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胡錦濤:切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各項工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1日 17:31 來源:求是
專題: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2007年第一期《求是》雜誌以《切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 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為題,刊出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006年10月11日在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第一部分內容。以下為這部分講話的內容。

     切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

     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2006年10月11日)  

      胡錦濤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這次全會通過的決定,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深刻分析影響我國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是指導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綱領性文件。各地區各部門要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切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

    我們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認識和實踐,有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深化的過程。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時,提出了實現社會更加和諧的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新變化,全面分析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深化對社會和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認識。2004年9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確定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並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2005年2月,我們提出了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目標。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定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抓好的一項重大任務,並提出了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

    在起草全會決定的過程中,我們在黨內外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不僅研究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而且深化了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認識。決定強調,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這個重大判斷,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是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得出的重要結論,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未來理想社會是社會生産力高度發達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發展的社會,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是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這就是説,社會和諧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是我們黨不懈奮鬥的目標。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為我國實現社會和諧提供了根本前提。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艱辛探索。在如何認識社會和諧、怎樣實現社會和諧的問題上,我們也發生過嚴重失誤和曲折,教訓是很深刻的。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以後,我們黨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在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戰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務、發展動力、領導力量、依靠力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認識,為深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指導,也為我們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戰略任務奠定了理論基礎。把社會和諧明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有利於更全面地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有利於更全面地體現黨的奮鬥目標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從而也有利於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這個重大判斷符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性質。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們黨和國家的這種性質,決定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我們具有不斷促進社會和諧、最終建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社會制度保證。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國內外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都告訴我們,社會主義社會開闢了通往高度和諧的未來社會的現實道路,但要實現理想的和諧社會,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需要進行很長時期的艱苦努力。特別是在我國有13億人口、經濟社會還不發達、還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和現實條件下,高度的社會和諧不會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實現,需要我們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自覺地、更加主動地創建。我們必鬚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實際,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充分發揮中國共産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優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的目標。

    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的社會,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整體和諧的社會,要貫穿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個歷史過程。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既要從“大社會”著眼,把和諧社會建設落實到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在內的黨和國家全部工作之中;又要從“小社會”著手,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第一,提高認識,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我國發展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我們在看到難得的歷史機遇的同時,更要增強憂患意識,清醒地看到面臨的嚴峻挑戰。從國際上看,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仍將長期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優勢的壓力。從國內來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影響社會和諧的問題明顯增多,包括發展不平衡、部分群眾生活困難、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消極腐敗現象滋長等。如果我們不重視、不抓緊應對這些挑戰,不僅經濟社會發展會受到干擾和制約,而且社會穩定也會受到影響。我們黨要帶領人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全黨都要提高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意義的認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增強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做好各項工作。

     第二,突出重點,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在解決突出矛盾和關鍵問題上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要認真查找影響本地區本部門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找準群眾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一個一個加以解決,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成效真正體現到為群眾排憂解難上來,體現到實現和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上來。

     第三,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促進社會和諧的制度保障。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完善的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是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證。我們既要立足當前、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又要著眼長遠、在制度建設和創新上多下功夫。這次全會通過的決定,突出強調製度建設和創新對促進社會和諧的重大作用,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和任務。落實好這些要求和任務,歸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要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根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改革和創新,尤其要不失時機地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和創新,努力在保障人民權益、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推進社區建設、健全社會組織、完善人民內部矛盾處理機制、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等方面取得新的進展。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意兼顧各方面利益、照顧各方面關切,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使各項改革取得更大成效。對全會決定在制度建設上提出的任務,各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拿出方案,為中央決策提供依據。各地區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更加積極主動地加強制度建設。

      第四,加強領導,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各級黨委要把和諧社會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努力使思想觀念、工作部署、工作方式更加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要完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加強綜合協調、宏觀指導和督促檢查,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確保和諧社會建設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擺在全黨面前的一個新的時代課題,我們不了解、不熟悉的東西很多,必須加強學習和實踐。要注意加強社會建設理論和社會政策的學習研究和教育培訓,探索和把握新形勢下和諧社會建設的特點和規律,提高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係、開展群眾工作、激發社會創造活力、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分清輕重緩急,從當前辦得到的事情做起,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匯聚起促進社會和諧的強大合力,形成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注:這是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第一部分。

   新聞鏈結

胡錦濤:高度的社會和諧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實現

     2007年第一期《求是》雜誌刊出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006年10月11日在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的第一部分內容。胡錦濤指出,我們黨和國家的性質,決定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我們具有不斷促進社會和諧、最終建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社會制度保證。但他亦指出,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高度的社會和諧不會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實現。> > >詳細

     胡錦濤:構建和諧社會要分清輕重緩急 量力而行

      資料圖:2006年國慶節前夕,一對夫婦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型標語牌前拍照留念。 中新社發 鄒憲 攝

      中新網1月1日電 2007年第一期《求是》雜誌刊出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006年10月11日在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的第一部分內容。胡錦濤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分清輕重緩急,從當前辦得到的事情做起,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 >詳細

責編:彭偉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