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永遠的豐碑•紅色記憶:瓦窯堡會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5日 14:05 來源:
專題:永遠的豐碑

    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即瓦窯堡會議。這次會議,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規模的抗日民主運動重新高漲的形勢下,為制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革命策略而召開的。

    1935年夏秋之間,日本帝國主義製造華北事變,妄圖吞併華北進而滅亡整個中國。12月9日,北平爆發了一二九運動,把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推向新高潮。此時,中國共産黨面臨著從土地革命戰爭向民族革命戰爭轉變的新形勢。為了對整個形勢作出分析,制定出適合新情況的完整的政治路線和戰略方針,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安定縣(今子長)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李維漢、王稼祥、劉少奇、鄧發、凱豐、張浩、鄧穎超、吳亮平、郭洪濤等十多人。

    張聞天主持會議,並作關於政治形勢和策略問題的報告,張浩作關於共産國際七大精神的傳達報告。會議著重討論了全國政治形勢和黨的策略路線、軍事戰略,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並相應地調整了各項具體政策。12月25日,會議通過了《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

    決議分析了當時政治形勢的基本特點,規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策略路線。指出:當前時局的基本特點是日本帝國主義“正準備併吞全中國,把全中國從各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變為日本的殖民地”。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一切不願當亡國奴,不願充當漢奸的中國人的惟一齣路,就是“向著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漢奸賣國賊展開神聖的民族戰爭”。決議認為,民族革命的新高潮推醒了工人階級和農民中的落後階層;廣大的小資産階級群眾和知識分子已轉入革命;一部分民族資産階級,許多鄉村富農和小地主,甚至一部分軍閥也有對革命採取同情中立的態度以至有參加的可能。黨應該採取各種適當的方法與方式,去爭取這些力量到反日戰線中來。決議指出,在地主買辦階級營壘中間,也不是完全統一的,黨也應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利於抗日民族解放鬥爭。對於日本帝國主義與其他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也應採取這樣的策略。決議指出:黨的策略路線是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

    為了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決議批評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左”傾關門主義,分析了它的來源與危害,指出這是目前黨內的主要危險,必須堅決加以糾正。

    決議提出了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問題,強調共産黨必須以自己徹底的反日、反漢奸賣國賊的言論和行動去取得統一戰線的領導權,“只有在共産黨領導之下,反日運動才能得到徹底的勝利”。此外,為了適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決議提出將工農共和國改為人民共和國等問題,並相應地改變了黨的若干政策。

    23日,毛澤東作了軍事問題的報告。同日,根據毛澤東的報告,會議通過《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提出紅軍行動的戰略方針是: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準備直接對日作戰力量和猛烈擴大紅軍。

    會後,毛澤東根據瓦窯堡會議決議精神,于12月27日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進一步從理論和實踐上闡明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方針。

    瓦窯堡會議是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産黨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發展。它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基本經驗,批評了“左”傾關門主義,解決了遵義會議沒有來得及解決的黨的政治策略問題,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路線,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

責編:霍筠霞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多哈亞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