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9日 08:49 來源: 新華報業網
專題:公僕楷模鄧平壽
據新華網6月17日電,被群眾親切稱為“泥腳書記”、“草鞋書記”、“挎包書記”、“田坎書記”“農民書記”的重慶梁平縣虎城鎮黨委書記鄧平壽病逝後,成千上萬的群眾自發為他送行,走了整整七里路。老百姓對他感情如此深厚,是因為他和群眾打成了一片。群眾從來不把鄧平壽當作“官”,而是當作兄弟看待。
鄧平壽有一句話説得非常好:“農民的問題在地裏,我坐在小車裏,農民不會來找我説話。”他的辦公室永遠向群眾敞開著。每逢趕集,鄧平壽的辦公室總是擠滿了群眾。
是啊,農民的問題在地裏,而不是在領導幹部的辦公室裏。時下,我們的一些領導幹部高高在上,不願意下去,不願意跟農民交談,認為那是已經過時的工作方法,姜太公釣魚,只是坐在辦公室,等著農民上門來反映問題。門好進了,臉也好看了,但是,事卻還是那樣的難辦。
農民的問題在地裏,在地裏解決農民的問題,最符合農民的利益。農民上門反映問題,加大了農民的成本。鄧平壽在鎮長、鎮黨委書記位置上幹了10多年,既有資歷,也有能力,但卻一點都不像“官”,更像一個行走鄉間的“服務員”。70多平方公里的虎城鎮,他下鄉從不坐車,靠雙腳一村一組地走訪。他説:正是因為與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贏得了群眾的認同和尊重,他才能一呼百應,帶領群眾完成一個偏遠農村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奇跡──在全縣第一個實現全鎮100%的村、85%的組通了水泥路。如果都像他一樣,農民的問題解決在地裏,農民就不需要跑幾十里路,去反映問題。
農民的問題在地裏,看似簡單的觀點,卻折射出了一個領導幹部的愛民情懷暖民情結公僕之心。有了這樣的認識,領導幹部就不會滿足於在辦公室裏等著農民的傾訴,就會將農民放在為官的第一位置,就會在第一時間解決農民的問題,就會將農民的問題化解在第一現場。孔繁森、鄭培民等領導幹部的楷模,想的是農民的問題,總是經常的奔走在第一線,在農民的炕頭,在農民的田裏,拉著的是農民的手,談得是農民想要解決的問題,做的是農民盼望的要解決的實事好事。
農民的問題在地裏,折射出了領導幹部的主動與被動的責任意識。作為黨員幹部,俯下身子,走出車子,發現農民的問題在地裏,將農民的問題解決在地裏,這是主動的去解決問題,是一個領導幹部責任心的驅使;坐在辦公室等著農民上門反映問題,讓農民跑斷了腿、説破了嘴、陪了多少笑臉,那就是被動的解決問題,可以想見,問題也解決不好。
新的時期,如何構件和諧社會,這是個大課題。在這個大課題之下,有許許多多的子課題。這些子課題,需要千千萬萬的領導幹部去破解。將農民的問題發現在地裏、解決在地裏,就是一個很受群眾歡迎的舉措。(周恒祥)
責編:多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