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三十而立"的高考應直面社會改革期待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8日 18:37 來源:新華網

專題:2007年高考資訊臺

  新華網北京6月8日電(記者鹿永建、張曉晶)今年是恢復高考的第30個年頭。人的一生,三十而立是重要轉捩點,對關係到個人和國家命運的高考招生制度來説,30年之際更是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契機。

  恢復高考第30年,全國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首次過千萬,這兩個極具歷史意義的數字使得今年的高考意義不尋常。站在歷史的高度,可以看到,30年過去,我國高等教育成就突出,問題同樣凸顯:

  一是選拔了大批人才,但培養人才的方向正在發生位移。30年大中專學校共錄取3600萬人,高校錄取率從1977年的4.7%提高到2006年的56.85%,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但高考制度也表現出僵硬的局限,一部分獨具特長的人才被大學拒之門外。二是給大部分學子提供了公平的上升通道,但高考的公平性本身不斷受到質疑,如較高的收費、較大的地域差異、不平等的錄取機會等。三是從考試內容到考試形式都發生了變化,但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於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期望,特別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激烈競爭給學生身心帶來巨大壓力,加劇了應試教育。

  近年來,關於高考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對高考改革的熱切期待已十分迫切。社會期待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更加多元化,除了高考分數之外,能夠適當參考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社會服務、高中學習成績、面試成績等因素;期待選拔人才的方式更加靈活多樣,政府適當放權,讓高校擁有更多招生自主權,實現“不拘一格降人才”;期待素質教育能夠實實在在“著陸”,讓基礎教育從升學的重負中解放出來。

  最近幾年,各地都在進行一些有益探索。中國政法大學去年率先將各省招生指標按人口比例劃分,復旦、上海交大進行面試招生,都在一定範圍內取得了積極效果。但是,總體來説,中國高教改革還沒有觸及到一些更深層次問題,力度也不夠。

  中國高等教育改革不能關起門來慢慢來,去年高招中的港校衝擊波讓人見識了這一點。今年會不會有更多的衝擊波來到?但可以肯定,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時代,不同教育制度的競爭是殘酷的,不接受挑戰則註定失敗。

  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應該説很明確,那就是一要有利於推進社會公平,二要有利於實現人盡其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實行大學自主招生制度,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大學也是如此。這種考試製度要有幾個前提條件,一是社會的誠信水平較高,二是大學要有相對獨立性。儘管目前我們還不完全具備這些條件,但是在公眾迫切的改革期待面前,有關部門應該拿出魄力和勇氣,也應該更加保持理性,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

責編:王壹霖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