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公僕楷模鄧平壽
CCTV.com消息(記者 趙巍):2007年2月5日,天空飄著細雨,在悲慟的哀樂聲中,一隻送葬隊伍順著虎城鎮街道向前涌動。街道兩邊站滿了含淚忍悲的村民,他們扶老攜幼,佩帶著熬夜自製的白花,隨著加入者的逐漸增多,七里長街人潮涌動,猶如一條見首不見尾的長龍。這是虎城鎮群眾向英雄表達的最高敬意──萬人空巷,迎接為虎城發展鞠躬盡瘁30餘年,死而後已的鎮黨委書記鄧平壽的骨灰返家。
鄧平壽于1998年任重慶市梁平縣虎城鎮黨委書記,上任以來,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服務農村農業農民為己任,發展本地經濟、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積極興辦社會事業,使虎城鎮由一個山區窮鎮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鎮。
“耍好龍 壯大蟲”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虎城鎮在重慶市梁平縣是一個偏遠的農業大鎮,柚子和蠶桑一直是虎城鎮的傳統農業項目。鄧平壽響亮的提出了“耍好一條龍,壯大一根蟲”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虎蜜柚和栽桑養蠶。前些年,由於市場行情的影響,蠶繭價格逐年下滑,有些百姓的信心開始動搖,有的甚至挖桑樹。鄧平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帶著鎮裏的幹部天天下村組,給群眾做工作,他邀請西南農業大學教授、蠶桑專家到虎城講解技術、傳授科學養殖方法,還在自己家裏&&載桑養蠶,為群眾做示範。在養蠶的季節和桑樹冬管嫁接時,他的挎包裏總是帶著蠶藥、桑剪,隨時隨地為人民服務。通過10餘年的努力,蠶桑和柚子均得到巨大發展。
一次,在千丘村二組,鄧平壽聽説養蠶大戶羅立德的三張蠶不吃桑葉,他便立即趕過去,蹲在蠶房裏仔細觀察,最後確定是輕微農藥中毒,馬上從挎包裏拿出蠶藥救治。只花了半天工夫,蠶子就恢復了正常。羅立德拉著鄧平壽的手,激動的説,“如果不是你,我這三張蠶就全完了!”
為了大力發展柚子産業,鎮黨委政府邀請華中農大和縣科委、縣農業局的科技人員對全鎮的果農進行規範化的技術培訓。鄧平壽組織鎮幹部下村組蹲點服務,他向禮仁村的種植柚樹的能手學果樹嫁接技術,並&&在家裏種植果樹,進行虎蜜柚的嫁接改良,很多群眾都到他家參觀學習。虎城鎮大力加強優質虎城尖柚的優選,進行分級鑒定和管理,註冊了“貓兒寨”商標,優選培植出來的虎蜜柚榮獲了國家金獎;組建柚子專業合作社,並利用自辦網站開展網上宣傳與招商,産品遠銷重慶、成都、香港、澳門等地。虎蜜柚也成為虎城農民群眾增收項目之一。
4萬人“走路不濕鞋”
鄧平壽始終帶領鎮黨政府一班人始終把加快小城鎮建設,促進商貿業和企業發展作為鎮域經濟發展的大事來抓,先後投資4750萬元進行老街改造和新區開發,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興建農貿市場、群眾休閒廣場和農民新村。
1997年以前,虎城僅有一條出境的泥結碎石路,老街只有三四米寬,全是石板路,破爛陳舊。改造老街已成為老百姓強烈的願望。可是,要改造老街就意味著原來的門市面積將會減少。為此,鎮黨委書記組織居民座談,鄧平壽帶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問原因,找問題,解疙瘩。在整個改造過程中,無一人上訪。改造後的街道達16米寬,街道平坦乾淨,店舖生意興隆。
2002年,虎城第一條村組級水泥路──上豐村二組公路修建成功。之後,通過典型引路、紮實工作,全鎮迅速掀起大辦交通的熱潮,一條條村組公路相繼修建和硬化。鄧平壽同志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奮戰在村組公路修建、硬化第一線,在千丘村,由於過度疲勞,暈倒在工地上。2003年,陳家村決定修建一條村組公路,要經過村民劉某住宅後山,劉某認為修路會破壞他家的風水,死活不準施工,鎮村幹部想盡辦法,都無功而返。當時鄧平壽在重慶做了肺腫瘤切除手術回來,正邊打吊針邊工作,知道這件事後,他馬上拔掉針頭,叫上幾位鎮幹部就往劉某家趕,耐心的做思想工作。劉某看到鄧平壽捂著胸口,臉色蒼白,只冒虛汗,終於被感動了,答應施工。鄧平壽同志就是這樣,哪有困難,哪就有他的身影。通過6年的努力,虎城鎮基本實現了縣道連村道、村道連組道的水泥路交通網,公硬化村組級公路48條,直接受益群眾近4萬人,多數群眾過上了“走路不濕鞋”的生活。
“為教育辦事,我們願意”
鄧平壽始終認為,經濟要發展,教育比先行。他任鎮長以後,十分關心鄉土人才的培養,在全縣辦起了第一個中央農廣校梁平分校虎城教學班。 1996年,虎城又辦起了首批村社幹部中專班。擔任鎮黨委書記以後,他一如既往的重視教育事業。他常説:“為教育辦事,我們願意。”在組織領導方面,他每季度至少召集一次黨政班子會,對教育進行專題討論和研究。
“鄧爺爺是好人!要是沒有他,我早就讀不成書了。”鄧平壽去世後,梁平縣紅旗中學高三學生王虎南一想起他,心裏就充滿了深深的懷念。
王虎南今年19歲,家住虎城鎮河口村7組。他出生8個月時,父親因病去世,11歲那年母親改嫁,孤苦伶仃的他和癱瘓在家的70多歲的爺爺相依為命,一家人的家庭生活靠他柔弱的雙肩支撐著。
1999年9月,同村的孩子都上學了,可王虎南卻沒錢讀書。鄧平壽下村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回到鎮裏召集有關單位負責人開會,決定由鎮計生辦、民政辦、教辦三個單位輪流負責王虎南每學期的學雜費,一直到他讀完初中。2004年8月,王虎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紅旗中學,鎮黨委、政府決定,學費由鎮屬有關單位負責,生活費由鎮裏的幹部職工捐助。
為了讓全鎮每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1998年,在鄧平壽的發起和倡導下,虎城鎮有了自己的“希望工程”。每年,全鎮都要為貧困學生組織一次捐款,每到這個時候,鄧平壽總是第一個掏錢,而且每次都是他捐得最多。
1997年,集中村一組六年級學生鄧廣春的母親外出下落不明,父親嚴重殘疾。鄧廣春無錢上學,被迫停學了,鄧平壽得知消息後,找到他,對他説,每學期給他解決400到500元的生活費和學雜費,逢年過節還給他買新衣服、新文具。鄧廣春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捐款助人,在別人看來,這是鄧平壽的一大美德,而鄧平壽則把它當作自己對虎城鄉親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截止2006年12月,“希望工程”已收到捐款5萬多元。捐款者有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和職工,有農民,有教師,有學生,還有曾經被資助過的貧困學生。希望工程資金由鎮裏統一支配,實行專款專用,每年年底公示收支情況。1995年梁平“普九”以來,虎城因為希望工程的實施,全鎮適齡人口中無一人因家庭貧困而失學,每年學生入學率都為100?,成為全縣“普九”的典範。
辦公室沙發被村民坐破了皮
鄧平壽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參加工作後又一直在農村工作,與農民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除了開會和場鎮趕集日,他幾乎都泡在農村、農民中間,哪家房子要滑坡了,哪家蠶子有病,哪還有桑樹沒有修枝刷白,他都很清楚;他經常深入農家小院,與農民促膝談心;辦公室的人造革沙發,被趕場天來辦事、聊天的一撥又一撥的群眾坐破了皮。
走進鄧平壽的辦公室,一組人造革棕色轉角沙發特別顯眼。到了趕場天,鄧平壽的辦公室裏就人來人往,抽旱煙的、拿扁擔的,一撥又一撥的人,有辦事的,有聊天的。來了,又走了;走了,又來了。沙發上坐著不少群眾,鄉親的大嗓門、鄧平壽的説笑聲充滿了整個辦公室。
2005年夏天的一個趕場天,千丘村孫先倫挑著兩隻奄奄一息的豬仔來到鎮裏,丟在鎮政府辦公樓梯子上,便直奔鄧平壽的辦公室。見到鄧平壽,孫先倫把擦汗的帕子往肩上一搭,焦急地説:“鄧書記,我的豬死了幾個,你説啷個辦嘛?” 鄧平壽給他遞上一杯熱茶,請他在沙發上坐下來,關切地問:“怎麼回事?慢慢説,莫著急!”原來,孫先倫等三家農戶買了大興村一農戶出售的7個豬仔,不到三天就死了5個,剩下的2個也快不行了。鄧平壽了解情況後,立即打電話通知那個農民和動物檢疫站的人員趕到辦公室進行調查和調解。一直到下午3點,才把問題解決了。
群眾的一件又一件事,鄧平壽總是記在心上,熱心幫助,大家都願意和他接近,有什麼事也喜歡找他。久而久之,沙發座墊就被磨破皮了。
鄧平壽為黨為人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帶著家人對他的思念,帶著人民對他的眷戀,永遠的離開了。鄧平壽同志始終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在群眾身上,心中裝著群眾,時刻想著群眾,幫助群眾發展生産。向鄧平壽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萬事民為先,想群眾所想,幹群眾所盼,一心一意為群眾服務,當好為民造福的&&人。要時刻牢記黨的宗旨,甘當公僕,無私奉獻,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思考問題和開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鄧平壽死了,但是他還活著,他將永遠活在人民群眾的心中。?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