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11月2日電(記者張周來)回望中國與東盟15週年合作發展的歷程,七大關鍵詞清晰地描述了雙方政治互信前提下經濟合作共贏的光輝歷程。
關鍵詞一:國際挑夫。在中越邊貿剛剛起步的階段,位於邊境一線的邊貿互市點活躍著一群特殊的邊民,他們通常拿著扁擔和繩子到互市點上為中越客商運送布匹、遮陽帽、手電筒、圓珠筆等零散商品,從中獲取部分收入。在中越邊貿開通初期,很多邊民都是這樣辛苦的“國際挑夫”。隨著邊貿逐漸走向正規化,不少“挑夫”已經逐漸在正規的邊境口岸找到了新的位置。
關鍵詞二:地攤銀行。1996年以前,客戶想從廣西東興匯錢去越南,可以先與東興的“地攤銀行”談好價錢,然後東興“地攤銀行”的老闆電話通知越南的“地攤銀行”,客戶憑單據就可以在越南拿到所需款項。2001年11月,中國與東盟一致同意在10年內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越邊境貿易不斷發展,包括中國農業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都與越南的有關銀行簽訂了邊貿結算協議,銀行結算量在邊境貿易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
關鍵詞三:“早期收穫”。2004年5月,産自印度尼西亞的3700多噸棕櫚油首次從廣西欽州口岸進口,減免稅款就達287萬多元人民幣,能夠享受配額外關稅從30.7%降為10%的待遇,這得益於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早期收穫”計劃。根據這一計劃,從2004年1月1日起,560多種農産品開始在東盟與中國的“10+1”各成員國中實行快速降稅,其中,中國與東盟六國(老成員)將於2006年將關稅降為零。
關鍵詞四:零關稅。10公斤一箱的泰國山竹,降稅前在南寧市水果市場的批發價格約為110元到120元,還是稀罕水果,降稅之後同樣重量的泰國山竹價格已經下降一半還多。中國、泰國將自2003年10月1日起對雙方蔬菜、水果貿易實行零關稅。根據協議,中泰蔬菜和水果貿易共涉及188個稅目産品,其中蔬菜産品108個,水果産品80個。中國與東盟雙方已經于2005年7月20日全面啟動降稅進程,到2010年中國與東盟絕大多數産品都將實行“零關稅”。
關鍵詞五:大湄公河次區域。2006年5月,中國、柬埔寨、越南、老撾、泰國、緬甸6國在金邊開會探討如何進一步建立合作打擊拐賣人口機制。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于1992年由亞洲開發銀行發起,區域涉及的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是連接中國和東南亞、南亞地區的陸路橋梁。14年來,6國在交通、能源、電信、環境、人力資源開發、投資、貿易、旅遊、農業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過去幾年,次區域各國的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超過6%,大大推動了中國和東盟的合作。
關鍵詞六:1000億美元。2004年,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達1059億美元。在2003年舉行的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要在2005年使雙方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的目標,僅過了一年就提前實現了這一宏偉目標。
關鍵詞七:M型戰略。來自泰國大米、緬甸玉器、越南鐵礦石正源源不斷地通過陸路進入中國市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奇葆今年7月提出,以“M”型戰略構建中國一東盟“一軸兩翼”區域經濟合作新格局的構想,其中以鐵路、公路幹線為依託,構建南寧至新加坡經濟走廊成為戰略核心,遠期將在中南半島形成一個日趨繁榮的、輻射力強的經濟走廊。
10月30日,中國-東盟紀念峰會發佈聯合聲明表示,中國與東盟決心按時于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包括2010年與東盟6個老成員國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2015年與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一個更為廣闊的合作平臺必將為中國與東盟各方帶來更多發展的機遇。
責編: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