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廢墟上的奇跡──寫在唐山大地震30週年之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6日 21:1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唐山7月26日電(記者王文傑、邱紅傑、王文化)7月28日是唐山的祭日,更是唐山的生日:唐山在7月涅?。

  樓宇鱗櫛,馬路寬闊,行人和車流熙來攘往;街邊的花園草地間,微風送爽,晨練的身影與綠樹掩映……此情此景,讓人很難相信30年前那場驚世大地震造成的破壞曾讓西方媒體斷言這座城市將從地球上抹掉。

  那讓人撕心裂肺的一刻,永遠定格在唐山的歷史上。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秒,人們還在睡夢中,7.8級強烈地震突然襲來,震中烈度達11度,24萬城鄉居民遇難,16萬多人傷殘。

  地震給唐山一個毀滅性的災難,唐山則在一片瓦礫上創造了奇跡。在經歷10年復建、10年振興、10年快速發展之後,一個功能完備、環境優美、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化唐山重新崛起在華北大地。2005年,唐山國內生産總值2027億元,財政收入226億元,分別比地震前年度指標增長了25.5倍和55倍。

  科學發展,廢墟崛起新唐山

  “這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工程”,唐山市曹妃甸工業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薛渤?説,看到曹妃甸的變化,我常常激動不已。

  薛渤?提到的這個“驚天動地”的地方,是唐山市依託港口功能正大力興建的一個全新工業體系。近兩年,國內少有的“鑽石港址”曹妃甸的迅速崛起吸引了世人對唐山196.5公里海岸線的注意。經過大量科學研究、論證後,2005年3月,國家發改委批准了曹妃甸礦石碼頭建設方案。

  這座碼頭岸線有30多公里,依託深水資源和岸線資源,除了4個25萬噸級的礦石碼頭之外,還將建設兩個30萬噸級的原油碼頭、1個10萬噸級的深冷天然氣碼頭、16個煤炭下水碼頭。按照《曹妃甸港和臨港工業區總體規劃方案》,曹妃甸要以礦石和石油碼頭為依託,實施以鋼鐵工業和石化工業為主體,相關工業成組佈局的大碼頭、大鋼鐵、大石化、大電能戰略。去年12月16日正式開港通航的曹妃甸目前是全國單位工程最大的港口和最大的多種泊位並存的港口;35萬噸級的原油碼頭位列全國老大;曹妃甸電廠是全國單機容量最大的電廠;一座世界最大的5500立方米的煉鋼高爐將在這裡立起。

  “這些裝備先進技術、具有後發優勢的現代企業,將形成産業集群”,薛渤?説,預計到2008年,一個全新的工業體系將在這裡初現雛形。唐山將成為一個新型沿海重化工業城市。

  從廢墟上站立起來的新唐山,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七五”時期,唐山市經濟發展速度趕上了全國平均水平,“八五”時期國民生産總值年均增速達到18.5%,超過了全國平均發展速度;1988年,唐山實現國民生産總值第一個翻番,1989年進入全國25個國民生産總值超百億元城市行列,1994年提前6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1995年達到490億元,跨入了全國經濟發展較快城市行列;2005年,唐山市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世人矚目的成就,全市人均國內生産總值、財政收入均居河北省第一位。

  唐山的人們不會忘記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改革開放後,國家先後確定唐山為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城市綜合改革、優化資本結構改革、科技體制改革等試點市,從多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唐山的建設者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執著地探尋適合唐山特點的發展模式。

  潮起神州更萬象,春暖大地發新花。黨的十六大以後,河北省委、省政府對唐山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走在全省最前列”“爭取用3至5年時間經濟總量達到全省五分之一”的新要求,新一輪更加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熱浪涌動唐山。

  唐山原有的工業體系中國有經濟比重大,能耗高,産業結構偏重,增長方式粗放。目前,通過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傳統産業的主導産品初步實現了從單一型向多元化、從初加工向精加工、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轉變,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傳統的鋼鐵企業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由1951家減少到30家,呈現出集中度提高、産品鏈延伸、效益和競爭力增強的良好態勢。與此同時,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群體逐漸形成,涌現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2005年,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佔到全市生産總值的60.5%,上繳稅金120億元,18家企業入圍全省民營企業百強。2005年,唐山農業增加值達到236億元,服務業增加值超過630億元。

  “新唐山的活力,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活力!”唐山市市長張耀華説,唐山今天的成就,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結果,是把握改革開放機遇,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追求更快更好發展取得的成果。

  同心互助,和諧社會譜新曲

  “我的心曾被關懷的目光烤暖,我的心曾被救援的手從秋季直接遞到春天。我的心已懂得保有愛的火焰,我的心已懂得輸送愛的光和熱……”

  唐山人自編自唱的歌曲,唱出這個城市特具的別樣韻味──這是一座熔鑄著全國人民無私的愛的城市。

  大地震的幸運者中,每3個人裏就有一個是被別人從廢墟中救出來的,僅唐山市區就有30多萬人在互救中重獲新生。當年10萬多名解放軍指戰員星夜兼程,捨生忘死,挽救出唐山一萬多人的生命;10萬多名唐山地震傷員被轉往全國16個省市,得到妥善救治;全國各地派出的1300人的專業防疫隊伍,在短時間內調來大批消毒藥品、器材,創造了大災之後無大疫的奇跡;全國各地群眾捐款捐物,使唐山人民度過了震後的饑荒……這一切過去了30年,但唐山人無法忘記,相反,全國人民的愛在新唐山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新唐山崛起之根”,唐山市委書記張和深有感觸地説,30年來,團結互助的精神,已深深植入知榮明恥的唐山人民的靈魂,而且孕育出了絢麗的精神文明之花。

  遠在陜西的女孩馮曹琴今年考上了大學,唐山市路南區國稅局幹部龔亞輝高興不已。過去14年,龔亞輝一直資助著馮曹琴,盼的就是她早日成才。對於幫助別人的初衷,他的想法很簡單:“唐山抗震中,不是有那麼多素不相識的人幫助了我們嗎?”

  不知還有多少人有著和龔亞輝相似的想法,於是,張北地震時,29輛卡車滿載著唐山人民無私援助的救災物資第一批到達災區;九江洪災,唐山是全國第一個捐款超過百萬元的城市;印度洋海嘯,唐山地震孤兒代金榮一個人就捐款3萬元。

  大地震使4200多名孩子失去父母,“唐山孤兒”甚至已成為一個專用名詞。地震後,黨和政府想方設法,讓這些失去父愛母愛的孩子重新有了幸福的“家”。30年過去,這批孤兒早已長大成人,近半數成為各行業骨幹。大地震讓3817人成為截癱患者。為安排好他們的生活,唐山市建立了十幾所療養院,專門為地震截癱患者免費提供終身康復服務。國外的衛生組織專家曾預言,由於生理、心理和治療技術等多方面的原因,唐山截癱傷員最多可以生存15年。然而,截至目前,唐山地震截癱傷員中仍有1600多人健在。

  大地震中經受了創痛的人們,深知愛心的可貴,於是奉獻愛心在唐山成為一種時尚。今年5月2日,津西鋼鐵公司職工李春靜撿到有10萬元現金的手提包交還失主,被唐山市文明辦選為全市5月學雷鋒十佳之一。在唐山,每個月都是學雷鋒月,這一活動至今已堅持了17年。17年裏,唐山城鄉共評出學雷鋒好人好事百萬餘件,人們説唐山是留住了雷鋒的城市。

  唐山誌願者行動啟動於1993年,全市現有長期參與志願服務的志願者40多萬名。他們把“幫孤助殘”列為重點,使1104位截癱殘疾人和529位孤寡老人得到長期的“一助一”服務,將愛心播撒到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鳳凰山下,陡河兩岸,動人的溫情給世人展示著經濟騰飛的唐山也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唐山。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發展的重點,也逐漸向創造更多機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轉移。

  近年來,唐山市財政投入社會事業發展資金年均增長24.1%,大力投入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事業。2005年,全市投入1.8億元,完成農村危舊校舍改造25.8萬平方米,徹底消滅了農村中小學危房;投資1.54億元,改造了全市135所達不到標準的鄉鎮衛生院;投資3.4億元改造建設85所區域性敬老院工作正在陸續展開。城鎮和農村貧困人口低保制度、醫療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社會綜合保障體系也開始發揮作用,“十五”期間,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率達100%。

   薪火相傳,抗震精神續新篇

  37歲的李偉仰望著唐山抗震紀念碑,臉上露出了笑容。震後余生的李偉感受著唐山發展快速節奏。近幾年,他經歷了幾次下崗再就業。“面對困難時積極的心態,來源於紀念碑所代表的抗震精神,來看看抗震紀念碑,就會告訴自己要振作精神,奮鬥下去。”李偉説。

  屹立在唐山市中心廣場上抗震紀念碑,高30米,由4根相互獨立的鋼筋混凝土碑柱組成,猶如伸向天際的巨手。碑身四週環繞8 幅花崗岩浮雕,記述了地震災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國支援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英雄業績。

  英雄的唐山人在地震面前不低頭,克服重重困難,在震後7天組裝出第一批自行車;震後10天生産出第一車煤;震後14天發電廠開始發電;震後20天造出第一台機車;震後28天煉出第一爐鋼……儘管缺吃、缺穿、缺水、缺房,但唐山人民自我犧牲,無私奉獻,黨員幹部在大災面前與群眾同舟共濟,大家以泰山壓頂不彎腰的氣概,奮勇前進,重建家園,讓新唐山在一片廢墟中崛起,形成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唐山市委書記張和説,“大力弘揚和發展抗震精神,是30年來唐山人的不懈追求”。

  唐山南湖公園原本是開灤採煤下沉區廢棄地的一部分,一度成為一片垃圾場,蚊蠅飛舞,臭氣熏天。從1996年起,唐山市民積極認養綠地,參與政府的改造工程,把這裡建成一處水面38公頃、總面積3百多公頃的公園。2004年,南湖公園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2005年,唐山第三次榮獲創建全國文明生態城市工作先進市稱號,第五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唐山的榮譽,是屬於唐山市的每一個人的。

  10年前,日本松下公司到中國內地投資來到唐山,一下子就被唐山人的熱誠和求實的態度打動了。當年,松下公司就向唐山投資8億日元,還帶動十多家日資企業落戶唐山,這裡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形成了聞名海內外的日商産業園。松下産業唐山機器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小林誠説:“是唐山文明、誠信和安定的環境吸引了我們。”

  據統計,唐山市2005年實際利用外資5億多美元,今年1至5月份實際利用外資3億多美元,總量居全省第一位。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時期,新的機遇擺在唐山面前。(完)

責編:劉彥妤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