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07年高考資訊臺
新華網太原6月8日電(記者劉雲伶、鄭瑋娜)近年高考期間,很多地方對考生的“關照”再度升級,紛紛出臺一系列措施,為考生免除後顧之憂。各地政府和社會各界對高考的人性化安排固然令人感動,但投入過於龐大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則不但會造成公共資源的巨大浪費,更是對高考緊張氣氛的過度渲染,使考生心理壓力陡增。
高考的到來,使社會諸多環節都進入“戰時狀態”。太原市成立了高考應急指揮中心,成員單位包括政府15個部門。省裏某機關還發出通知,要求今年高考期間,除特別緊急公務外,所有公車一律停用,以確保考生參加高考不受影響。海口市運管處要求高考期間,所有公交大巴車都必須參與“免費接送高考生”社會公益活動。高考期間,許多地方都規定汽車行駛不準鳴笛,夜晚建築工地不準施工等等。在一些地方,很多大型社會活動因與高考“撞車”而延期或取消,公安、交通、醫療等部門也不得不動用大量精力,為高考“保駕護航”。
政府和社會各界給考生提供一定便利和人性化服務,無可厚非,但凡事要有度。在高考上消耗過多的社會成本,就是一筆不小的浪費。特別是有些行政措施到了“擾民”的地步,就有些過分了。
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過度關照,會增加考生的壓力。在政府的明令要求下,整個城市各個環節如臨大敵,來自各方面異於平常的種種舉動,將高考的緊張氣氛渲染得無以復加,會使考生本就緊繃的心弦和敏感的神經越發脆弱。
對高考的過度關照,會在無形中強化高考的“指揮棒”作用,增加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高考政績觀”。事實上,正因不少地方政府過於重視高考,將高考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的唯一或主要指標,很多學校熱衷於高考成績排隊,使一些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價值觀嚴重扭曲。
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如今的高考已不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是“千軍萬馬過立交橋”,高考應該成為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各級政府對高考的安排要適可而止,還考試以常態,還考生以平常心,不能一面不斷提倡素質教育,一面在高考時以過分的安排給高考加壓。高考並不是社會生活的全部,不能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不能讓高考成為全社會負擔。
責編:趙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