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9月4日電(記者裘立華 傅丕毅 王定昶)襲擊中國大陸最強的颱風“桑美”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中國政府仍在進行救災工作,其中多支災後心理干預小組成為這次抗臺救災工作中特殊的力量。
自8月10日“桑美”襲擊中國浙江和福建兩省後,當地政府先後組織了多個心理干預小組對災害中遭遇心理傷害的災民進行干預。
溫州蒼南縣橋墩鎮12歲的丁劉全在颱風中失去4位親人──他的母親和兩個姐姐、一個妹妹被洪水沖走。
自失去親人後,丁劉全拒絕食物,怕光、怕水,晚上一直處於驚醒狀態。“只要一閉眼睛,就是媽媽、姐姐和妹妹在水面上晃動的雙手,我想去抓怎麼也抓不到。”
心理干預專家趙國秋説:“這孩子的心靈已經被災難的痛苦給包裹了,充滿了自責、夢魘、閃回等心理危機重症,如果不及時干預,後果不堪設想。”
趙國秋耐心地用圖畫方式讓丁劉全對整個災難的過程進行了回顧,然後根據細節對丁劉全進行干預。丁劉全逐漸止住了哭聲。經過一個多月的跟蹤干預,目前丁劉全已經接受玩具。
到目前為止,浙江省派出的32名心理干預工作者對這次災害中的300多名災民進行了心理干預。
趙國秋説,這次干預是浙江省政府首次組織心理干預小組對災民進行心理干預,以前只是一些心理工作者自發組織過幾次。
對於正在開展的心理干預工作,趙國秋説碰到了不少問題。比如説一些災民根本不想接受;還有一些就是基層政府認為這是添亂,起不了什麼作用。
但經過實踐後,一些人逐漸改變了看法。橋墩鎮鎮長陳樸順説:“以前我們只知道把人救下來就行了,現在發現‘救心’也很重要。”
據參加了此次心理干預工作的何鳴博士介紹,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的災後心理干預工作早就開始,諸如礦難、大火等事件中都有心理干預嘗試。但目前中國的心理干預力量仍很單薄,公眾的認知度也不高,許多人還把心理問題當成精神病,拒絕治療,使得災後心理干預發展緩慢。
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各種心理干預機構,同時允許公民可以通過自考獲得心理諮詢師資格,為公眾進行服務。
“儘管現在災後心理干預只是走出了微小的第一步,但對於中國心理學界來説,是走出了重大一步。”趙國秋説。(完)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