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萬鋼入主科技部 35年來首位黨外人士任部委正職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8日 15:05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圖為攝於今年三月十一日的萬鋼資料圖片。 中新社發 杜洋 攝

  4月27日,是萬鋼履新科技部部長的第一天。這一天他異常忙碌。公事完畢,當天晚上與之前的合作夥伴們──國家科技部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總體組的十多位成員舉行了一次場面感人的告別晚宴。

  萬鋼,這位留德歸來的國際汽車業界的翹楚,就這樣告別了他心愛的新能源汽車項目,走上了政壇。跟老一輩歸國精英錢學森等比起來,萬鋼的政壇路徑大為平坦(錢主要擔任副職,最高為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決定萬鋼科技部部長人選是在這十幾天的時間最終定下的。”據上海市政府一位和萬鋼極為熟悉的官員透露。在這十幾天中,分別由統戰部和中組部的相關領導找萬鋼溝通過,並由主要領導在24日與萬鋼談話決定。

  根據新華社報道,同日有四名國務院部長級高官易人。萬鋼之外,分別是楊潔篪出任外交部長,徐紹史出任國土資源部部長,陳雷出任水利部長。

  其中,萬鋼是唯一以民主黨派身份出任的──他是從中國致公黨中央副主席身份出任國務院部長職位。

  由民主黨派領導人出任國務院部長正職,雖然在建國之初出現過不少,但自從“文革”之後幾乎再也沒有過。

  改變從萬鋼始。

  “接下來可能會有更多的黨外人士出任部級正職。”民盟中央副主席張聖坤對記者説,“尤其是一些專業性要求高的部門後面還有可能出現黨外人士擔任正職,而且並不排除將會出任更高級別的職位。”

  記者從多個權威渠道獲悉,另一個國務院部委近期可能也會有人事變動,或有一名無黨派人士出任正職。

  萬鋼路徑

  熟悉萬鋼的人説,萬鋼走上政壇並非偶然。

  1952年8月出生的萬鋼,此前的公眾形像是一位學者型的人物。萬鋼留學德國時選擇了Clausthal工業大學主修機械。在攻博期間,他發明了定量研究固體波傳播的光學方法,並成功地將此方法應用於汽車低噪音設計,為Clausthal工業大學在此領域的研究贏得了國際聲譽。

  1991年萬鋼加盟德國奧迪汽車公司。在奧迪汽車公司工作的11年中,他參與了5種車型的研發,主持完成了15項技術關鍵課題,其成果都被公司採納運用。1998年萬鋼被推為德國汽車業界十大年度精英之一。

  萬鋼在國際汽車界的業績,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重視。

  在科技部的邀請下,2000年萬鋼回國。

  據上海市委一位高級別官員透露,2002年底,當時的上海市領導人就有意讓萬鋼擔任副市長,但萬鋼本人並未應允。

  熟悉萬鋼的人説,萬鋼當時更希望能在學術界有所建樹,而擔任同濟大學校長,研究新能源汽車是萬鋼本人的一個心願。2004年7月,萬鋼如願以償擔任同濟大學校長(同時還是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次年3月,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萬鋼增選為政協常委。

  2001年萬鋼被科技部聘任為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總體組組長,並作為第一課題負責人承擔了該課題中技術最為複雜、任務最為繁重的燃料電池轎車項目。

  可能是由於萬鋼在汽車領域的輝煌成就,知情人士介紹,萬鋼和幾任科技部的領導關係都非常好。不久前,前任科技部長徐冠華到滬考察,萬鋼也全程陪同。

  2004年,萬鋼也進入中南海,給政治局講課,主題是“面向2020年的中國科技發展戰略”。

  2006年5月20日,同濟大學百年校慶結束後,他就不再擔任同濟大學校長。其在擔任同濟大學校長之時,有人評價其稱,“萬鋼是技術出身,比較重視技術産業化,比較崇尚實際。”他還出任了“上海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公司”董事長。

  2006年12月,萬鋼增選為致公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常委、副主席。“此前,相關領導有意讓萬鋼接任致公黨主席。”熟悉萬鋼的上海某高層向記者透露。

  黨委會的“變通方式”

  由民主黨派出任國務院部長,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次大事。

  “黨外人士擔任正職是對中央5號文件的重要貫徹,也是基本政治制度本身的要求。”全國政協研究室原副主任牛旭光評論説。

  2005年3月,中共中央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規定“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擔任國家和政府領導職務,是實現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縣以上地方政府要選配民主黨派成員或無黨派人士擔任領導職務……符合條件的可以擔任正職”。

  民主黨派人士出任科技部部長等職位,是這一精神的重要落實。

  “民主黨派任正職,改變了長期以來民主黨派只能通過一年一次的人大政協進行參政議政的方式。”上海浦東幹部學院領導學研究所副教授高鴻評價説。

  截至目前,民主黨派人士的參政軌跡一共基本有三條,一是參加選舉,二是通過人大政協,三是在政府部門擔任職務。

  “所以,這次黨外人士出任正職,會給權力結構帶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將對權力運行機制産生重大影響。”上海浦東幹部學院領導學研究所教授于洪生進一步判斷説。

  但是,民主黨派人士並不是黨委會成員,原來由黨委集體決策的決策程序,將會由於民主黨派人士出任正職而帶來不少的變化。

  “我覺得之後應該會陸續出臺一系列新的工作方式,甚至是變通手段來適應這樣的變化。”于洪生説,這種決策程序的改變對於那些非民主黨派出任正職的部門也會有很大的衝擊。

  民盟中央副主席張聖坤則介紹説,目前採取的“變通方式”是,由擔任正職和重要副職的黨外人士列席黨委會議,在黨委會投票決策前,先充分醞釀各方意見,在協商中作出決策。

  “而且像萬鋼這樣有國外留學背景的學者專家擔任科技部長,他們的執政思路肯定會對決策機制有較大的觸動。”于洪生認為。(陳小瑩 俞淩琳)

責編:趙旋璇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