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小節:“歡迎收看《奧運來了》,我是小節。上週六由於我們新聞頻道全天打通來播報青藏鐵路通車的特別節目,所以我們《奧運來了》欄目被臨時停播了一期。這樣也使我有機會參加了直播報道組,重拾老本行擔當了一把前方出鏡記者。青藏鐵路能夠在短短的五年間建成通車確實是個奇跡,它被稱作是跟萬里長城一樣偉大的一項工程.我在青藏鐵路拉薩站採訪了一位土生土長的藏族老人,他説:我這輩子還沒見過火車呢,而且也沒有離開過西藏.到了08年的時候,我的小孫子正好大學畢業,他説要帶我坐上車去北京,去看奧運會.您看交通便利使許多事情變成了可能.我想等到奧運會結束之後,世界各地的觀眾朋友也可以坐上青藏線到拉薩去轉一轉了.
“好了,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週的奧運資訊。”
一、動態掃描
1、奧運工程??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揭開面紗
北京奧運會配套設施、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工程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三號航站樓2007年底完工後,將直接承擔2008年奧運會的旅客接送任務;屆時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將從目前設計的3500萬人次增加到6000萬人次,年貨運吞吐能力從現在的78萬噸增至180萬噸。
2、奧運特警防爆訓練公開亮相
第11屆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下個月即將舉行,北京警方目前正在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安保演練,並首次展示了奧運防爆安檢流程。奧運安保系統在入場安檢環節,將設置包括車檢在內的6道關卡,同時還增加一名排爆人員現場處理疑似爆炸物。
3、非法售福娃 工商逮現行
6號,北京工商部門執法人員根據舉報,在中關村一棟寫字樓內查抄了一個商品訂貨會。這個訂貨會未經北京奧組委授權許可,內容涉及福娃、紀念幣等奧運特許商品。活動負責人蘇某隨後被警方帶走,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二、聚焦2008──鏡頭裏的世界盃
記者 週旋 峻峰 林楊
記者 王小節:“這段時間裏,我的許多喜愛足球的同事們都在抱怨,説世界盃比賽時間太晚了,晚上要熬夜看球,白天還要上班工作,天天這麼熬著,真是吃不消。但是,吃不消歸吃不消,球還是得照看。四年才等一次的球迷盛宴怎麼舍得錯過呢?但話説回來,我覺得如果沒有電視轉播,我們想找這份罪受還沒地方找呢。正是因為有了電視轉播,體育賽事才可能有了今天這樣大的影響力。所以就像是前國際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説的一樣:電視和體育簡直是天作之合,這期節目裏我們就想跟您一起來聊聊體育節目的電視轉播。首先請您看一張漫畫。
“這是一張法國人畫的漫畫,您看這一群人正在看臺上專注的觀看著體育比賽,您瞧見沒有,畫面右下角的這位先生,他獨出心裁的在自己的座位前面支起了一個前後鏤空的四方盒子,正透過這個盒子津津有味的觀看比賽呢!這個漫畫的題目就叫《習慣了看電視轉播》。
“雖然只是一張搞笑的漫畫,但是確實可以引起我們大家的共鳴。確實,現在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透過電視這個四方盒子,足不出戶在遍覽天下精彩賽事的。那麼在你看電視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這一個個精彩進球,一幅幅感人的瞬間是如何被拍攝和製作出來的呢?那好,今天我們就從世界盃説起,帶您一起去揭開體育節目電視轉播的秘密。
三屆世界足球先生羅納爾多,是本屆世界盃的焦點人物之一。無論他的發揮是好是壞,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電視轉播的鏡頭,是怎樣表現他在場上這一個個瞬間的呢?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係攝影教研室主任 孫振虎:“正面機位、側面機位、背面機位、高角度機位,這幾個機位就對羅納爾多這樣一個行為進行了一個全方位的展示。這種展示實際上是把生活中的一個瞬間放大化。”
舍普琴科,烏克蘭頭號球星,歐洲足球先生。在對沙特的比賽中,他攻入個人職業生涯第一個世界盃進球。當他被替換下場,觀眾仍不停地呼喚他的名字。現場轉播準確地捕捉到這樣一組鏡頭,舍普琴科從座位上起身,鼓掌回應觀眾。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係攝影教研室主任 孫振虎:“很多球迷他看球的根本目的就是對於球員的關注,而對於球員的關注實際是站在一個人性的角度來考察這個比賽的。”
年邁的前世界冠軍法國隊被韓國隊追平了比分。電視鏡頭這樣來講述這個故事:在法國隊主教練的身後,是紅魔拉拉隊紅色的海洋。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係攝影教研室主任 孫振虎:“法國隊的主教練多梅內克作為一個前景位置上的人物,他站在場邊上變得很無奈。多梅內克的位置以及他背景的關係的處理,相當有想法。如果我們的記者沒有這種敏銳的洞察力,他也許不會選擇這個角度。”
這一組組鏡頭,關注的不僅是足球場上精彩的拼爭,更多的是人們與足球之間的情感糾葛。不需要任何解説,電視鏡頭已經探及他們的內心深處。然而,這些充滿詩意的畫面背後,卻是最缺乏詩意、需要嚴格遵守的拍攝守則。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係攝影教研室主任 孫振虎:“對於一個轉播來講,不是説到了現場現去抓的,我們總是會覺得,哎呀,你看人家機會好,或者説,你看這些人命好,(好鏡頭)怎麼就讓他逮住了呢?不是這個道理,其實在這個轉播過程中,他之前會有一個非常完整的策劃。”
國際足聯把世界盃的電視信號製作交給專業的賽事轉播組織--HBS負責。HBS一共為64場世界盃比賽準備了六支轉播“夢之隊”。六個導演分別來自歐洲各大電視臺,是最有才華的足球比賽轉播導演,由他們在世界範圍選擇各工種最高水平的得力幹將,組成多達2000多人的多國部隊。世界盃賽場上要做的所有工作都要從畫圖開始。每個足球場配備25個標準攝像機位,每個機位的分工都按照工作守則明確規定。比如,其中有兩台攝像機專門跟蹤拍攝特定球員,還有兩台迷你攝像機專門拍攝球門。
HBS首席執行官 弗朗西斯?泰勒爾:“我們努力地展示每場比賽的細節,使每場比賽都像一個故事一樣被觀眾理解。”
此外,場地裏的電視轉播室、光纜室、130個現場評論席,甚至長達1300公里的光纜都被嚴格按照圖紙規定來設置。世界盃轉播的所有工作都在規則下進行,這些被規則造就的鏡頭,令人不得不佩服規則制定者內心對體育情感和對鏡頭語言的理解,他們用冰冷的規則創造出了充滿激情和詩意的電視畫面。
HBS首席執行官 弗朗西斯?泰勒爾:“德國是全世界公認的追求完美的國度,他們現在就希望我們做出完美的轉播,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工作不僅是要完成這個目標,還要超過這個目標。”
【鏈結】數字世界盃
全球公用信號1個
信號發送衛星6個
轉播車20輛
每場比賽攝像機25台
記者王小節:“這就是一輛電視轉播車,我現在就帶您上去看看。攝像師們所拍攝的電視信號是如何在這裡被最終轉化為電視畫面的。這是一輛比較大的電視轉播車,還是個三居室呢。這裡是技術間,這是音頻室,後面是導演室。我們攝像師們所拍攝的多路信號就是通過這樣的一個切換臺,被導演精心選擇編輯,最後呈現給我們的電視觀眾的。
“剛才帶您看了轉播車,這裡就是電視臺演播室裏的導演切換臺。演播室裏我的同事們分別坐在1、2、3號這三個不同的位置上,三台攝像機分別拍攝他們三個人。而導演則根據節目需要,通過切換臺上的這個按鍵就可以選擇把哪一台攝像機拍攝的畫面切換給觀眾收看。而在世界盃和奧運會的賽場上,可不止這三台攝像機,導演可能要從二十幾臺攝像機拍攝的畫面裏來進行挑選。那難度可就大多了。
鏡頭裏的奧運會
在本屆世界盃賽事上,幾乎每場比賽的電視觀眾都達到了5億人次。而據統計,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也有超過39億人次的電視觀眾收看,所以奧運會的賽事轉播也被稱為收視率的巨無霸。與其它賽事轉播標準相比,奧運會的電視信號製作和轉播規則更嚴謹,分工更細緻。從人員結構到技術設施,從攝像機和話筒的位置到每組畫面的固定順序,甚至連字幕和慢動作都形成了規範的文字。經過這樣一系列標準流程生産出的國際公用電視信號,還只是未經加工的原始信號,不帶任何國家語言。這些原始信號通過國際廣播中心傳送到各個國家的演播室,加上語言文字圖標等包裝,最後奉獻給各自國家的觀眾,這樣才完成整個製作和轉播的流程。
但是在1992年之前,奧運會都是由東道主國家負責製作信號,電視畫面經常會出現對自己國家運動員主觀上過多的偏愛。為了使電視信號保持公正平等,國際奧委會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採納原西班牙國家電視臺總工程師羅梅羅先生的提議,面向全世界徵召電視製作團隊,用國際組合來製作公用電視信號。從那時開始,奧運會的電視鏡頭才有了嚴謹的規範。
中央電視臺體育節目中心體育競賽部 副主任 程志明:“獲獎的這三個運動員,在整個的這個頒獎過程中,多次出現,而不是説我只是展現獲勝的冠軍,這個運動員與所在國家的國旗相對應的,然後呢,我回到三個運動員的時候,我回到的國旗又是相對應的三個國家的運動員的國旗。它表現了一個什麼東西呢,它表現了一種公正和平等,一種就是對人的尊重,不是因為我的運動員的成績沒有冠軍好,我連我的運動員度都看不見,這種事(以前)經常會發生的。”
除了保證轉播公平,國際化的電視製作團隊也使製作質量大大提升。一般情況下,各比賽項目都由擅長該項比賽的國家負責製作信號。為確保畫面質量,國際奧委會對電視鏡頭規定之詳細,從一個簡單的慢動作重放就可見一斑。
隨著拍攝、製作的技術設備不斷改進,奧運會轉播越來越精彩。這條設置在跑道邊的軌道,是為一種被稱作“電兔子”的特殊攝像機準備的。從運動員起跑直到終點,這套裝置可以通過遙控電兔子的移動速度,來同步拍攝比賽過程。而用於跳水比賽轉播的自由落體攝像機,是由攝像師通過纜繩控制、牽引攝像機,當運動員從跳臺跳下的瞬間,攝像機以自由落體的方式跟隨拍攝空中所有動作。
2004年,我國電視工作者承擔了雅典奧運會三個比賽項目的電視公用信號製作。雖然這是中國第一次參與奧運會電視信號製作,但首次亮相就得到了各國同行的認可。尤其是乒乓球比賽,得到國際奧委會電視委員會極高的評價。一些外國同行甚至對中國人攝製的鏡頭情有獨鍾。
中央電視臺體育節目中心體育競賽部 副主任 程志明:“老外非常喜歡的,多次説請你們多用頂機位。比方説高拋球,球一拋起來以後啊,他這個頭會往上看,這時候他用頂機位呢正好對上,對上以後的話呢這個頂機位可以旋轉下去,小幅度地旋轉下去,讓觀眾看到是另外一個角度,看起來非常好看。”
承擔2008年奧運會電視信號製作任務的北京奧林匹克轉播有限公司,將在今年內完成與一些世界知名電視轉播機構的簽約。
北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 部長 孫維佳:“對這種團隊的選擇是不能夠有任何風險的,不可能説寄希望於他們能夠完成好這樣一個電視轉播,而是要保證他們一定能完成好這樣一個轉播。所以現在選擇的這樣一些團隊應該是久經奧林匹克沙場,久經考驗的這樣一個團隊。
“我國電視工作者將在2008年承擔北京奧運會乒、羽、網、足、籃、排等比賽項目的電視公用信號製作。為了使製作水平全面達到標準,雅典奧運會之後,有關的演練始終沒有間斷。”
對於製作高水平的奧運會電視節目,對北京2008的意義十分重大。在某種意義上,奧運會公用電視信號製作對參與各國電視工作者來説,本身也是一種奧運會。
北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 部長 孫維佳:“一屆奧運會的好壞是由媒體評價來決定的,媒體的評價決定了這屆奧運會在公眾心目中的成敗。為什麼呢,是因為充其量只有幾十萬人在現場觀摩比賽,而全世界將會有40億的人通過廣播電視媒體,通過其它的平面媒體來欣賞奧運會,來體驗奧運會。”
三、一起來奧運──我拍奧運會
記者 王小節:“又來到了我們《一起來奧運》的環節了。先來看看這樣一幅畫面,這是一幀我們從本屆世界盃轉播的素材中選取的,在中國傳媒大學,有這樣一個奧運攝影班,他們也就是從這些最基本的工作開始學起,而他們的目標就是參加北京2008奧運會的電視轉播。”
2005年5月,經過中央電視臺體育中心和中國傳媒大學共同協商,中國傳媒大學奧運攝影班計劃正式啟動。和其它同年級同專業的學生相比,04級攝影專業的六十七個同學如此幸運,他們不僅在一年級就掌握了更多的專業技能,而且中央電視臺體育中心的體育轉播現場為他們提供了更大的實踐舞臺。
體育比賽的電視攝像工作,考驗的是攝像師對體力和技術的綜合運用。比如助理攝像師在拍攝現場拉線,看似簡單,其實有很多講究。如果像這樣,把線盤成圈,就非常容易纏成一團,直接影響攝像師的工作。
“以前有一個同學給我拉線,他就是因為線係住了,所以乾脆把線往地下一扔,結果我一倒退,那時候我是做攝像,一倒退就一下被線絆倒了。”
那麼,這看似簡單的拉線,到底有什麼竅門呢?
“就是把它盤成八字線。這樣的話,在那個線交叉的地方,每根線全是搭在一起的,就是互相交叉的,不會上下互相打擾,在快速拉出的時候,永遠是一條直線。”
在轉播現場,拉線只是個基礎活兒,要想扛起攝像機上陣拍攝,還得下更大功夫。如果拍不好,會出現畫面不標準、關鍵鏡頭不能及時捕捉等等一系列問題。在電視臺老師指導下,中國傳媒大學的同學們經過反復實踐,目前已基本達到獨立拍攝的要求。一年來,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國內外近百場體育比賽現場。
記者 王小節:“現在呢,我要來公佈上期觀眾互動問題的答案。上期我提的問題是説:中國運動員是在哪一屆殘奧會上獲得了第一枚殘奧會金牌的?答案就是:中國運動員在1984年第七屆夏季殘奧會上獲得了第一枚殘奧會金牌。這枚金牌是由盲人跳遠運動員平亞麗獲得的。”
【上期問題】中國運動員是在哪一屆殘奧會上獲得了第一枚殘奧會金牌的?
【上期答案】中國運動員在1984年第七屆夏季殘奧會上獲得第一枚殘奧會金牌。
【本期節目十名幸運觀眾】
【上期獎品】《奧運會比賽項目》系列之羽毛球比賽運動徽章一套。
亞都公司提供的超聲波加濕器。
【本期問題】首次實現電視實況轉播的奧運會是哪一屆奧運會?
【字版】短信互動 9999 066(信息費0.5元/條)
四、奧運記憶──聚焦五環旗
1896年 雅典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
13 個國家參賽 六萬名現場觀眾觀看比賽
2004年 雅典 第28屆 奧運會
202個國家參賽 近四十億名觀眾通過電視觀看比賽
110年前,有幸親眼目睹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六萬名觀眾,沒有一個人料到,他們眼中的這項體育賽事,一個世紀後會吸引幾十億人的目光。現代奧林匹克的神話,也許應該這樣書寫:由於電視的介入,奧運會乃至人類體育史的進程發生了徹底改變。
1936年,德國國家電視臺在奧運會賽場安放了三部攝像機,電視信號傳送到距柏林市中心15公里之內的一些特定場所,主要是啤酒屋。162228名觀眾觀看了歷史上第一次奧運會閉路電視直播,而這也是電視史上唯一一次完全精確的收視率統計,因為每一位觀眾都被數了出來。
1964年東京奧運會舉辦之前,人造衛星已經在太空運行。儘管當時只有日本和美國能夠收看奧運會衛星電視直播,但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時,這個範圍已經擴大到220個國家和地區的40億人。五環標誌的背後,攝像機鏡頭反射出道道幽藍的光芒。
電視轉播使奧運會的商業價值急劇擴張。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時,針對全球頂級品牌的“TOP”計劃被正式提出,國際奧委會建立起全球同行業最高等級營銷計劃。出售奧運會電視轉播權更是成為國際奧委會最大收入來源。1948年倫敦奧組委獲得的有史以來第一筆電視轉播費僅僅3000美元;而2004年的雅典,這個數字已經達到近15億美元。
電視鏡頭的存在,也使每一位參賽選手意識到,全世界都在同時感受著他們的毅力與勇氣。奧運會這一巔峰賽事由此充滿了激情,終於成為全人類的盛典。
責編: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