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鄧書記,我們捨不得你啊!” ──追記鄧平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9日 08:56 來源: 光明日報

專題:公僕楷模鄧平壽

    2007年2月5日,春寒料峭,天空中淅淅瀝瀝下著小雨。一輛運送鄧平壽骨灰的靈車從梁平縣城緩緩駛向虎城鎮。在從縣城前往虎城的必經之路上,無數群眾胸佩白花,自發地站在路邊,靜候著他們的黨委書記鄧平壽“回家”。

    靈車緩緩前行,越往前走,路邊的群眾越多。從虎城鎮場口,到鄧家老院子,人群足足排了7里長,他們當中甚至有從相鄰的四川達縣趕來的群眾……

    當靈車駛入虎城鎮時,在寒風中佇立已久的一些群眾再也忍不住,淚水淌過面頰:“鄧書記,我們的好書記,你為什麼走得這麼早啊!”

    一個普通小鎮的黨委書記,一位最基層的領導幹部,他的魅力有多大?能讓百姓們如此依依不捨……

    “他的恩德我們都記在心裏,永遠不會忘!”

    13年前,鄧平壽到千丘村下村,看到剛結婚不久的唐春藝一家幾口人擠在20平方米的屋子裏,養的蠶都快爬到床上了,又了解到她丈夫有殘疾,生活十分艱苦,就主動幫他家批地、貸款修房子,為他家脫貧出主意、找路子。在鄧平壽的幫助下她做起了豆腐生意。如今,唐春藝家在公路邊開起了副食店,丈夫也跑起了運輸,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受過鄧書記幫助的,又何止我一家。他駐我們千丘村10多年來,一直都在為村民的致富想辦法、出點子,不知道有多少人受過他的幫助。直到今天,他的樣子我仍然清楚地記得,身穿一件粗布衣,肩挎一個帆布包,腳蹬一雙膠底鞋,仿佛就站在我面前,笑瞇著眼睛大聲地問我:‘春藝,生意好嗎?’”唐春藝動情地回憶道。

    每當談到最後一次見到鄧書記的場景,唐春藝的眼裏就噙著淚。她還清晰地記得,就在2007年1月14日那個週日的上午,10點多鐘,雨下得很大,鄧書記淋著雨,在她的小店門口喊,“春藝,把傘借兩把出來。”

    “這麼冷的天,走哪去哦?”“去看一下桑樹冬管的情況。”

    “喝口水再走吧。”唐春藝熱情地招呼他。

    鄧書記擺擺手,急匆匆地走了。

    第二天,唐春藝聽説鄧書記病了,還送到重慶的醫院去了。“肯定是昨天淋了雨!”唐春藝根本沒有想到,那竟是她與鄧書記最後一次見面。

    直到今天,唐春藝還是不願相信鄧書記已經不在了。她多麼希望,鄧書記能夠再到她的店裏,喝著水,坐在板凳上,大聲笑著跟大夥聊天。

    “鄧書記不應該走得這麼早啊,他才51歲呀。鄧書記是我們的好書記,我們捨不得他啊!他的恩德我們都記在心裏,永遠不會忘!”説話間唐春藝已淚流滿面。

    “鄧書記打來的最後一個電話”

    2007年1月15日清晨7點多鐘,大興村村主任袁永富的手機響了。

    他一看,是鄧平壽的電話。每天一早一晚給村幹部打電話是鄧平壽的習慣,他一點都不奇怪,奇怪的是鄧書記的聲音十分微弱:“你們村的桑樹栽得怎樣了?要栽好。”

    聽慣了鄧平壽粗聲大氣説話的袁永富連聲問:“鄧書記,你怎麼了?你怎麼了?”

    “你莫管。”鄧平壽説完,就把電話挂了。

    袁永富愣了好一會兒,“不對!鄧書記多半是病了。”他迅速撥通了在鎮醫院工作的三姐的電話。三姐告訴他,鄧書記的確病了,昨晚已經送到重慶的醫院了。袁永富急忙再撥那串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號碼,卻已無人接聽。

    袁永富不禁想起了2006年的那個夏天,大興村村級公路正在硬化過程中。正午,一天最炎熱的時候,為防止工人中暑,袁永富讓工地上的人們一早一晚施工,中午都回家吃飯睡午覺。

    一個電話把袁永富從午休中吵醒了。

    “袁老大,我在你家外面公路上,你出來一下!”電話裏,是他熟悉的聲音。

    “鄧書記啊,這麼熱的天,我們都不敢出去,你還在外面跑啊?”袁永富驚詫地起身就往外跑。只見烈日下的鄧平壽沒戴草帽,汗水濕透的背心卷到胸膛。

    “鄧書記,你怎麼不怕熱呀!”袁永富埋怨道。

    “越是天氣熱,越要注意新鋪公路的養護。”鄧平壽接過話説,“澆水,蓋草,馬虎不得!前些天有群眾反應,説公路的碎石硬度不夠,公路質量有些馬虎。我要沿路檢查一下公路的質量。”鄧平壽沿著公路就走了。望著他在烈日下漸漸遠去的背影,袁永富心頭一酸。

    “誰知道,我接到的竟然是鄧書記打的最後一個電話。”在得知鄧平壽去世後,袁永富哽咽著對人説。

    袁永富記得,鄧書記曾給他説過,虎城鎮要建成“蠶桑萬擔鎮”,大興村要種植200畝桑樹。他明白,鄧平壽如此憂心“萬擔鎮”,是因為一旦成功,就可以爭取引進一個生絲加工廠。這樣全鎮的百姓養蠶風險就小了,賺錢就穩當了。

    袁永富多希望能聽鄧平壽那粗嗓門再喊自己一聲“袁老大”啊,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鄧平壽竟帶著這個期待,永遠地離開了。

    “他們是公認的模範家庭”

     

    鄧平壽是那樣的深深地愛著虎城,愛著這裡的百姓,同時,也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家人。

    鄧平壽獲得過數不清的榮譽,擁有一大摞的獎狀。有一張卻是他最得意,那是去年重陽節時,鎮政府為獎勵他們敬老愛老的行為特地頒給他和妻子唐友清的,鄧平壽把它貼到了家裏臥室最顯眼的地方。

    “他們是公認的模範家庭。”在上豐村説起鄧平壽家,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

    每個週五的傍晚,鄧平壽88歲的老母親總會到家門口張望,盼著兒子歸來;他那個20年前就患上癡呆的哥哥,也會穿得乾乾淨淨地坐在門口,一臉憨笑著等弟弟回來。這是他們一家人團圓的時候。

    妻子唐友清總會早早地準備好肥肉炒酸鹹菜、排骨燉湯、豆腐煮白菜,這些他最愛吃的菜。吃飯時,鄧平壽總喜歡拉著妻子坐在靠墻的位子上,讓老母親坐在上席。他時常把瘦肉夾到母親和妻子碗裏,與傻子哥哥幹上兩口白酒;小女兒愛吃豬皮,他又把肥肉咬掉,把豬皮留給女兒。

    妻子患有關節炎,冬天摸多了涼水,手就麻、就腫,洗起衣服來很吃力,鄧平壽就跟妻子商量,要給她買臺洗衣機。妻子不答應:“要啥子洗衣機哦,我又不是洗不動,何必費電、費水!”鄧平壽知道,妻子是跟他一樣苦慣了,節約慣了,捨不得。他不顧妻子的反對,狠下心來買了一台洗衣機。至今,在鄧平壽住了五十多年的老屋子裏,仍然也只有那麼幾件電器。

    鄧平壽的老母親年紀大了,腿腳很不方便。每次吃過晚飯,鄧平壽總要幫母親脫下鞋,試好水溫,把老人的腳放進去,慢慢地揉搓,洗完後,他又將老人的腳拭乾,扶她到床上並蓋好被子。冬天,鄧平壽還會將母親的腳放在自己的懷裏,暖熱了才放心地離開……

    靈車來的那一天,老母親坐在門口久久望著兒子經常歸來的那條大路,她知道兒子要“回來”了,而且永遠也不會再離開。(趙達 張國聖)

     

責編:多國麗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