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他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寫在華益慰遠行之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4日 07:51 來源:解放軍報

    

圖為解放軍報記者王傳順8月13日攝于各界群眾弔唁華益慰活動現場

人民的好軍醫華益慰病逝

    8月13日下午,細雨??。北京軍區總醫院禮堂外,上千人冒雨肅立。

    禮堂裏,設立了一個特殊的弔唁廳。沒有靈床,沒有遺體。墻上,只有一張華益慰的戎裝照片。白蘭、銀菊、黑紗,簇擁著人們熟悉的“華氏微笑”……

    當華益慰的生命燭光熄滅在人們淚水模糊的視野,這些現象讓我們深思:

    ──30多個日日夜夜,記者與他近在咫尺,他卻從沒有對記者説一句話。但是,數不清的人找到記者,要説説“我們知道的華醫生”。記者與一個人談著,下一個人常常已經等在身邊……

    ──在他病重的時候,無數素昧平生的人們從天南地北給他寫來慰問信,發來致敬電,寄來醫學資料、民間偏方,甚至還有剛剛獲得國家專利證書的特效藥方……

    ──就在一個月前,記者在互聯網搜索引擎上鍵入他的名字,才有寥寥30多個“華益慰”。如今,搜索結果已經突破6萬大關,無數網民真誠的稱讚,伴著悲痛的淚水匯成海洋……

    大言希聲,大象無形。他從容地走向生命終點,無數人惦記他、心疼他,更想留住他。他離開了深深眷戀的世界,無數人讚美他、敬佩他,認為他為人間留下了一份無價瑰寶!

    心潮退去,理智的沙灘上總有比淚珠更持久和永恒的東西熠熠生輝。

    於是,我們相信,華益慰留給人們的,絕不僅僅是感動。

    面對這位老人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産,讓我們做一次肅穆的點閱吧!

   一生救人無數,晚年卻忍受病痛的折磨。為什麼他還説自己是幸福的?

  一位普通軍醫的精神高地

    7月13日晚19時20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

    病榻上華益慰説的一句話,敲擊著無數人的耳鼓:“當醫生的,如果有病人願意找你看病,信得過你,這是最大的幸福……”

    喘息中,帶著顫音。此時此刻,病痛正折磨著他。每天晚上,只有靠長期擔任麻醉師的老伴,為他精確地靜脈注射,鎮靜催眠,他才能睡著。

    在麻醉中沉睡,是華益慰一天中最舒服的時刻……

    多少人扼腕嘆息:醫不治己!華益慰,這位行醫56年、治好無數患者、尤其擅長醫治消化道腫瘤的名醫,卻恰恰患了最凶險的一種胃癌。

    仿佛天使遭遇魔鬼的報復,命運對於他異常殘酷。然而,華益慰回眸一生,淡淡吐出兩字:幸福!正是這兩個字,感動了無數人──

    用自己的生命響應人民的呼喚,把人民的信任作為最大的幸福。

    共産黨人的幸福觀,鑄就了一名普通軍醫巍峨的精神高地。

    於是,人們被這樣的事實震撼,必將繼續為之震撼──

    當一位位朝夕相處的戰友在他的病床前無力回天,為他痛惜,他卻告訴他們:全胃切,太痛苦。看來,今後為類似患者手術,千方百計要給患者保留一點胃,哪怕一點點也好……

    當一位位他救治過的患者在他病床前熱淚長流,為他祈禱,他卻在想:為什麼自己化療之後,所有的並發癥一起發生?看來,只有死後對遺體進行解剖,弄清原委,才能避免今後給患者治療時重蹈覆轍……

    執炬逆風,不免有灼手之患。鳳凰涅?,才能坦然享受烈火中的清涼。

    於是,人們找到了答案:

    只有永恒的信仰,才能讓一個人面對殘酷的命運淡然笑對。

    只有徹底的奉獻,才能讓一個人面對人生的得失坦然抉擇。

    為人民活著的人,將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於是,人們讀懂了華益慰。一位身患癌症的網友這樣傾吐心聲──

    “一個人的生命即便再長,也像清晨樹葉上的一滴露水,熠熠發光的幸福體驗,終究要在太陽升起的時候變成輕煙。真正的幸福,猶如一滴水投入大海的懷抱,在一片浩浩蕩蕩中,體驗到長久的安詳!”

    ●終其一生,他沒有刻意想影響什麼人,為什麼許多人視他為人格楷模?

    一位白髮老人的形象魅力

    華益慰有自己的座右銘:“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但是,他從沒有把這句格言擺在辦公桌上。一生中,他也從沒有跟家人以外的人説起。

    終其一生,他從沒有刻意想影響什麼人。然而,一個從來不曾登高一呼的人,卻讓無數人默默跟隨──

    許多熟悉他的人視他為人格楷模。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與他一起工作的醫生們,也有很多人自覺地像他一樣對待患者。在他曾經工作的科室,不收紅包,被認為是醫生必須遵守的道德信條。

    許多未謀一面的人視他為人生明燈。幾名剛剛考上醫學院的學生,在網上留言説:“坦率地説,我們是看了韓劇《大長今》才報考醫學院的。如今,華爺爺讓我們對‘醫生’這兩個字充滿了更深的理解和敬仰!”

    那天,孩子們還在“網上花園”為華爺爺種植了滿園松柏。

    一位白髮老人的形象魅力,成為人們又一個試圖探求的謎。

    對此,一位名為“四海歸心”的網友,在博客論壇上引起強烈共鳴。他説:“從華益慰身上,我感悟到一個人一生做一件好事不難;一個人做了一生的好人,才不簡單。”

    短短24小時,跟帖發表評論的人數以千計……

    四海歸心,自有所指。毋庸諱言,在市場化浪潮中,醫療衛生系統醜聞頻發,一些地方的“天價醫療費”,少數醫院的“倒賣病人”,某些醫生收取患者家屬的“紅包”。醫院,這個本應是純凈的地方,在不少患者的心目中變成了不潔的地方……

    與這些污濁的現象相比,華益慰始終潔身自好,不管人前人後,始終保持著人民軍醫純潔的操守。他的兒子華新説:“一杯蒸餾水,即便純度很高,長久放置也難免被污染,而我的爸爸是山泉,是渾然天成的山澗清泉。”

    有對比,才有鑒別。有鑒別,才有追求。正因為如此,華益慰的高尚醫德,才贏得了人們無限的景仰和呼喚:

    “華老並非‘可敬可親不可學’,他讓我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讓我們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讓我們都來做華益慰吧!讓一條泥沙俱下的大河變得清澈,不能自然而然地等待它澄清,還要在它的源頭注入更多的清水。”

    網上這些殷殷呼喚,折射著人們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強烈認同,反映著對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沉渴望。

    ●他頭上從沒有什麼耀眼的光環,為什麼備受名家推崇、患者信賴?

    一位無冕大師的樸素良知

翻遍華益慰所有的相冊,他一輩子沒有披過“博導”的金邊黑袍,一輩子沒有在領獎臺上捧過金匾銀盃……

    然而,一張照片讓記者肅然起敬。這是一張他剛剛做完手術的留影,他穿著一件綠色的手術衣,腋窩下是一片被汗水浸透的痕跡……

    這片汗漬,是他56年始終堅守在無影燈下的寫照。

    56年,他始終是一名普通醫生。但是,他在人們心中卻如恒星閃爍。吳蔚然、吳孟超等著名院士説起他,總是充滿欽佩。不少慕名求醫的患者聞知他病倒了,無不茫然若失……

    華益慰,堪稱名家推崇、患者信賴的“無冕大師”。他醫術高超、醫德高尚,頭上卻沒有虛幻的光環。走近他,感悟他,他的道德“光譜”簡單而純粹,我們反復解析,只能得出一個結論──一名外科醫生的樸素良知!

    然而,讀讀華益慰的理解,相信任何人都無法小看“醫生的良知”。

    為什麼對待病人必須極端負責、精益求精?他説,病人躺在手術臺上,完全失去了自我保護能力,醫生的任何失誤,都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為此,他從不拒絕做小手術,從開刀到縫合都親自動手。

    為什麼醫學科研必須實事求是,不能沽名釣譽?他説,醫生的科研成果是要用在病人身上的,人命關天。別的職業弄虛作假可以批評檢討,下次改正。醫生不行,沒有這個機會。

    良知,一旦與生命的價值相連,就變得舉足輕重,甚至成為正義與邪惡的試金石。

    試想,為什麼一些患者花了檢查費、住院費、手術費、醫藥費,還要給醫生送“紅包”?他們想“買”的,不就是醫生的良心嗎?就在前不久,某國一位著名醫學家因為弄虛作假身敗名裂。他缺少的,不也正是一名醫學家尊重生命的起碼良知嗎……

    良知決定品質,品質印證良知。歸根到底,崇山峻嶺,總是由坦蕩的原野托舉。一個民族道德海拔的高度,總是由千千萬萬個普通公民的良知維持。也許,正因為如此,儘管華益慰頭上從沒有耀眼的光環,但是人們把他“一輩子對得起患者”的承諾看得很重、很重……

    人們深知:道德基石的傾斜和失重,將是一個民族莫大的災難。華益慰的樸素良知,是走在社會前列的中國軍人,對社會責任的慨然擔承!

    ●一個從來沒有想在這個世界上留名的人,為什麼被人們永遠銘記?

    一位平凡公民的非凡定力

    最近,一首《人民的好軍醫──華益慰》,在互聯網上傳唱:“你用那陽光的無私,寫下生命的壯美。雖沒有馳騁疆場,你卻功名永垂……”

    一位普通的軍醫,成為網絡歌曲吟唱的主人公,還是第一次。

    於是,一些人對華益慰的“驟得盛名”百思不解。一位網友不禁這樣問:“華先生做了什麼?相信看了新聞報道的人們都知曉,説白了,一個醫生拿著工資幹好他分內的工作!那就奇怪了,當和尚還得撞鐘呢,幹好本職工作是應該的,為何他獨領風騷?”

    是啊,“一生只想當個好醫生”的華益慰,為什麼被人們真情歌頌?從來沒有想在這個世界留名的華益慰,為什麼被人們永遠銘記?

    答案也許很多。在這裡,我們只想説:當多彩成為時代的天幕,當選擇成為人們的時尚,華益慰──這位平凡的公民,在許許多多容易讓人眼花繚亂、輕易取捨的抉擇面前,展示了非凡的定力!

    ──他用不變的信念實踐畢生的追求。當一些人價值觀扭曲,晚節不保時,他一生只想做一件事,就是盡可能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直至70高齡,每年還做100多臺手術,直到躺倒在病床上。

    ──他用不變的節操堅守道德的底線。當一些人心存“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僥倖而權錢交易時,他卻為了退還病人的1000元錢,苦苦尋找了病人9年,臨終之際還唸唸不忘。

    ──他用不變的愛心詮釋大愛的真諦。當一些人以身份貴賤決定交往的親疏遠近時,他用同樣的愛對待每一位患者,無論貧富一律春風滿面。明知自己可能患了癌症,還如期履約為一位患者手術……

    因此,華益慰的妻子張燕容這樣評價自己的丈夫:“你抓不到他堅強的痕跡,但是他內心特別堅強!”

    定力,是對一個人踐行道德標準的意志和恒心的考驗。

    互聯網上,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了華益慰:“人生的偉大,絕不是在成功以後拋棄自己的信念,而是在生命的最後還堅持著最初的自己”、“也許有人會認為華老這種正常的行為是‘正而不常’。但就是這種‘正而不常’,讓我心靈震撼,銘記終生”、“他用堅定無悔的抉擇,掘開了人們心底最渴盼的一眼清泉;用他嚴重變形的腰椎,撐起了一片世界上最純凈的天空……”

    這樣的人,註定要在歷史上留痕、在百姓中揚名!

    ●很多人感到一生很難做到的事情,為什麼他做起來始終這樣自然?

    一位本色英雄的人文底蘊

    在一個巴掌大的通訊簿上,華益慰抄錄了詩人臧克家的一首詩:“萬類人間重與輕,難以高下估權衡。淩霄羽毛原無力,墜地金石自有聲。”

    還是在這個通訊簿上,他把一首唐詩抄寫了兩遍:“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歌傳情,詩言志。一位外科醫生,把畢生的追求融入濃濃墨香,在字裏行間氤氳、昇華。

    這些詩句,大概能夠回答一些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很多人感到一生很難做到的事情,他做起來始終這樣自然,沒有絲毫的做作和勉強?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回望華益慰的人生旅程,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在他身上深深積澱,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他身上深深紮根。

    人文底蘊,是一個人理想情操的“固化劑”,也是品格修養的“穩定劑”,不是管一時,而是管長遠。對於華益慰來説,許多秉持終生的信念和操守,他在人生之初就灌注骨髓、融入靈魂!

    他曾就讀的兩所名校的校訓和校歌,讓他銘記一生,也讓他身體力行。

    天津耀華學校,有這樣的校訓:“淡泊寧靜,敬業樂群”。南開中學校歌裏,有“允公允能”一句。在向兒子華儉、華新解釋這句歌詞時,華益慰一語中的:“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德才兼備。”

    諄諄教誨,也是家風的傳承。華益慰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小時候,他經常聽到患者深夜來敲父母臥室的窗欞。每次,爸爸總是披衣而起,不管颳風下雨,提起藥箱就出診。同樣,華儉和華新小時候,也經常聽到這樣的敲窗聲。爸爸出診也像爺爺一樣,從不耽擱一分鐘……

    當一种家風被文化熏陶,就放射出人文精神的光彩。談起捐獻遺體,一般家庭很難接受。但是,在華益慰的姐妹們看來,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他們的父母,就是這樣做的。父母的遺體獻了,器官做成了標本,連骨灰也沒有留下。4名子女,只保留了父母每人一套組織切片,每人100片。

    現在,“輪”到華益慰捐獻遺體了。妹妹華幼慰為大哥而驕傲:“我們這樣的家庭根本不相信人有靈魂。但是,將來我要把宣傳大哥事跡的報紙都收集完整,一把火燒了,告訴爸爸媽媽,大哥幹得挺好!”

    高山仰止。華益慰的一位同事這樣感慨:“華主任是一位表裏如一的本色英雄。我常常想,人和人有時就差一點點,但這一點點高度,很多人一輩子也趕不上!”

    ●在醫患關繫緊張的今天,為什麼他能“看一位患者,交一位朋友”?

    一位白衣天使的和諧意識

    華益慰喜歡聽侯寶林的相聲。這位相聲大師説過一句話:“觀眾是演員的衣食父母。”

    華益慰把這句話引用到醫生身上:“病人是醫生的衣食父母。”因此,他對一些醫院劍拔弩張的醫患關係感到痛心。在他看來,醫生與患者相依相存,關係理應像一家人一樣和諧。

    56年來,他始終視患者為親人,他那動人而溫暖的“華氏微笑”,讓每一名患者如沐春風。記者採訪中,很多與他年齡相倣甚至比他年紀還大的患者談起他,居然説:“華醫生就像慈祥的父親一樣!”

    醫生和患者,都把心目中最尊重的位置留給對方。這是何等動人的和諧!

    一個和諧的社會,不能缺少自覺維護和諧的公民。在華益慰看來,一名病人的安危,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幸福;醫生對患者的治療質量,不僅關係到患者所有的親人對醫生的評價,也影響到醫院的聲譽甚至整個醫療行業的聲譽,進而影響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常説:一名醫生必須“用心,而不是單單用手術刀為患者服務。”

    “看一位患者,交一位朋友。”華益慰終生秉持的信念,贏得了患者發自內心的共鳴。曾幾何時,互聯網上充滿了患者對醫生的指責。華益慰的出現,讓網上世界新風撲面,激蕩起愛的暖流:

    ──一位網友對華益慰身患胃癌進行了反思。他説,外科醫生飲食不規律,有時在手術臺旁一站就是數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滴水不沾,粒米不進。所以,我有一個想法,能否預先配好牛奶、麥片,方便的時候由護士將吸管放入醫生口中吸食,這樣就能讓醫生適當進食,減少胃病的發生。

    ──一位網友對論壇文風進行了反思:他説,對待醫療行業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往往習慣於一味指責,用激情而不是理性,用批判而不是建設,用炒作而不是冷靜,用敵意而不是善意……把醫患關係弄得更加緊張。這樣的現象,難道是和諧的嗎?

    ──一位網友對醫療衛生制度改革提出建議。他説,改革不能讓缺德者發橫財,而讓好醫生固守清貧,要用正義的規則來維護好醫生的正當利益。可不可以獻愛心集資設“華益慰獎”,獎勵像華益慰般的好大夫?……

    展閱這些情深意切的話語,記者不禁感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不是缺少美好的事物,而是缺少感受美好的心態;不是缺少對美好的讚美,而是缺少對美好的回饋。

    當越來越多的華益慰不斷涌現,我們有理由相信──

    一個春風習習的和諧社會,正在到來!(解放軍報/記者 武天敏 劉明學 王士彬)

   

責編:王茜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