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吉林市委副秘書長陳淳---用“四心”做好人民公僕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
面對下崗職工安置、再就業、退休職工的養老保險、國有企業改制等老大難問題,吉林市委副秘書長陳淳想方設法化解社會矛盾,為數千名上訪群眾解決了工作、生活中的種種難題,被群眾稱為為民解憂的好公僕。
2001年,由於種種原因,桃園新村停工,開發商不知蹤影,這讓很多等待搬家的住戶十分著急,他們不斷找吉林市委、市政府上訪。桃園新村涉及的戶數多、人口多,集中著13種矛盾,涉及縣局級單位18個,科級單位21個。在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陳淳通過資産抵押、政策置換等方法籌措資金1800萬元,恢復了工程建設。通過幾年的艱苦努力,桃園新村終於建起來了,居民們也順利搬進了新居。
在國有企業改制的過程中,原吉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2600多名員工為了自身的利益,一直在群體上訪。在處理這件事的9個月的時間裏,陳淳始終耐心接訪,一邊安撫群眾,一邊和有關部門協調推進問題的解決。最終市政府領導責成有關部門籌措2000多萬元資金,使藥廠職工得到妥善安置。
面對原吉林市一建子弟學校剝離和移交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陳淳多次協調豐滿區政府、學校和相關部門,最終,拖了八年的積案圓滿解決。
接待來訪有熱心、聽取意見有耐心、解決問題有真心、改正錯誤有決心,自1989年走上領導崗位後,陳淳一直堅持用自己的“四心”為老百姓辦實事。在許多群眾送給他的錦旗和牌匾上大多寫著三個字“好公僕”,這是老百姓打心眼裏對陳淳的稱呼。
【詳細內容】
主持人:上訪本來是件頭疼的事兒,然而在他的眼裏,上訪是讓人動心的事。伴隨著改革的深入,一些社會矛盾的産生,使得群眾上訪一時成為老工業基地吉林市的普遍現象。下崗職工的安置、再就業,退休職工的養老保險,國有企業的改制,都是一些老大難的事。可是不管有多難,吉林市的這位編外信訪幹部,十多年來想方設法為百姓解決了數百件這樣的難事,為數千名上訪群眾解決了燃眉之急,被群眾稱為“為民解憂的好公僕”。他就是吉林市委副秘書長陳淳。
2007年春節到了,吉林市北極街桃源新村小區的居民們又高高興興地扭起了秧歌。這已經是他們搬入新居後渡過的第二個春節了。
李桂英 吉林市北極街桃源新村小區居民:
今年春節我們特別高興,和去年一樣,敲鑼打鼓扭秧歌。因為我們搬進了新家,心情非常非常的高興。
桃源新村的居民們能像這樣高高興興地過春節,他們打心眼裏感謝一個人,那就是吉林市委副秘書長陳淳。沒有陳淳,小區的居民們不知還要等待多久才能喬遷新居。
説起陳淳,66歲的老人吳國忠最有感觸。2001年,吳國忠賣掉老房子,買了桃源新村的新房。原本以為很快就會搬進新房,全家人擠到了一個車棚裏湊合,沒想到一湊合就是五年,老父親沒等住上新房就去世了。
吳國忠 吉林市北極街桃源新村小區居民:
一是開發公司沒有了,經理跑了,這一個房子到底賣有多少家,沒有清理出來,不知道誰賣誰沒賣,就是亂套了。
開發區跑了,桃源新村的房子沒人蓋,錢也不知去向,這讓老吳和很多等待搬家的住戶們十分地著急。他們不斷地找吉林市委市政委上訪。2002年的一天,市委副秘書長陳淳接待了老吳他們。
他來了以後接見我們,説你們放心,我給你們跑。
陳淳 吉林市委副秘書長:
首先跟群眾承諾,這件事就由我負責,你們誰也不用找了,找了我,自始至終找到我就可以了,我負責到底。
當時,陳淳剛剛接任吉林市企業和社會穩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儘管他承諾處理桃源新村小區的事,但居民們並不相信他。他們每天都來找陳淳,每一次陳淳都熱情接待他們。
潘桂芳 吉林市北極街桃源新村小區居民:
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穿的是布鞋,挽著褲腿,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他,穿著大背心,掖在褲腰裏頭。在那兒一坐,他跟老百姓坐在一起,共同商量這個樓怎麼建。
趙宏文 吉林市北極街桃源新村小區居民:
他把手機號告訴我們了,他是24小時開機,他打電話説在外地,也告訴我們幾點回去,你們幾點去。每次談得非常融洽。不是説躲著你,不是説怕見你,推你,不是。
桃源新村建房的事,在當時的吉林市影響很大,除了群眾的戶數多,人口多,還集中著多種矛盾,涉及到的縣局級單位18個,科級單位21個,在隨後的三年裏,陳淳幾乎每天都在為這件事奔忙。
吳國忠:
我説到我家去看看我家情況去,他到我的車棚去了,我家是一個穿堂小屋,一共是八平方米的屋,我還接出一個屋睡覺。就睡覺這個屋,一進屋,那時候是冷天,陳秘書長一下子腦袋就碰到爐筒子上了,我説你啥也看不到,黑黑的,我打開燈,打開管燈他都看得非常不清楚。他一看就説,我也不看了,行了,我知道了。轉身就走了。
通過調查,陳淳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儘快把房子蓋起來,才能解決困難群眾的根本問題。在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陳淳設法籌措資金1800萬元,恢復了工程建設。但是還是存在缺錢的問題。安裝暖氣時,因缺乏資金,需要住戶先墊付兩萬元。居民們説要交錢也行,必須要有陳淳做擔保。
趙宏文:
他在我們老百姓心目中有威信,他簽字給我們擔保,錯不了,差不了事。
在建房過程中,像這樣的擔保書陳淳簽了很多。為了讓桃源新村的房子順利建設成,陳淳以自己的名義擔了很大的風險。
陳淳:
畢竟是給老百姓辦事,不是給自己謀私利,所以我總覺得給老百姓辦事的時候有風險,我總覺得還是比較坦然的。
通過艱苦地努力,房子總算蓋起來了,但是又來了新的麻煩事。2006年春節快要到了,突然,桃源新村的小區沒有電了,居民們又給陳淳打了電話。
記者:
當時是晚上把陳淳找來的嗎?
吳國忠:
晚上。
記者:
當時是幾點?
吳國忠:
晚上也就是八點多鐘,一直在這看著安裝、實驗,然後一直到1點多鐘才送電。他在外面坐著,就在外面坐著,找個車子,靠著車子坐著。
記者:
那也是個數九寒天吧?
吳國忠:
冬天,冷。那心情説實在的,一個是激動,一般都要流眼淚,這是我們親眼見的好幹部,老百姓的貼心人。
陳淳用自己的一片熱心,讓苦苦等待五年的桃源新村的居民們搬進了新房。而在擔任市委副秘書長的14年中,陳淳處理最多的還是企業改制中出現的上訪事件。
1998年以來,吉林市這個老工業基地,進入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攻堅階段。此間,陳淳兩次被委派兼任市企業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工作期間,他主動和信訪辦商量,凡是涉及企業改制方面的上訪,全都由從陳淳處理。從此,這間企改辦的辦公室每天都門庭若市。
記者:
像這樣每天來這兒,比如説來找您辦事,反映問題的,每天都有嗎?
陳淳:
每天都有,最多的時候是每天有十幾批次。
在國有企業改制的過程中,原吉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2600多職工的安置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群眾們一直在群體上訪。當時,職工的情緒十分激動,在這種情況下,市委委派陳淳處理這件事。
朱燕芹 吉林市國資委企業改革處處長:
一開始職工對這件事特別不理解,對秘書長也有許多誤解,進來都是罵罵咧咧的,説秘書長和收購方穿連襠褲,而且能有接近二、三百人,一直在我們那塊24小時三班倒跟著秘書長。
當時,藥廠的職工們把陳淳叫到這間大禮堂,陳淳一個人坐在主席臺上,700多名職工在台下向他提出各種尖銳的問題。
艾平春 原吉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陳淳也受很多委屈,職工有時候有怨氣衝他喊,衝他叫,場面很亂的,等大家説完以後,他就耐心給大家解釋。
陳淳:
開始的時候,誰挨罵心裏都不痛快,但是這個時候也得耐心來反復解釋,耐心就體現在,刺耳的話要聽得進去。第二,要反復不怕曲折,不怕麻煩來履行這個職責。
在處理這件事的9個月的時間裏,陳淳始終耐心接訪。一邊安撫群眾,一邊和有關部門協調推進問題的解決。最終,市政府領導責成有關部門籌措2000多萬元資金,使藥廠職工得到妥善安置。
陳淳的熱心和耐心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現在,走在街頭,陳淳時常會被人攔住向他反映問題。
陳淳:
你這樣吧,我把電話告訴你,我問完以後,我給你反饋一下。
群眾:
反饋一下,多少號你告訴我。
陳淳:
我把號碼寫在你手上行嗎?
群眾:
行。
對待群眾除了熱心耐心外,陳淳説還要有真心。這一點,原吉林市一建子弟學校的教職工們有著切身的感受。去年年底,這個學校的田蕾、馬桂榮老位老師搬進了新家,他們喬遷新居與桃源新村的居民們雖然不同,但也離不開陳淳的幫助。原吉林市一建子弟學校在企業改制後移交地方,但由於種種原因,剝離和移交工作停止了八年。教職工們每月只有400多元的工資,而且十年沒有漲過工資。
馬桂榮:
這麼多年來,大家都有一個信念,就是説將來能有個歸屬,所以大家都在努力,學校不能黃了,黃了我們就沒有飯吃了。
陳淳接到反映後非常重視,他多次協調豐滿區政府、學校和相關部門儘快解決這件事。
王奔 吉林市豐滿區實驗中學校長:
陳淳秘書長他不管教育,他也不管財政,但是他研究了當時的教育法規,如果他不想解決這個問題,他沒有必要面對這個問題。當時他做協調工作的時候,他拿出了有關的文件規定,用哪一條政府的規定來説服別人。
經過近三個月的協調,陳淳依據政策找到學校和地方政府都能接受的平衡點,學校順利移交給豐滿區政府。現在,老師們的工資從過去的每月400多元,提高到了近2000元。田蕾、馬桂榮老師也敢貸款買新房了。為了表達感謝,教職工們再次來到陳淳的辦公室。
高明 吉林市豐滿區實驗中學教師:
我們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沒有什麼可以報答的,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我們就是真誠地向他鞠一躬。他確實是真心為老百姓做事。
接待來訪有熱心,聽取意見有耐心,解決問題有真心,改正錯誤有決心。自1989年走上領導崗位後,陳淳一直堅持用自己的“四心”為老百姓辦實事。
在許多群眾送給他的錦旗和牌匾上,大多寫著三個字“好公僕”。
吉林市燃料公司職工:
在我們秘書長的身上看出人民公僕,真是為我們老百姓實實在在辦實事。
吉林市燃料公司職工:
能拿我們老百姓的事當一回事,我們就感覺到特別的欣慰。
金東范 吉林市退休職工:
黨員中多一些這樣的幹部,老百姓就好了,社會就和諧了,真的。
徐建一 吉林省省長助理、吉林市委書記:
我們黨的每一個員幹部都應該向陳淳同志學習,做一個人民群眾的好公僕。這既是我們黨建設的要求,也更是老百姓對我們黨員幹部的期盼。
在吉林市的街頭,生長著很多柳樹,陳淳在自己的文章中寫到:“我不是雄鷹、海燕,也不是勁松、純鋼,我只是普通一兵,平凡的共産黨員。我要做一棵普通平凡的柳樹,以樸實的一生為黨和人民獻出我的年華,永遠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公僕和勤務員。
主持人:陳淳在擔任領導幹部的18年裏,牢記自己的是人民的公僕,全心全意地為人民解疑難、辦實事、謀利益。尤其在吉林市的改革關鍵時期,陳淳勇挑重擔,成功地處理了很多老大難的問題,推動了改革,維護了穩定,贏得了百姓的尊重和信任,而陳淳更看重的是百姓對黨對政府的信任。
責編: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