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學智同志生平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7日 14:32 來源:
新華網北京11月27日電 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無産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我軍現代後勤工作的開拓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原副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原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部長兼政治委員洪學智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06年11月20日22時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洪學智同志,1913年2月2日出生於安徽省金寨縣雙河區黃鵠寺鄉小河口村(原屬河南省商城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8年冬參加我地下黨領導的農民武裝聯莊隊。1929年3月,參加赤城遊擊隊,後參加商南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並於12月隨赤城縣遊擊隊編入紅一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洪學智同志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一軍、紅四軍任班長、排長、連長、政治指導員、支部書記,參加了創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鬥爭,以及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戰役。他作戰勇敢,指揮果斷,多次出色完成作戰任務,所領導的黨支部被評為紅四方面軍3個模範支部之一。1932年參加了紅四方面軍西征,任營政委、團政治處主任,先後參加了棗陽、新集、漫川關、王曲、子午鎮、倣(金旁加皇)鎮等戰役戰鬥。在川陜革命根據地,任師政治部主任、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粉碎四川軍閥“三路圍攻”、“六路圍攻”的鬥爭和儀南、營渠、宣達三次進攻戰役,為創建川陜革命根據地作出了貢獻。他率部參加並參與指揮了空山壩、三江壩、旺蒼壩和萬源保衛戰等重大戰役。他創造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顯著,受到方面軍領導的表揚。1935年3月,隨紅四方面軍長征。他率部參加強渡嘉陵江、土門、包座、綏崇丹懋、天蘆名雅邛大等戰役,並負責方面軍的後方收容和籌措糧草等工作。他正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頭人積極開展統戰工作,獲得了少數民族兄弟的支持,解決了紅軍的糧草供應,擴大了紅軍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影響。1935年7月,奉命接應中央紅軍,組織籌措了大批軍需物資,受到劉少奇同志的讚揚。1936年10月進入紅軍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洪學智同志先後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大隊一支隊支隊長、第四大隊副大隊長。1939年7月,率第三大隊學員隨抗大總校開赴太行山抗日前線,參加了百團大戰和粉碎日偽軍大規模“掃蕩”的戰役戰鬥。1940年11月,率抗大總校華中派遣大隊奔赴蘇北抗日前線,衝破敵人重重封鎖,跨越晉、冀、魯、豫、皖、蘇6省,于1941年4月到達江蘇鹽城新四軍軍部,全隊無一減員,受到劉少奇政委、陳毅代軍長的高度讚揚。隨後任抗大第五分校副校長。在陳毅校長領導下,堅持抗大辦學方針,為新四軍培養了大批幹部。1941年夏季反“掃蕩”鬥爭中,臨危受命,掩護新四軍軍直機關和抗大五分校安全轉移。同年10月,任新四軍鹽阜軍區司令員,領導鹽阜軍民開展反偽化、反蠶食鬥爭,發展壯大地方武裝,受到華中局特令表彰。1942年12月,調任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協助黃克誠師長兼政委指揮了夏季攻勢作戰和蘇北反頑鬥爭,勝利粉碎了敵人的“掃蕩”,並殲滅大批日偽軍,扭轉了不利態勢,鞏固了蘇北抗日根據地。1945年8月,蘇北我軍轉入反攻,他參與指揮了解放阜寧、車橋、淮陰、淮安的戰鬥,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洪學智同志於1945年9月任新四軍第三師副師長,與黃克誠同志率部進軍東北,執行黨中央“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戰略方針,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疏通了承德到遼西的鐵路,確保及時輸送大批幹部和部隊進入東北。1946年2月,任遼西軍區副司令員,率部參加了攻打通遼、中長路阻擊戰、四平保衛戰等戰役戰鬥,遏制了敵人戰略進攻勢頭。1946年7月後,任黑龍江軍區司令員,領導剿匪鬥爭並取得勝利,鞏固了北滿根據地。後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率部參加三下江南的作戰。圍攻城子街,全殲敵新一軍八十九團。強攻德惠堅固設防之敵,在東北戰場上第一次指揮步兵、炮兵、坦克諸兵種協同作戰,為我軍向國民黨主力軍進行正規攻城作戰取得了經驗。又率部參加東北夏、秋、冬季三次攻勢作戰。在夏季攻勢中,他率六縱在友鄰部隊配合下,全殲國民黨新一軍三十八師一一二團,又追殲敵暫編第二十一師。率部與兄弟部隊配合進行四平攻堅戰,與敵血戰15晝夜,給國民黨守軍以沉重打擊。在秋季攻勢中,連拔敵吉林外圍據點,擊斃敵二師少將師長,為攻取吉林創造了條件。在冬季攻勢中,與兄弟縱隊配合,取得了新立屯戰役勝利,圍殲國民黨精銳部隊新五軍,給蔣介石和國民黨軍以極大震撼。他率部運動殲敵,接連攻克遼陽、鞍山、營口等重鎮,全殲敵五十四師和二十四師等3萬餘人,受到毛澤東主席和東總領導來電嘉獎。
1948年11月,洪學智同志率領部隊參加平津戰役,先截斷平津之敵聯絡,封堵了北平敵人海上逃跑之路;同時遣所部主力十七師參加天津攻堅戰,為平津戰役勝利作出了貢獻。此後,他任四十三軍軍長,率部作為四野先遣兵團南下,途中被任命為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第一副司令員。1949年5月,指揮四十三軍發起渡江作戰,從黃岡、黃石、蘄春三地渡過長江,迫使武漢守敵棄城南逃;後指揮所部參加湘贛戰役,攻佔鄂城、大冶、九江、南昌等城市;繼而參與指揮廣東戰役,解放了廣州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洪學智同志任中南軍區第十五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參與指揮第十五兵團進軍廣西的作戰行動,參與指揮渡海作戰,取得解放海南島戰役的重大勝利。直接指揮廣東剿匪鬥爭,鞏固了廣東治安和社會秩序。1950年5月,指揮發起萬山群島戰役,擊沉敵艦4艘,重傷敵艦隊司令,創造了木帆船打軍艦、以劣勝優的奇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嘉獎。
1950年7月,洪學智同志調任東北邊防軍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同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協助彭德懷司令員指揮志願軍入朝作戰。他分工負責司令部、特種兵和後勤工作,參與領導指揮了第一至五次戰役和其他歷次重大戰役,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建議和謀略,並在保證志願軍首腦機關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彭德懷司令員的高度讚許。1951年6月,兼任志願軍後勤司令部司令員,領導志願軍後勤指戰員浴血奮戰,在沒有制空權和頻繁遭受洪水襲擊的情況下,建立起了“打不斷、炸不爛、衝不垮”的鋼鐵運輸線,粉碎了美軍策劃的“絞殺戰”,保障了前線作戰的物資供應,為奪取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在戰爭中積累了一系列現代戰爭後勤保障經驗,已成為我軍後勤工作的寶貴財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先後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一枚,一級自由獨立勳章兩枚。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1954年2月,洪學智同志被任命為總後勤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6年12月,任總後勤部部長、黨委書記。面對後勤工作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新形勢,他從國家和軍隊的實際出發,在理順後勤體制、健全組織機構、完善標準制度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使我軍後勤建設在正規化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他組織領導全軍後勤創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軍隊後勤保障體系,是我軍現代後勤工作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1959年春西藏上層反動集團發動叛亂,洪學智同志代表中央軍委進藏了解平叛作戰和後勤物資供應情況。他深入前沿部隊和後方兵站醫院,調查研究,解決問題,為平叛取得勝利作出了貢獻。
1959年7月廬山會議後,洪學智同志受彭德懷冤案株連,翌年調離部隊到吉林省工作,先後任省農機廳廳長、重工業廳廳長。“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遭受關押批鬥,1970年被下放農場勞動改造。他始終堅持原則,與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鬥爭。1972年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下,解除了勞改。1974年任吉林省石油化工局局長。
1977年8月,在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上洪學智同志當選為中央軍委委員,9月任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他帶領軍工戰線廣大幹部職工,撥亂反正,全面整頓,恢復生産秩序。他嚴抓武器生産質量關,保證了部隊自衛反擊作戰的武器裝備供應。他在狠抓常規武器和尖端武器研製的同時,大力推進民用産品開發生産,使軍工企業走上了“軍民結合,平戰結合,以軍為主,以民養軍”的正確發展道路,為國防工業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1980年1月,洪學智同志再次出任總後勤部部長,後又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總後勤部部長兼政委。他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清除“文化大革命”對後勤工作造成的嚴重破壞,迅速消除了總後系統的派性,妥善解決了“文化大革命”遺留問題,使全軍後勤工作很快步入正常建設軌道。他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後勤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提出了後勤工作必須“適應現代戰爭要求,適應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要求”的指導思想。他要求全軍後勤人員必須樹立“全局觀念、戰備觀念、群眾觀念、政策紀律觀念和勤儉節約觀念”,成為全軍後勤指戰員做好新時期後勤工作的行動準則。他堅決貫徹中央軍委關於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和裁軍百萬的戰略決策,提出“錢少要把事情辦好,人少要把工作做好”,科學合理地確定軍費投向投量,在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困難情況下,保證了軍隊建設各項工作的需要。他積極穩妥地推進後勤改革,實行統供與專供相結合的保障體制,建立健全戰略、戰役、戰術供應管理體系。他倡導“勤儉建軍、艱苦奮鬥”的方針,大搞農副業生産,彌補軍費不足,並在全軍實施“斤半加四兩”的副食標準,明顯提高了部隊的生活水準。他積極推進各項後勤基本建設,親自組織領導進行邊海防、倉庫、營房、醫院、財務大調查、大整頓、大建設,很快改變了全軍後勤面貌,受到中央軍委多次讚揚,在全軍指戰員中産生了巨大影響。他勵精圖治,銳意進取,不斷開創後勤工作新局面,有力地促進了我軍後勤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1987年再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為軍隊全面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在退出軍隊領導職務後,洪學智同志出任“四野戰史”編寫領導小組組長。他團結帶領編寫人員,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堅持原則,高質量地完成了編寫任務,受到了軍委和“四野”老同志的一致好評。1990年,他被增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黨組副書記。1993年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黨組成員。他認真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與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廣交朋友,為鞏固和擴大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推動人民政協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洪學智同志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五、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和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洪學智同志具有堅定的共産主義信念和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在長達近8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終以黨的事業為重,把個人得失置之度外,對黨忠心耿耿,對共産主義事業充滿信心。他堅決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擁護以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決擁護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決擁護黨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敢於堅持真理,表現了一個共産黨員的優秀品質。
洪學智同志具有無産階級革命家的膽略和卓越的軍事、政治、後勤領導才能,對我軍的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後勤工作、教育工作、裝備工作,均有重要建樹。他身經百戰,多謀善斷,具有很高的軍事指揮藝術,指揮部隊打了許多硬仗惡仗。他軍政兼備,文武雙全,具有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在政治工作中有許多新的創造。他具有很強的創新和統籌能力,善於科學調配後勤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後勤保障效益。他不僅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我軍後勤保障的寶貴經驗,而且對新時期我軍後勤現代化建設不斷開拓創新作出了突出貢獻。
洪學智同志具有高度的黨性修養和民主作風。不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他始終以共産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顧全大局,淡泊名利,任勞任怨。他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發揚民主,勇於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他光明磊落,公道正派,寬厚待人,善於團結同志特別是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他堅持求真務實,不尚空談,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扎紮實實解決問題,是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的楷模。
洪學智同志具有無産階級革命家的廣闊胸懷和人民公僕的階級本色。他一生熱愛人民,心繫人民,服務人民,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他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視作自己的行動準則,從不濫用權力、以權謀私。他關心同志,愛護部下,與他們建立了深厚情誼。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在充分發揮老專家、老教授作用的同時,關心支持中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深受全軍廣大知識分子的愛戴。他生活簡樸,清正廉潔,對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始終保持了我黨我軍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他以人民公僕的模範行動,贏得了全軍指戰員和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
洪學智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們黨、國家和軍隊的重大損失。他為人民解放事業,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
洪學智同志永垂不朽!
責編: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