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讓中國汽車工業展翅飛翔──記全國政協常委萬鋼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7日 18:28 來源:上海政協

    2004年,同濟大學取得了世博會百年曆史上,首次由大學承擔的整體規劃資格;我國首座“地面交通工具風洞”和首條磁懸浮試驗線在同濟動工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中德友好醫院由同濟負責籌建,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在2005年訪德期間簽訂的6項雙邊合作協議之一……作為同濟大學校長的萬鋼正率領著這所百年老校在“百舸爭流”的時代潮中“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同時作為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的首席科學家,萬鋼主持研究的潔凈能源汽車項目取得新成果──燃料電池汽車“超越三號”在同濟大學研製成功,他是當代致力於提高中國汽車行業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人物,是稱之無愧的“汽車巨子”。懷著對萬鋼集科學家、企業家和大學校長多重角色于一身、頗有些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的好奇和期許,我在一個明媚的四月天走進同濟,與萬鋼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我被他樸實而崇高的精神世界深深感動。

    少年下鄉錘煉心魂

    掩映在濃密香樟樹下的同濟大學逸夫樓安詳寧靜,透過這間不大的校長辦公室明凈的玻璃窗,我看到同濟開闊的草坪上坐著不少捧書而讀的青年,他們蓬勃的朝氣如同這春日裏草坪亮麗的綠色勢不可擋地撲面而來。“今天的我們是幸福的。”我脫口而出。萬鋼慈愛地笑了,緩解了我們之間陌生的氣氛,我注意到身著深色西裝的萬鋼有著純凈而真誠的笑容,那微笑中的眼光,除了慈愛,還透出一種歷經過生活磨礪,直面並挑戰過人生滄桑的平和、堅定和睿智的深邃。“1970年,您在‘文革’中離開家鄉上海到東北農村插隊落戶,那段經歷對您産生了怎樣的影響?”我問道。

    “塑造了我的性格,奠定了我對待人生的基本態度。”萬鋼坦誠地説道,“那時我只有18歲,我們去的地方是延吉市三道灣鎮東溝村,一聽這名字,你就可以想象那裏的情形了,作為‘黑五類’的子女,我的心情可想而知。”

    “農民是最樸實的,他們對人也是最真誠的,我這一生都深深感謝東溝村那些樸實可愛的鄉親們。人心換人心的道理我是在那時有了深刻體會。村裏的黨支部書記曾鼓勵我説,‘人這一生有兩樣東西越用越多,一是動腦筋,二是下力氣幹活。’這句話影響了我一生。”萬鋼動情地説,“那時我和鄉親們一起,春天鏟地,頭上包著紗布還被蚊子叮得滿頭冒火;夏天種穀子,蹲著跪著爬著,一頭汗,滿臉泥;採石頭,把繩子拴在腰間,從山上吊下去,用鋼棍把石頭撬下來,十分危險。鄉親們都説想不到我這個上海來的小夥子幹起活來這麼拼命。我喜歡和農民兄弟做朋友,當倉庫保管員時,就跟常在倉庫前修拖拉機的王大哥學習,按照圖紙,一步一步把發動機拆開、清洗、研磨、安裝,後來就學著開,給村里拉土送肥,去供銷社拉貨,王大哥也常以師傅的身份幫助我、保護我。”

    “1974年,我被大家選為生産隊長。我曾問黨支部書記,‘我爸媽都是反革命,鐵案,你知道嗎?’,他説,‘支部早就知道,重用你是因為你幹得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別耷拉腦袋,不定哪天,你爸媽又成了功臣呢。’他樸實的語言、善意的鼓勵伴隨我30多年奮鬥自強。”

    萬鋼望著遠方,他沉浸在對深愛著的第二故鄉的回憶中,“1998年我乘德國奧迪公司的公務專機到長春出差,晚上主人們問我想吃什麼,我説──關東菜,他們大吃一驚。”萬鋼笑了,“我是下意識的,對那片土地的熱愛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中。”

1/4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