

    從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開始,到後來採用法國、俄羅斯技術的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田灣核電站,所有電站的工藝過程中的圖紙和工裝夾具的設計,張世平都根據生産線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修改,使整個管座生産線的生産更趨合理。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大亞灣核電工程兩個90萬千瓦核電機組建設開工了。雖然製造技術是引進的,但是制定符合企業生産的工藝、轉化技術相當困難。而且,如果到規定時間公司無法如期生産出大型核電燃料元件,法馬通公司將緊急供料給大亞灣核電站。這不僅關乎企業經濟效益,更關乎祖國的聲譽。為掌握大型核電燃料元件製造技術,擔任管座製造工藝研製負責人的張世平重新回到生産第一線,在各個機床上親自摸索操作。就這樣白天黑夜連軸轉,3個月後,當法國專家看到工人們的實際操作和檢測試樣後,感到驚訝,認為公司一部分工藝和設備已經超過了法方工廠的水平,簡直就是奇跡!

    張世平沒上過大學,他把一生交給了他深愛的核電事業,工廠就是他的大學,管座就是他一生傾心研究的課題。他是真正令人敬佩的專家,他是中國核工業大廈上一顆閃閃發光的螺絲釘。

責編:王壹霖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