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翟城村印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4日 15:16 來源:CCTV.com
進入[面對面]>>

    1月28日,《溫鐵軍:新鄉村試驗》播出,面對面製作的六期新農村系列節目至此也暫告段落,但關於新農村的話題,卻遠未結束。節目播出第二天,恰逢07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下發,這份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主題明確。

    回想節目拍攝當初,我們是帶著很多的疑問,來到翟城,來到溫鐵軍等人進行新農村試驗的地方,我們試圖就近感受農村的現實。作為匆匆來客,我知道我們無法對於中國農村現狀、中國農村改革做出非常明晰的描繪,但正如我們所做過的點點記錄,所有的理想和現實,真誠抑或矛盾,均將在歷史長線中留下應有的印記。

    定州火車站下車的人很多,看來這是一個熱鬧的小城。

    車站門口擁著趴活的司機,我穿過他們,跳上一輛空駛過來的出租車。攀談中,那司機顯然是把我當作了又一名外地過來的“志願者”。

    去翟城村的公路平坦順暢,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就設在這個村子裏面。司機介紹説我們走的這條公路橫跨河北省,08年前要徑直修道山西五台縣去的。公路兩旁散佈著許多的農資、建材店子,這條路的建成,對於農村的發展,想來會有促進作用。要進翟城村,則必須駛下公路,拐進土路,跌跌撞撞的,一如行駛于華北、西北的許多鄉間小路上。經過大約30分鐘的車程,抵達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司機收取了我35元的車費,比慣常的貴了5塊錢,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來訪的人數見多,水漲船高。學院面積80畝, 院子裏面很安靜,且不是培訓開班時間,所以學院裏出沒的都是各地大學生能為主的“志願者”和幾個常駐的工作人員。據工作人員介紹説學院也接待訪客,多是學生、留學生以及一些NGO的組織。

    院子裏面有比較完備的農業試驗結構。有玉米、辣椒、花生、番茄等試驗田,也有放養的家禽和圈養的豬。甚至還有一窩貓。另外還有一頭名叫“教授”的毛驢,它是學院下一步進行畜力耕田實驗的主角。學院內的農業勞作均由工作人員組織志願者共同完成。每期培訓班的學院也參加勞動。食宿費用恰好以勞動相抵。鋻於勞動力價值和生活成本之間並無專門的財務計算,因而可以推測這樣的交換形式是理念的意義大於實際的功用。

    學院裏面的一些建築也比較特別,生態廁所是台灣的建築專家謝英俊設計的,土木結構是基於就地取材的理念和成本考慮,糞尿分離的設計則是為了便於有機肥料的採集。另有“地球1號”等生態民居樣板樓房,同樣的土木結構理念,內部細節都突出了環保節能和抗震的特點。建築也在專家指導下由志願者(多是建築系的學生)完成,學院展室中的資料照片紀錄了這樣的大學生假期實踐的場景。

  學者支農

    2002年,溫鐵軍任總編的《中國改革?農村版》編輯邱建生帶隊在翟城調研,有了重續晏陽初鄉村建設理想的思路,這恰與村支書米金水困頓中尋求發展的願望相合,於是雙方很快達成共識。2003年7月19日,翟城村花39萬元買下了村西一所廢棄的中學,作為學院的校址。

    學院自成立以來,即不斷作為鄉村改革實踐的一個樣本,受到外界的關注。可是,如今3年過去,學院仍然安靜地坐落在村子的西頭。學院所推廣的有機生態農業,在産量上很明顯會處於劣勢。

    “他們搞的東西,在我們一直推廣的技術裏面都包括了”,市農業局負責蔬菜種植技術推廣的馬站長説“他們還請我過去給他們學院上過課。”生態有機農業是利於土地恢復的好方法,但是我們不能責怪農民缺乏長遠眼光,如果産量上不去,總是帶不來好收成,很難得到農民的支持。

    學院將很大一部分的人力和物力都用來“蓋房子”,3年裏,他們建築試驗了好幾所生態住房,按照城裏人的眼光,這樣的住房非常的“田園”,冬暖夏涼,結構合理,但是,農民看著這樣的房子,唯一的評價是“誰家蓋了這樣的房子,是娶不上媳婦的”。

    學院另一個引以為豪的成就是培訓班,包括老年協會、婦女協會和農民讀書小組的組織的建立,給村民創造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但是,從實際看,那樣的氛圍總是很難維繫,僅從翟城村的公共衛生秩序看,學員的文化振興,到今天為止,並沒有構建出明顯的和諧效果。據學院負責人袁清華介紹,村民很少來學院圖書館看書,當然,學院的圖書也不是很多,計算機也短缺。可是,如果我們不去將農民的文化熱情衰退歸結于“懶惰”“短視”,就應該好好考慮這之外的原因。採訪當時,學院裏的大學生志願者正在做一項關於村裏打工人口的調查,據他們的粗略統計,幾乎所有的農戶家,都有壯勞力出外打工。如果農民“向土地討食物”的欲求總是得不到一個滿意的回應,那麼再好的文化建設都是空談,圖書和電腦,都只是冰冷的物件而已。

晏陽初品牌

    “説老實話,我們在翟城村的實踐,不是很成功的例子,你們為什麼不去安徽鳳陽看看,我們合作社的模式推廣到那裏,形勢還不錯……”,學院的“元老級”工作人員劉老石(劉湘波)這樣説。

    “你們不要老是看學院創造的實際價值,學院給翟城創造的無形資産是巨大的。”米書記是這樣評價。與劉老石的坦率相比,米書記的話裏其實隱含著更多的問題。與無形資産相對的,是有形的收益。

    米書記在訪談時透露,明年村子準備劃出700畝地種植甘薯。目前村子的主要經濟作物是辣椒,但是這兩年辣椒價格一路走低,而且辣椒種植耗時費力,比起來,甘薯種植就要簡單多,産值大,還可以發展半成品加工等增值手工業,“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發揮‘晏陽初’品牌的價值…….”。米書記的意思是甘薯和甘薯加工的粉絲等都可以冠以“晏陽初”品牌,以為村子的農業經濟創造更大的價值。其實關於品牌建設的靈感,已經不是第一次在米書記的言談中閃出來了,“2001年村子花幾千塊錢,請南方的一位專家來給我們看看如何調整農村種植結構,當時這位專家就提出一定要打好‘晏陽初’品牌,以後的農産品就可以用‘晏陽初’商標。” 米金水説。

    品牌建設有助於提升産值,這個在農業經濟中也是適用的。村子意識到品牌的力量,否則不會到南方請一位專家,而村子也的確缺乏有經驗的市場人才。

    學院匯集著各地的人才。“我們最近在搞一個綠色聯盟,就是聯合幾個合作社,城裏了一個全國性的農民合作組織,銷售我們的無公害綠色産品…….”劉老石説。這裡説的綠色聯盟就是今年4月份媒體報道過的,由溫鐵軍&&成立的國仁綠色聯盟。目前綠色聯盟主要目標是北京市場,具體是“在北京海淀區稻香園小區附近創辦‘綠色聯盟’的第一家消費合作社(門店)”。劉老石坦言目前的銷售情況並不理想。綠色聯盟沒有終端銷售經驗,目前仍然是靠鄉村建設的學術影響力進行推銷,而選擇那個小區的原因,也是因為“小區集中了大學教師和醫生,他們比較接受溫教授的影響力和無公害的概念”劉老石説。

    溫鐵軍和他的隊伍,其實早在2005年底就有過協助蘭考農村合作社進京賣大米的嘗試,但效果不佳。今年三月又傳出蘭考大米成功進入北京華聯超市的新聞,然而截至5月,超市賣出130多噸,但村裏還積壓著三四百噸。

    在分工細密的商品銷售市場,市場因素也是受到有著明確分工的各種環節的影響,無論“晏陽初”還是“國仁綠色聯盟”的品牌建設,都是一個系統化科學化的事情,因而溫鐵軍和學院關於合作社聯營、品牌化推進的農村經濟增長理念和實踐,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實踐的檢驗。

村莊邊緣的學院

    來到學院的人會很容易受到感染,綠色農業、集體勞動、生態建築,還有志願者的熱情。可是,這些都是外來人的感動,與農民的生活,沒有太直接的關係。“下一步還沒想好,但是在這兒可以學到很多實踐的東西,對將來會有幫助。”談到個人發展時,在學院工作的周金宇如是説。學生們的熱情很容易被調動起來,但是,學生又是最為流動的人群,他們來了,又走了,接受過“農村的再教育”,卻很少留下什麼痕跡。

    可是,農民看中的,是更加切實的東西,從農資購買,到農産品銷售,到村口的公路,無一不是關乎每個農戶的生存大事。晏陽初鄉村教育學院是溫鐵軍是三農問題的專家,從這個角度,自然不能只簡單的將學院定位為村莊邊緣的獨立的院子,我們有理由對它要求更多,也就是説,晏陽初鄉村教育學院的價值必須放到新農村建設的大框架中考慮,幫助農民獲得應有的權利,而不僅僅是農民或者學生的教育陣地。

    學生來了又走了,只有學院的圍墻,靜靜佇立村邊,無論翟城村民,還是中國其他地區農民的命運,也許,都在等待更深層次的改變。

責編:魏宇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