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不至天竺 終不東歸:為玄奘的堅持喝彩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2日 08:03 來源:
專題:玄奘之路官方網站

    來源:西安晚報

    堅持是個普通而平凡的詞彙,當我們每個人還是孩童的時候,就從童話故事《龜兔賽跑》中,體會到了因堅持而帶來的勝利,只是在歲月成長中,堅持也因太平凡而常被人忽略。如今重走玄奘之路,玄奘那種“不至天竺,終不東歸”的堅持,卻是值得人人為之喝彩。

    玄奘西行取經之路,現在多是荒涼偏僻的戈壁沙漠,那麼一千多年前,玄奘走的時候,又是怎樣的狀況?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對其行走過的八百餘裏的一段路程有這樣的描寫:“莫賀延磧,長八百餘裏,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是時,顧影唯一。”玄奘獨自走在這樣的道路上,常常是四顧茫然,人鳥俱絕。更讓玄奘處境變得悲慘的是,玄奘在這段路程中迷失了方向,他下馬飲水,因為皮囊太重失手打翻在地。真正是“千里之資,一朝斯磬。”一個滿懷萬丈雄心的人,一下子把資本全虧掉了,而路剛剛開始,猶豫、徬徨是常人應有的心態,玄奘也不例外。他回頭走了十幾裏路,想起了曾經發的願,若不到天竺決不東歸一步。於是再發誓願,“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對此也有詳細記載:“夜則妖魑舉火,燦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雖遇如是,心無所懼,但苦水盡,渴不能前。是時四夜五日,無一滴沾喉,口腹乾燥,幾將殞絕,不復能進。遂臥沙中,默念觀音,雖困不捨。”就是在這樣的絕境下,玄奘四夜五日無一滴水可飲,憑著信念走出來了。

    在最艱難的時候玄奘挺住了,但對於玄奘來説,艱難並沒有結束。邊塞詩人岑參曾這樣描述玄奘的艱難境地:“黃沙磧裏客行迷,四望雲天直下低。為言地盡天還盡,行到安西更向西。”酷熱、饑渴和疲勞是玄奘西行路上的家常便飯,而天災玄奘也遇到過,他曾經遭遇天山雪崩,“七日之後方始出山”。行走途中的艱辛,在玄奘的作品《大唐西域記》中也有體現,他把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帕米爾高原稱為“小頭痛”,把海拔在六千米以上的興都庫什山稱為“大頭痛”。“小頭痛”、“大頭痛”這兩個名字顯然來源於玄奘當年強烈的高原反應。

    但所有這些都沒有能阻擋玄奘西行的腳步,他“歷天險而志愈慷慨,遭兇賊而神彌厲勇”(《續高僧傳》),憑著這種無比虔誠的信仰和無比堅強的毅力,玄奘法師終於抵達當年的佛教聖地───北天竺摩揭陀國那爛陀寺。魯迅有言:“不恥最後,即使慢,馳而不息,縱令落後,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嚮往的目標。”堅持其實是種大品格,有了堅持,無論是國家和個人,不畏險阻,都能終達目標,這也是玄奘讓我們如此感動的原因所在。記者賈妍

責編:何偉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