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香港回歸十週年
進入[360度]>>
專題:CCTV-新聞“香港回歸十週年”特別報道集錦
CCTV.com消息(360度):這兩天,香港的股市漲得非常好,今天恒生指數收于21954.67點,比昨天又上漲了270個點,上漲1.25%。記得10年前,人們在談論香港回歸的時候,曾經有過馬是否還能跑?股是否還能炒?的擔憂。今天看來這種擔憂是多餘的。
今天,長江就要帶我們到香港交易所看看。
記者:這裡就是香港聯合交易所,香港股市每天的最新情況,股民每天的收穫、損失,甚至香港經濟的每一次起伏變化,都能在這裡得到最直接的反應。可以説,這裡是探究香港經濟的窗口。其實,香港的證券交易早于19世紀香港開埠初期就已出現。1947年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立。但那時,香港的證券交易主要由英國人管理,上市公司也多屬英資企業。到了上世紀60年代,隨著香港經濟的起飛,華資公司對上市集資的需求越來越大,隨後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及九龍證券交易所先後創立。 1986年4月2日,四家證券交易所正式合併為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為香港唯一的證券交易所。
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立之初的香港經濟環境其實並不輕鬆。當時,中英兩國剛于兩年前簽署了關於香港回歸的聯合聲明。雖然香港的未來走向已經非常明確,但是對於已經熟悉這塊土地上舊有規則的很多香港人來説,原有的經濟規則是否還能保持下去,成為他們對未來香港經濟的最大擔憂,恒生指數也始終在低位徘徊。當時的港英政府為了增強民眾對港元的信心,將港元和美元挂鉤。
1986年下半年,香港的經濟開始起步。1987年10月1日,氣勢如虹的恒生指數衝上了3949.73點的高位,但是還沒等興奮的股民將自己掙到的錢捂熱,僅僅18天之後,由於全球股市崩潰,香港股市隨即下跌300多點。儘管聯交所緊急停市四天,但等到重新開市時,恒指還是在一天內暴跌了43%。 香港經濟再次遭遇打擊。
90年代後,香港股市開始受惠于內地市場的開放。1993年,青島啤酒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被香港股民稱為“紅籌股”。而當時,聯交所裏最受熱捧的股票就是來自於內地的“紅籌股”。隨後的1997年,更堪稱香港股史上的“紅籌股年”。據聯交所的統計,1997年香港證券市場的集資金額打破歷史紀錄,全年集資超過800億港元,其中逾9成為紅籌國企公司所籌資金。
但是,還沒等香港回歸帶來的股市利好讓恒生指數在高位站穩,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就席捲了香港。恒生指數一年之內下跌超過10000點,跌幅近60%,為此,特區政府不得不動用1100多億港元的外匯購買港股, 以穩定證券市場。同時,中央政府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政策,也成為香港抵禦金融危機的堅強後盾。
但是,2001年“9-11”事件導致的全球經濟衰退,2003年SARS的影響,還是讓香港的股市持續低迷。2003年4月份以後,隨著SARS影響的結束和全球經濟回暖,大量外資開始重新流入香港市場。2006年,繼交通銀行和建設銀行在香港上市之後,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也登錄香港股市。這些大型內地紅籌股在香港的上市,給香港股市注入了新的動力。特別是工商銀行在內地、香港共籌集得191億美元,刷新全球首次公開募股的紀錄,同時也令香港去年全年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超過3000億港元,超越紐約,成為全球排名第二的證券市場。
責編:肖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