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海內外僑界為廣東災區捐款7000萬元幫助救災賑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3日 09:38 來源:
專題:2006防汛抗災

  人民日報/華南新聞消息:“雖然身處風調雨順、生活舒適的加拿大,但我們對家鄉災區的遭遇感同身受。”8月22日,遠在大洋彼岸的溫哥華,以廣東省海交會理事方君學為首的一批加拿大僑胞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將於本週末為廣東災區的父老鄉親舉辦一場千人籌款晚會。

  自7月21日廣東省僑辦向海外600多個社團、400多位省海外交流協會海外理事、52家華文媒體通報廣東災情至今,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和廣東僑資企業為災區捐款已超過7000萬元。除了一些富商巨賈的大筆捐款外,還包含了許許多多普通僑胞、港澳同胞的小筆捐贈。至今,仍有筆筆捐款涓涓流入災區。據估計,最終數額可能過億元。

  一筆捐款一個感人故事

  “每一筆捐款都沉甸甸啊!”一個多月來,廣東省僑辦主任呂偉雄和工作人員一直帶著感動,默默地協助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向災區認捐。他向記者講起一筆筆捐款背後的一個個感人故事──

  澳門立法局議員、廣東省海交會理事馮志強是廣東省僑辦協助的第一個捐款人。7月24日一大早接到僑辦的災情通報前,他剛通過澳門紅十字會向廣東災區捐了200萬元港幣,隨後他又通過僑辦追捐50萬元。呂偉雄深受感動,當即表示赴澳門接受捐款,馮志強當即表示將捐款增加到100萬港元。當聽説僑辦準備將他的善舉向廣東省政府報告時,馮志強連稱“捐得不夠!”又將認捐額增至300萬港元,並馬上寫好確認書傳真到僑辦。

  “家鄉有難,我們海外僑胞理應幫助共渡難關。”7月25日,歷經十幾個小時航程,時差還沒有倒過來的南非僑領李鳳光臉上仍帶著一絲倦容。一抵達廣州,他就風塵僕僕地趕到廣東省僑辦捐上3萬元現金,他説:“實在希望能為家鄉救災重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接到廣東災情通報時,英國華人社團聯合會秘書長鄭健文正因病住院。就在7月26日動手術之前,他還在與英國華社的僑領商議如何為家鄉發動捐款賑災。進手術室前的一小時,他撥通了廣東省海交會的電話,把心中的掛念交待清楚,才安心地躺上了手術臺……

  當印尼蘇北地區華社打來慰問電話時,當地剛剛發生過地震。呂偉雄一再請他們保重,千萬不要為家鄉捐款的事操心了。但沒過多久,25萬元的捐款不期而至……

  在意大利等國家,非粵籍的鄉親同樣對廣東災情和災民生活牽腸挂肚。與此同時,廣東省內的華商、僑資企業也紛紛加入到捐助災區隊伍,深圳僑商國際聯合會迄今已募到800多萬元的捐款。不少僑胞甚至托國內親友將錢直接送到僑辦。

  廢墟上開建“僑心居”

  海內外僑界對廣東救災賑災的熱情和愛心也感動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8月7日,他特地批示:“對海內外華僑華人對我省災區的關心和捐助,請省僑辦以適當方式代表省委、省政府致謝!”

  為了不辜負張德江書記的囑託和僑胞們的愛心,廣東省僑辦成立了工作小組開展捐助後續跟進工作,向省慈善總會落實好每一筆捐助並開具收據,連同感謝信郵寄給每一位捐贈人。

  8月15日,當韶關市副市長蘭茵到訪省僑辦尋求援助時,呂偉雄馬上聯絡廣東省慈善總會,並在第一時間擬出了一份利用僑胞、港澳同胞捐款興建“僑心居”的草案。8月17日,他前往韶關重災區,實地了解草案的可操作性,並與當地政府商量實施的原則。

  從乳源到樂昌,一路上不乏損失慘重的村莊。站在樂昌大木丘村的高地上,放眼望去到處是斷壁殘垣,一些無家可歸的農戶只能暫時投親靠友,或住進臨時搭建的簡易棚。據蘭茵介紹,在這次洪災中,韶關全市的全倒戶和重危房戶多達2.37萬戶,樂昌市佔了其中的一半。

  如何在元旦前讓1.2萬全倒戶搬進新居,是市委書記何偉青眼下最著急的事,他坦陳:“重建家園,除了時間緊迫,更大的難題是資金不足。”大多數受災家庭都是困難戶,蓋不起牢固的紅磚房才遭的災。按新規劃,建60-80平方米的房子,每戶起碼需2萬元到3萬元。雖然省、市、縣三級政府給每戶補貼1萬元,但不少農戶還是出不起剩下的錢。

  大災大難結友誼

  血濃于水,桑梓情深。在大災大難面前,隔著千山萬水,因為一份無法割捨的親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拉得更近了。

  由於從海外直接向廣東慈善總會匯款不太方便,且手續費高,部分經濟能力有限的僑胞、港澳同胞向僑辦求助。為協助他們實現愛心,僑辦與慈善總會商討,委託一批有誠信、影響大的海外華社代為接收這些零散捐款。受委託的社團將此視為一個“光榮使命”。馬來西亞廣東會館聯合會、南非粵港澳總商會、巴拿馬中華總會等爽快地接受了省僑辦關於代收僑胞零散捐款的委託,並第一時間在當地華文報紙上發佈了災情通報和捐款倡議,公佈了代收捐款賬戶信息。一場場自發的募捐在許多有華人聚居的國家中開展開來。海外僑胞這種真情還打動了駐在國的居民,就連加拿大卑省省長、溫哥華政府官員也紛紛表示將參加8月26日的千人籌款晚宴。

  “這一筆筆捐款猶如一條條親情紐帶,聯結著災區人民和許多素未謀面的海外僑胞、港澳同胞,讓他們在危難的關頭結下了一份特殊的友誼。”呂偉雄説出了一個更具體的設想──是否可以考慮將部分捐款用到受災比較嚴重的自然村,並根據捐贈人的國籍或社團名稱,在每條村前加冠不同的名稱。“比如主要由加拿大僑胞捐贈的,冠以‘某某村加拿大僑心居’等。建成後還可在進村主要通道或明顯位置立個簡單的標誌,紀念捐贈情況……”以後還可以請回鄉探親的僑胞們順路來看看,讓災區人民表達一份感恩之心。

  這種提議馬上得到各界擁護。災區人民稱,這樣做不但將捐款用得透明,更能長久地紀念這一份患難中結下的情誼。僑胞們也深受感動:本來施恩不圖報,沒想到捐出一筆錢,從此還多了一份惦念,結下一份友誼。 (記者 翁淑賢)

責編:霍筠霞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