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7月2日電(記者陳鍵興)經過20多個小時的車程,首趟由北京始發拉薩的T27次列車于2日18時50分提前抵達西寧。
參加兩岸記者青藏行聯合採訪的記者們紛紛走下站臺,在站牌下留影。大家知道,從這裡開始就真正踏上了“青藏線”,“天路”將在腳下延伸開來。
1日晚9時30分由北京發車後,兩岸同行的興奮與忙碌一直持續到2日淩晨1點多鐘。2日清晨6點,大家又都早早起床,有的記者在車廂連接處架起攝像機拍攝乘客洗漱,有的記者拿著照相機拍攝窗外出現的西部景色,有的記者則捧著介紹青藏高原地理和人文的雜誌“做著功課”。
上午9時左右,大家開始聊天,西藏自然成為焦點話題。從想像中的高原風貌,説到藏族的民風民俗,甚至還説到了台北街頭的藏飾商店。聊著聊著,台灣記者和大陸記者“競猜”起有關藏族風情的知識,好不熱鬧,看來大家對這次採訪的準備都挺充分。
東森電視臺記者楊釗在尋找專門介紹西藏的書籍,他告訴記者,儘管東森臺之前已派記者在青藏鐵路沿線進行了三趟採訪,有關“青藏線”的文章看了不少,現在還是想再看看有關書籍,為到拉薩以後的採訪再做點準備。
2日下午,鐵路部門的有關人士接受了兩岸記者的聯合採訪。赴藏客運列車的特殊設施是記者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北京車輛段副總工程師李鐵介紹説,列車根據高原的特殊性,在制氧系統、環保以及生活設施上都引入了許多新的設計理念。他舉了兩個小例子:因為高原上水的沸點低,列車的電開水爐用的都是純凈化的水,讓旅客完全可以放心飲用;車窗玻璃加了特殊的膠膜,能夠有效阻擋高原上的強紫外線。
此外,鐵道部青藏鐵路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朱振聲還回答了台灣記者提出的有關青藏鐵路的投資情況,以及未來是否繼續延伸的問題。
過了西寧,列車下一個停靠車站就是格爾木了。記者們又坐到一起,談起一天的感受以及即將踏上的“天路”。
台灣《聯合報》記者賴錦宏告訴記者,今天讓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簡單的對話。他在列車上遇到一位西藏學生。那位學生對他説,雖然自己對青藏鐵路的具體技術並不太了解,但覺得這是一個“偉大的工程”。
《中國時報》記者白德華2日的發稿不太順利,因為移動網絡總是連接不上。對於明天的行程和工作,他説,還是有點擔心高原反應,傳輸稿件也會是一個問題。
此次青藏行,對於大多數的兩岸新聞同行都還是第一次。“天路”就在前方不遠處了,大家都充滿期待。(完)
責編:張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