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勞動者之歌:張剛─在衚同裏綻放青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6日 16:48 來源:新華網
專題:勞動者之歌

[視頻]勞動者之歌:“衚同記者”張剛

新華網濟南11月6日電(記者 董學清、何柳)有人説,大災大難方顯記者本事;危險、刺激的地方才好施展身手。然而,《齊魯晚報》記者張剛,大學畢業後一頭扎進社區,在衚同裏“走街串巷”,與普通百姓交朋友。他的筆,描繪的是百姓最真實的生活,反映的是普通人身邊的故事。“有事找張剛”,成為濟南市民常常挂在口頭的一句話。

    2000年,張剛大學畢業,來到《齊魯晚報》。報社讓他跑社區,張剛便一頭扎進小巷衚同裏。

    第一次去槐蔭區五里溝辦事處,一位工作人員真誠地説:“我們這裡很長時間沒來過記者了。社區裏不是沒有新聞,而是沒有記者。”在振興街社區,老主任韓大媽親切地拉著他的手:“以後可要常往這裡跑,往居民家裏跑啊。”

    從此,一輛自行車,一張地圖,一瓶礦泉水,成了張剛的基本裝備。他所跑的槐蔭區,有12個街道辦事處,100多個居委會。張剛每天六點鐘起床,到宣傳部了解情況後就往小區裏跑。有時半天就能跑兩三個居委會,中午隨便找個小攤吃點飯,然後又在小巷子裏轉。

    對採訪對象,除工作之外,張剛還傾注了獨特的個人感情。幾年前,振興街社區居民趙俊英的丈夫因車禍癱瘓在床,成了植物人。趙俊英辭去工作,一邊伺候丈夫,一邊靠賣包子維持生計。在她的照料下,丈夫的思維能力一天天恢復,身體也逐漸好轉。經過一次採訪,以後張剛每次路過趙俊英家門口,都要去看望一下她丈夫,陪他聊聊天,幫助他鍛鍊身體各部位的活動能力。

    越是深入社區,張剛對普通百姓傾注的感情越深。一次,張剛採訪被燒成重傷的一對父女,當時天橋區藥山辦事處正在組織居民捐款,張剛在病房裏呆了整整一中午,與傷員一家聊天,尋找能打動人的細節。下午3點多鐘,辦事處領導將1萬多元捐款送到病房時,傷者家屬中70多歲的老奶奶“撲通”跪倒在地,捐款撒了一地,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張剛感動不已,扶起老人時,“陽光照在救命錢上”幾個詞隨即閃現在腦海裏。文章見報後,引起較大反響,一位外省老中醫用治療燒傷的秘方無償救治了這家人。

    長期和老百姓心貼心,使張剛對新聞事件的判斷也多了一份深沉。有一年8月份,正是濟南市節水保泉的關鍵時刻,當其他記者眼睛盯著關閉自備井、引入黃河水時,張剛在社區裏發現了建築抽水黑洞這一問題,專題報道發出後引起很大反響。山東省委一位老同志特地給張剛打電話,讚揚這是節水保泉文章裏最有深度的一篇。

    隨著市民對張剛信任度的增加,報社于2002年推出“張剛在您身邊”專欄,這是山東新聞界第一個以記者名字開設的新聞專欄。2003年1月,張剛當選濟南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有事找張剛”,在濟南百姓中流傳開來。

    談到跑社區的體會時,張剛説:“發生在老百姓身邊有意思的新聞故事,每天都有很多。記者沉下去,一定就會有好新聞。”(完)

責編:劉彥妤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