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坦然面對“遺體捐獻”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4日 15:44 來源:
新華網南京8月14日電(記者朱旭東 付一鳴)儘管“入土為安”仍是多數中國人對待遺體的傳統觀念,但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坦然討論遺體的處置問題,並勇敢地加入遺體捐獻志願者行列。
南京和上海是中國開展遺體捐獻最早的兩個城市。南京市紅十字會志願捐獻遺體者之友總幹事羅培根説,南京的第一例遺體捐獻者大概出現在1983年,目前南京有志願捐獻遺體者近4000人,其中已捐遺體者440人,其中有院士、有將軍、有工人、有農民,年齡最大的102歲,最小的4歲。
“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開始加入這一行列。”羅培根説,去年5-7月,南京共有45人報名捐獻遺體,而今年5-7月,就有80人報名參加;2000年到2005年,共有16人在南京紅十字眼庫捐獻了眼角膜,而今年到現在,就已經有6人捐獻了眼角膜。
前不久,江蘇丹陽一位32歲的農村婦女姜建於,因患白血病行將離開人世,她毅然決定捐獻遺體來“回報社會”。姜建於平靜地説:“這可能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我不想把遺憾留在世間。”
記者在她的《公民生前志願捐獻自身遺體》的申請登記表上看到了她家屬的意見:同意捐獻,如眼角膜有用的話,能給他人帶來光明,是她本人及家人莫大的光榮。
1996年6月6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頒布了《南京市誌願捐獻遺體管理暫行辦法》和《南京市紅十字志願捐獻遺體登記接受站工作規範(試行)》,並成立了以南京市副市長為主任的市誌願捐獻遺體工作委員會。
儘管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開始自願捐獻遺體,卻面臨著一個比較尷尬的處境:很可能去世時遺體無法被醫學充分利用。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遺體捐獻庫”,如果突然出現一個捐獻者,相關醫療單位卻無法及時掌握信息。
“有了供方,卻不知道需方在哪。”羅培根説,中國的遺體捐獻需要一個統一的機構來掌握全面的信息,需要建立一個類似于“中華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遺體捐獻庫”,才能真正了卻遺體捐獻志願者生前的願望。
責編: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