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30日 13:52 來源:
新華網北京1月30日電
馬克思列寧學院(簡稱“馬列學院”),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創辦的以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為重點的幹部學校。
為了適應領導抗戰這一歷史重任的要求,黨中央在延安恢復和創辦了培養黨、政、軍幹部的黨校、抗大、陜公、魯藝等一批學校。同時,隨著形勢的發展,全黨同志越來越感到學習和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重要。正如毛澤東當時所説:“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於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的任務,對於我們,是一個亟待解決並須著重地致力才能解決的大問題。”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黨中央決定創辦馬克思列寧學院。
1938年5月5日,即馬克思誕辰120週年紀念日,馬克思列寧學院在延安成立,校址設在延安城北七八里的藍家坪,土石山上的一排窯洞就是校舍,同楊家嶺隔延河相望。黨中央負責人之一的張聞天兼任院長。
學院從1938年5月開辦起到1941年5月改組時,共招收過5個班即5期學員,加上為準備參加黨的七大代表專門開設的兩個班100多人,前後共招收學員約八九百人。學員的基本構成是兩部分:一部分是參加革命戰爭多年,或在國民黨統治區做過多年地下工作的老幹部,其中不乏很有資歷的紅軍指揮員和地下黨的領導人;另一部分則是一二?九運動後入黨的知識青年,而這部分人在入學之前,絕大多數先經過抗大、陜北公學、中組部訓練班以及中央黨校的短期學習。
馬列學院的教育方針,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來教育幹部,注重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政策的訓練,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要學習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去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學院開設的課程主要有:政治經濟學、哲學、馬列主義基本問題、黨的建設、中國現代革命運動史、西洋革命史等。在教學和研究中,學院強調堅持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政治路線的一致,重視學習和研究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報告和著作。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陳雲等中央領導同志經常來學院授課或作專題講演。劉少奇《論共産黨員的修養》、陳雲《怎樣做一個共産黨員》,都是給馬列學院學員作的報告。毛澤東這一時期的重要文章,馬列學院都要組織學員認真學習和討論。
通過學習和研究,學員們受到了馬列主義基礎知識的教育,深入了解了中國社會情況,對黨在抗戰時期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對黨的新民主主義理論和政策也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同時,通過學習,學員們提高了思想理論水平,加強了黨性鍛鍊和修養。那些從全國各地奔赴延安參加革命的青年學生,通過馬列主義基礎知識的啟蒙教育,對於他們從思想上確立無産階級的世界觀,堅定共産主義信念,起了決定作用。延安馬列學院是我們黨創建的第一所攻讀馬列主義理論的比較正規的學校,對提高黨的理論水平做出了很大貢獻;它培養了一批具有馬列主義基礎知識的幹部,並幫助許多經過長征和在國民黨區域長期鬥爭的幹部總結經驗、學習理論;它還為中央研究院的建立提供了條件。所有經過馬列學院及中央研究院學習和鍛鍊的幹部,以後在各個時期的艱苦鬥爭中,在各條戰線的廣泛實踐中,可以説,都起了應起的骨幹作用。
1941年5月,馬列學院改組為馬列研究院。7月,改組為中共中央研究院。1943年5月,研究院併入中共中央黨校,為該校的第三部。
責編: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