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我黨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展現政改新思路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8日 11:09 來源:新華網
專題:紀念中國共産黨建黨85週年

  新華網北京6月28日電 (新華社記者 劉暢 閔捷) “黨內民主的實現將對人民民主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這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新思路。”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今明兩年,中國省、市、縣、鄉四級黨委將集中換屆。在“十一五”開局之年和中國共産黨建黨85週年之際,作為13億人口大國的執政黨,中共黨內民主化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的程度;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在黨內生活中培養起來的民主意識、民主作風和民主習慣,無疑會對整個國家的政治生活産生重大的導向和示範作用。

  1994年,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把發揚黨內民主以推進人民民主,確立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條重要途徑。此後,一系列關乎黨內民主建設、保障黨員基本權利的制度被寫進了中共文件。差額選舉、權力制約、集體領導等“熱詞”成為溝通“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之間的橋梁。

  被譽為中共黨建理論權威的李君如指出,目前,中國共産黨的“黨內民主建設”正在改革和完善黨內選舉制度、決策機制、監督制度,以及在市、縣擴大黨代表大會常任制度試點四個方面積極推進。

  首先,完善黨內選舉制度,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領導者與普通黨員的關係,強化黨的領導的合法性基礎。李君如説,兩年前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適當擴大差額推薦和差額選舉的範圍和比例”,“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直接選舉的範圍”的設想,在試點地區取得了成功。

  近年來,黨內選舉制度取得了長足進步,逐步確立了差額選舉制度,部分地引入了競爭機制,在基層選舉中,試行了有黨外群眾參與的“兩推一選”辦法等。

  中共江蘇省委今年發佈文件要求,全省所有鄉鎮在換屆工作中實施“公推”制度,擴大黨員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江蘇省891個鄉鎮黨委換屆都試行了這一做法。

  其次,黨員參與黨內決策,是保證黨的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徑。“民主並不僅僅是選舉,還要讓黨員參與黨內決策,參與權力的運作。”李君如在談到完善黨內決策機制時説:“目前,黨內著力強調的黨務公開制度和通暢上下溝通渠道,是黨員參與黨內決策的兩個前提條件,也是未來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

  第三,監督的政治功能在於防錯糾錯,黨內監督只有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才是可持續的、能夠體現大多數人意志的監督。李君如説,民主的監督依賴於體制的保障,最重要的是解決如何以權利制約權力的問題。以權利制約權力必須堅持科學性原則和人民性原則,權力的運作應有利於黨員和群眾的參與和監督。

  第四,近年來,中共在市、縣進行了黨代表大會常任制的試點,出現了多種模式。為了改變黨內權力過於集中的問題,中共十六大報告提出:要“擴大在市、縣進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工作的力度。積極探索黨的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發揮代表作用的途徑和形式。”十六屆四中全會總結了基層的實踐經驗,把建立黨代表大會代表提案制度、建立代表提議的回復和處理機制等,作為新經驗和新做法寫入了黨內文獻。

  李君如認為,推進黨代表大會常任制度,可以“從根本上理順黨內權力關係”。他説:“以黨代表大會常任制為代表的黨內民主制度建設,可以在相當程度上調動廣大黨員、黨代表和黨的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充分整合黨內力量,凝聚全黨智慧,使黨充滿生機和活力。”

  李君如最後表示:“中國現代民主將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逐步完成現代中國人的人格重塑,民主將在個人利益與社會責任相得益彰中最終實現。”

責編:霍筠霞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