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
慶祝回歸十週年 贈送香港大熊貓
如果我問你中國的國寶是什麼?相信你一定會脫口而出──熊貓。沒錯,那個模樣憨憨、眼圈黑黑的傢伙就是我們的國寶。(準備一張圖片)這張圖片裏的兩隻熊貓,一個叫安安,一個叫佳佳,居住在中國的香港。是1999年,為慶祝香港回歸兩週年,中央政府專門贈送給香港的。他們已經在香港幸福的生活了7年多,如今,他倆可算得上是熊貓裏的老人家了。但是,出於各種原因,安安和佳佳至今沒有添得“一兒半女”,這也讓香港市民跟著發了不少的愁。不過啊,前幾天的一個好消息相信會讓喜歡熊貓的香港朋友開心。國家林業局宣佈,今年會再次贈送香港一對大熊貓,作為慶祝香港回歸十週年的賀禮,同時也希望這對國寶能在香港儘快“開枝散葉”,也就是生兒育女。
1月10號,國家林業局宣佈,中央政府今年將向香港特區政府贈送一對大熊貓,作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週年的賀禮。根據中央的安排,國家林業局將在中國大熊貓種質資源豐富的大熊貓繁育基地選擇一對活潑、健康、年幼而且具有生殖能力的大熊貓,在今年與香港同胞見面。目前,國家林業局與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局等相關機構已經就贈送大熊貓展開了包括遴選再內的前期準備工作。
香港有時事評論員認為,香港已經有一對大熊貓,這次中央政府再送一對,可謂是“破格之舉”。由於大熊貓本身具有特殊價值,此舉既代表著中央政府對香港地位的肯定,也能夠加強香港市民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安安佳佳在香港的幸福生活
有不少人關注即將赴港的大熊貓,但同時,也有很多香港人説,捨不得有了7年多感情的安安和佳佳,希望新的熊貓過來之後,安安和佳佳還能繼續留在香港,過著他們的幸福生活。
安安和佳佳是在1999年香港回歸兩週年的時候來到香港的,7年多的時間,它們已經融入香港市民的生活,成了香港最受歡迎主題公園的重要角色,有超過900萬人次到海洋公園探訪過它們。然而現在安安和佳佳年事漸高,更身患多種疾病。雄性熊貓安安年近20歲,相當於人類壯年,不過天生生殖器過小,難以生育;至於雌性的佳佳已28歲,相當於人類80多歲,身患腎功能衰退、關節炎及高血壓等疾病,其健康情況令人關注。
香港海洋公園表示,歡迎中央政府再次贈送兩隻熊貓給香港,同時向特區政府反映,這些年安安和佳佳給香港市民帶來了極大的快樂,加上年事已高,希望它們能獲准繼續留港生活。
香港海洋公園負責人:從動物管理角度來看,考慮到(熊貓)年紀大,就算人也不方便舟車勞頓,我們從這個角度反映意見。
據了解,新的熊貓預計在上半年抵港,但熊貓館重建工程在零八年底才能完成。在過渡時期,公園會改動現在的熊貓館的設計,以便讓年幼和年長的熊貓一起居住。同時,香港海洋公園還將增加照顧熊貓的人手,並送往內地培訓。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已積極展開大熊貓赴港的籌備工作。
熊貓赴港問題
看來安安佳佳是和香港當地市民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相信香港市民也會用同樣的方式接納今年到港的新朋友。那麼,也有人對於準備送到香港的大熊貓,在如何遴選等方面還有疑問,我們的記者特別採訪了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曹清堯先生,來回答我們的問題。
大熊貓如何挑選呢?
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 曹清堯:選擇的標準是,活潑、健康、年幼、具有繁殖力,這個四個標準。
大熊貓會出自哪呢?
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 曹清堯:我們準備在四川臥龍基地,成都基地,還有陜西的樓觀臺(?確認一下)的基地,包括北京動物園幾個基地,要選一個符合以上標準的,同時,也是跟香港特區有關部門,進一步溝通以後,要儘快的,保證今年上半年有一對熊貓能夠在香港跟廣大同胞見面。
精彩香港行
齊心協力少年團
香港製服團體活動一向被認為是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動之一。其實,除了強調多元化發展以及全方位的學習,制服團隊的目標是致力培育青少年的服務精神。今天給您介紹的這兩個制服團體,在培養青少年服務社會方面都有著他們獨特的方式。
民眾安全隊少年團是我們今天給你介紹的第一個制服團體。不過要了解少年團,就得先來認識認識民安隊。
民安隊是政府轄下一支輔助應急隊伍,主要的職責是在發生天災及其他緊急事故時支援政府。而少年團是民安隊轄下的一支青少年隊伍,負責對年齡在12至17歲的青少年提供紀律、技能訓練。我們的採訪地點在民安隊的九龍訓練中心,每個週末和假期,少年團的團員都要到這裡來接受訓練。
露營是少年團裏一項重要的戶外訓練,別看只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帳篷,如果沒有6個隊員的齊心協力,在這麼堅硬的地面上是不可能搭建成功的。
光用蠻力可不行,看看人家這邊,隊員們有商有量,你支稈我拉繩,三兩下一個簡易的飯桌完工了。
因為團員們經常會參與林務營、植樹和售旗等活動,所以如何在群體生活中與人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少年團的這些訓練項目就是想讓團員們通過親身體驗助人之樂,積累待人接物的經驗,增強他們的自信及自律精神。
少年團團員 李浩嵐:在這裡認識了一班好朋友,所以雖然要每個禮拜要付出兩天在這裡,但我們都會互相支持,所以我在這裡無論是多麼辛苦,也可以堅持下去。
少年團團員 邱嗣培:可以學到很多技能,增加我的自信心,責任心,還學到了很多領袖才能。
創立於1949年的聖約翰救傷隊見習隊,主要就是以學校為單位,訓練12至18歲的青少年學習基本的急救技能和家居護理常識。並且鼓勵隊員利用課餘時間,培養他們學習社交和使用的技能,積極服務社會。
採訪聖約翰救傷隊見習隊當天,正好是香港首支男女混合見習隊──何福堂混合見習支隊成立35週年閱操典禮的日子,隊員們整齊劃一的步操表演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在參加完典禮後,隊員們很快又投入到護理知識的學習中。
聖約翰救傷隊見習隊領袖 何柏欣:我在聖約翰已經服務了八年了,學了很多技能。這個AED,它代表我學了心臟去顫術,所以我可以終身佩戴。這一個我們叫紅章,銀色代表了我在社會服務了500個小時,我剩100多個小時,就可以得到這個銀色變成金色。所以我會盡力服務社會。
何柏欣身上佩帶的銀圈章就是見習隊為鼓勵隊員積極參與社會服務,設立的“特別服務盾”,它根據隊員服務社會的時間分為了服務時數達200小時的藍圈、500小時的銀圈和1000小時的金圈。而對於只能在星期日,學校及公眾假期才有時間參與社會服務活動的隊員來説,要想獲取金圈是個漫長又困難的過程,而能堅持義務為社會服務幾十年更是難能可貴。
第八見習隊高級督察 陳言翰:我在救傷隊已經做了38年了,從1969年到現在,我們見習隊跟其他制服團體有點區別,我們全都是義務的。包括後面這些隊員們的制服,我們是完全沒有金錢的,都是自己付的。雖然錢用去了,但是心裏富有,雖然錢包沒錢,但心裏的錢多的不得了。
正如陳言翰所説,對於見習隊裏的隊員們來説,對社會的回饋更重要。陳言翰還告訴我們,在見習隊入隊誓詞中有這麼一句:“忠誠為人群服務,不分種族,不分階級貧富”,就是因為這個承諾,一屆又一屆的隊員們前赴後繼,將服務社會的精神代代相傳。
香港八達通
尋覓創業的影子:文鹹西街和南北行
繼續來説説香港古老的街道──德輔道。文鹹西街是連接德輔道西和德輔道中的一條交通要道,這裡聚集著更多的中國傳統商品。街道中,有不少店舖經營各地土産及雜貨,貨源貫通南北,也被人們稱作“南北行”。許多早期進入香港的華人在這裡聚居,並在這裡發展了自己的傳統行業。
歷史學家 丁新豹:華人在香港是在1850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那個時候剛剛有一些有錢人,從廣州跑到香港來。他們手上有資本,所以就利用這個地方來發展貿易,利用香港這個非常優越的海港,還有非常好的地理位置,所以我們所説的南北行,就是一種出入口的公司。
香港南北行的發展,要追溯到19世紀。1848年,美國加州和澳洲悉尼分別發現大金礦,被稱作舊金山和新金山。大批廣東農民經香港前往這兩處開採金礦。據1852年紀錄,約有3萬多華工從香港乘船前往舊金山。華人大量移民北美、澳洲和南洋,加大了海外對中國土産貨品的需求,加速了這種貨物的流通,俗稱南北行的行商,就這樣在香港、澳門、北美等地越做越旺。
香港因為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自然成為南北行轉口地。在19世紀後期,南北行的貿易額,佔了當時香港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見多識廣,頭腦敏銳的南北行商人,為香港華資的崛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歷史學家 李歡:南就是香港的南面,面向南貨就是南洋生意,北就是北望神州,就是祖國大陸,這個就是我們南北行,就是起到中間的作用,137年前我們祖輩已經開始做這個生意,當年這個地區比現在的中環還厲害。
資料顯示,1870年,南北行街一帶商人所交納的稅款佔香港稅收的9成,成為當時香港主要稅收來源,隨著南北行規模的擴大,商人們決定成立自己的行業監管組織。1868年南北行公所成立,在此後相當長的時間裏南北行公所在行業自律與監管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李歡:從歷史上我們這一代南北行做生意的人都是守規矩的,過去來講不用寫合同,我們叫牙齒當金使,這個牙齒講話當黃金這樣好來厲害的,不用簽合同,講完就算的,講完大家公正嘛,這樣的話你就售規矩。
在今天看來,這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倒茶動作,但在當年公所的行規裏它卻有著自己的特殊意義,對於那些沒有按照公所行規辦事的行家,在公所開會時要接受一種被稱作做茶圍殲的處罰。
李歡:這個茶是倒出來每個人一杯的,受罰那個沒倒茶給他喝,完了以後呢大家等於公認你犯規,因此行業的人就不讓與來往,處罰,要停他,要停他一個月,如果一個月守行業了,他又改過來了,那麼慢慢通過理事會他才能恢復。
這是文鹹西街百長唐的老茶位,泡茶用的茶葉是老闆曾先生,珍藏了近十年的精品,今天的茶位,也不再有監管的作用,純粹是為了服務顧客。茶位的設計很貼心,下面有一個可以打開的小抽屜,在冬天寒冷的日子裏放一塊小小的炭火在裏面,可以讓茶冷的更慢一些。
曾先生已經是百長唐的第三代傳人,1929年這個創建於廣州的中藥店搬到香港文鹹西街12號,此後就沒有再離開,店裏的擺設也都儘量保持原來的樣子,讓人有時光倒流70年的感嘆。
神農先生,親嘗百草,療病除疾,中藥問世,草本經傳,中醫中藥同仁志士,造福人類。21世紀適應時代,中醫中藥發揚光大,香港中藥聯商會全體同仁鞠躬。
除了海味店、南北行,德輔道西一帶還聚集著香港的傳統中藥行業,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曾經隸屬於南北行公所的中藥行業,已經分離出來。成立了自己的中藥聯商會。
李應生:香港中藥以前港英政府是沒有推廣的,所以它們全部都是自律,可是有些當然是做得不大好的,所以有些市民對我們的中藥信心就沒有了,回歸以後我們中藥就有一個推廣的制度,香港2004年開始全部有主色了,全部得需要有專業的資格才能等級註冊成為醫師,慢慢我們香港市民對我們中藥的信心就大增,所以現在香港的中藥銷量每年都有增加。
這裡是香港中藥材的集散地,每天中午都是各家店舖最繁忙的時刻,與其他日漸萎縮的華人傳統行業相比,香港的中藥行業發展得非常紅火,這些我們大多叫不上名字的藥材,將被運往香港的每一家醫院和藥店。
坐在電車上,沿著德輔道西走到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雜糅了哥特式和巴洛克風格的建築。這裡過去被稱為上環街市,現在則是傳統手工藝品和布匹店的天堂。請繼續關注香港德輔道之四──風采依舊的西港城。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