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六中全會精神解讀:和諧社會是一個共享的社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29日 17:1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專題:構建和諧社會 建設新農村

    中國青年報消息: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出:“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産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

    “共享”這一詞彙在六中全會的文件中頻繁出現。可以説,沒有共享,就沒有和諧,和諧就是共享中的和諧。那麼如何實現共享呢?

確立科學的共享觀念

    共享發展成果、共享和諧利益,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目的,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表現,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也是社會主義的原則與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社會關懷每一個人,力爭通過社會制度的力量、體制的力量確保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夠得到富裕,而不是造成兩極分化。

    共享發展成果、共享和諧利益,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選擇。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公平正義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公平正義,而是要實現事實公平正義。作為一種價值觀,事實公平正義的觀念應當成為我們高揚的一面旗幟。事實公平正義強調的公平正義是有制度保障的公平正義,不是施捨的公平正義和不完整的公平正義或隨機性的公平正義,它要用社會制度不斷修正形式公平正義中出現的不公平、不正義。那種分配差距過大、發展成果僅僅由少數人享有的社會是不公平和不正義的。共享就是形式公平正義與事實公平正義的有機統一的一個必然結果。

    當前,在共享問題上要注意防止幾個錯誤觀念:(1)以為共享就是搞平均主義,就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共享的公平含義是:對窮人要照顧,對強者要肯定。要肯定強者對於生産力發展的貢獻以及他們由此獲得的合法收入。在這個方面不能搞平均,更不能搞“均貧富”,劫富濟貧無助於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2)以為共享就是不勞而獲,就是等著“天上掉餡餅”。共享的前提是勞動優先。勞動優先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要求。勞動者最光榮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價值追求。我們提倡的共享是以勞動為基礎的共享。要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不論是簡單勞動還是複雜勞動,都是光榮的,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候,我們仍然不應該忘記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念:不勞動者不得食。也不應該忘記英國哲學家洛克的名言:“沒有勞動就幾乎分文不值。”

構建有效的共享機制

    六中全會《決定》指出,到2020年,家庭財産普遍增加,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筆者認為,要建立有助於實現共享的有效機制,主要是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建立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機制。我國的就業工作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其中,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的促進作用已呈現出明顯弱化的傾向。上世紀80年代,我國GDP每增長1%,可增加240萬個就業崗位,而現在只能增加100萬個,就業彈性明顯下降。要建立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機制,從根本上解決“有增長無就業”的問題。這一互動機制應包括: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重要的宏觀調控目標,納入政府考核體系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業崗位;實行促進就業的財稅金融政策,積極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為這類企業的發展提供優惠政策;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深化戶籍、勞動就業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完善人員流動政策,使服務機構幫助勞動力就業的效率進一步提高;強化政府促進就業職能,統籌做好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擴大再就業政策扶持範圍,健全再就業援助制度,著力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

    其二,建立行政成本增長的控制機制,把更多的財政收入用於民生與民計。政府行政成本增長幅度過快,這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行政成本增長幅度過快,使用於民生的財力受到極大制約。據有關方面的統計,2005年全國政府採購公車600億元,而2006年將突破700億元。購車金額上升,單車價格下降,意味著産生更為龐大的車隊,更鉅額的維護費用。1990年~2000年,我國行政管理費用平均增速為29%,12年間增長了7.3倍。有專家講:1978年至2003年25年間,我國的行政管理費用已增長87倍,大大高於同期財政收入增長和GDP增長。沒有控制的增長帶來的問題就是資源的大量浪費。大量的財政資金用於辦公樓的修建、公車的購買和公款吃喝,而不是用於民眾急需的領域。因此,應當建立行政成本增長的控制機制,規定行政成本的年增長幅度不應當超過GDP的增長幅度。

    其三,建立教育優先機制,為社會共享提供人力資源基礎。即“明確各級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責,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逐步使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達到4%。”其實早在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就講:“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包括:各級財政對教育的撥款,城鄉教育費附加,企業用於辦中小學的經費,校辦産業減免稅部分)佔國民生産總值的比例,本世紀末達到4%。”但實際情況怎樣呢?2002年、2003年、2004年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分別為3.32%、3.28%、2.79%。按照2004年的情況看,要達到4%就需要增加1.21個百分點的GDP,1.21個百分點的GDP是多少呢?按照2005年18.2萬億元的GDP計算,就是2202億元。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需要政府有巨大的決心。

    其四,建立健全文化權益援助機制,切實維護低收入和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實現文化權益的共享。共享不僅有經濟利益的共享,還有文化權益的共享。要採取政府採購、補貼等措施,開闢服務渠道,豐富服務內容,保障和實現城市低收入居民和農民工群體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國有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應當免費或優惠向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開放,使這些群體享受到免費的文化服務;要通過援贈設備器材和文化産品、共享文化資源、業務合作、人員培訓、工作指導等方式,通過東部地區對西部地區、城市對農村開展“一幫一”對口支援活動,幫助農村和西部地區解決文化産品和服務相對缺乏的問題,支持其文化建設。(中國社科院馬研院研究員 辛向陽)(中國青年報)

責編:馬芳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