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節到來前夕,一篇《我是弱者,因為我是記者》的文章引起人們的熱烈討論。很多人搞不明白:曾經的“無冕之王”,怎麼淪落為“新聞民工”?掌握“話語權”的記者們也需要“保護”?
實際上,記者的日子並不像人們想象得那麼自由自在、風光無限,也不向傳説中的那麼落魄,那麼悲涼。作為“靠頭腦吃飯”的群體,最痛苦的可能不是沒有飯吃,而是希望的渺茫,求索的熬煎。
理想和現實的距離有多遠?
很多選擇新聞工作的人,都曾懷抱“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理想;都曾希望 “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針砭時弊,弘揚正氣;都曾夢想自己的文章“舉國趨之,如飲狂泉”,引起強烈反響……可是,新聞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樣,也有很多不得不遵守的“規則”和“潛規則”,有各種各樣的“禁區”和“雷區”,讓人“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苦苦掙扎。當理想變得遙遙無期,當夢想被消磨得斑駁陸離,當熱血青年失去銳氣,紅顏悄悄枯萎……那是怎樣的落寞和悲哀?
記者的門檻有多高?
記者的門檻並不高,因為各種專業的人都能在新聞行當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空間,有人甚至説,“有高中文化程度就夠了”。確實,當個記者很容易,採訪有現成的材料,新聞發佈會有“通稿”,“互聯網”上應有盡有,只要不太“弱智”,都能完成採訪任務。然而,進門容易成名難。要想成為優秀的記者、為百姓所愛戴的記者、名垂青史的記者,卻相當難。因為,這需要聰穎的天資,持久的勤奮,慈悲的胸懷,浩然的正氣。而這些寶貴的素質和品格,並不是每個記者都具備。試看我們的新聞媒體,有多少毫無新聞價值的“垃圾”充斥著寶貴的版面,浪費著人們的時間和金錢?每天的新聞成千上萬,能讓人過目不忘的、擊節讚嘆的、“看了又看”的,能有幾篇?
有多少記者淪為“新聞民工”?
記者和民工的日子不可同日而語,但確有相似之處。因為,很多記者和民工一樣,也在拼體力、拼精力、拼毅力、拼青春,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鳳凰衛視主持人楊錦麟説:“你不要問我的私生活或者愛情生活、業餘生活,説來慚愧,沒有,我活得很枯燥、很乏味。”同樣,在一些市場化媒體,記者的格言和打工妹一樣:“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在電視臺, 流行著“把女人當男人使,把男人當畜生使”的口頭禪。超負荷的工作和難以消解的壓力,讓記者們焦慮、抑鬱、失眠。很多“圈外人”都不理解,難道就不能悠著點嗎?是想悠著點,可是你看看,前有強將,後有追兵,候補的有一個連……只能起得比雞早,幹得比牛多,跑得比狗快……
外表瀟灑,內心苦澀。這是很多記者的真實感受和切身體會。可是,儘管有諸多的無奈和悲哀,依然有很多記者執著于自己的新聞理想,堅守著為黨和人民立言的信念,在金錢美色的誘惑下守護著正義和良知,讓人心生敬仰,由衷敬佩!
在記者節到來之際,向“苦苦掙扎”的“新聞民工”表達最真摯的同情和問候,給記者和即將成為記者的人們送上最真誠的祝願!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