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2日 10:08 來源:
進入[今日關注]>>
專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6月9日播出):
6月5─8日,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當科技成為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時,如何優化創新環境,加強科學誠信,杜絕學術造假,“強調優化創新型人才成長環境與學風建設”成為關注焦點。科技部副部長尚勇、中科院院士李未做客《今日關注》,敬請收看。
演播室主持人 孫寶印:
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收看《今日關注》。
6月5號到8號中國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這次大會可以説是中國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最高層次的一次盛會,而在這次盛會上,建立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幾乎成了一個重要的主題詞。在當今科技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及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力量的時候,如何優化創新的環境,培養創新型的科技人才,而在這其中,科學誠信究竟都多重要,如何杜絕學術造假行為等等,就相關的話題今天我們請到了兩位嘉賓,一位就是中國科技部的副部長尚勇博士,還有一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校長李未院士,歡迎二位的到來。
我們注意到在6月5號兩院的開幕式上,胡錦濤主席有一個講話,這個講話有三大塊內容,而其中相當大的篇幅是用在了建立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這樣一個點上。我知道一個數字,就是我們國家全社會科技人員的數量是3850萬人,這個絕對數量是在世界第一的,而且研發人員的數量也是佔世界第二位,這麼龐大的數量,數量這麼大,是不是説我們現在這種科技隊伍依然有所欠缺,欠缺點在哪?
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共學博士 尚勇:
我們雖然科技隊伍龐大,但是高水平的科技創新人才仍然不足。科技創新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在整個科技創新活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俗話説“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當時50年代美國的海軍士官叫金克爾,説錢學森一個人能頂五個師。我們國家這些年來,為了更多的培養高水平的創新人才,2002年國家實施了《科技人才標準戰略和專利戰略》,我們特別是把科技人才戰略作為一個重點,實質上是把以人為本作為科技工作的一個出發點,把培養和使用高水平的科技創新人才貫穿于整個科技工作的過程,特別是在科技政策、科技計劃實施這方面都非常關注。我們在整個的科技計劃過程中,非常注意來發揮這種創新人才的作用,來選拔和造就高水平的創新人才,讓他們在國家科技計劃中來擔當重任,同時在科技計劃的投入方式上也做了改變,在繼續支持科研項目同時,又加大了對科技人才的投入,對團隊的投入,對集體的投入。另外,國家還通過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科技條件平臺的這種建設,實現資源貢獻,來為科技人才,特別是創新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各方面的工作條件。另外,還通過提高科技人員的待遇,通過知識産權獎勵,通過科技獎勵來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應該來説這些年來,這些計劃的實施取得非常大的成效。
主持人:
好的,剛才我們這兒還有一位院士,這位院士就是北航校長李未先生,李未先生也親自參加了這個兩院院士大會。為了讓我們感受這個大會的實際情況,而且我們剛才提到了創新型人才隊伍這個核心的問題,現在我們來聽一下,大會上胡錦濤主席是如何就這個問題加以論述的,來看一下。
國家主席 胡錦濤:
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寬廣的世界眼光,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持發展,引領未來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把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産力,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堅定不移地貫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發展必須面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方針,制定科技發展的重大政策和配套措施,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強基礎研究,高技術前沿研究,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加快把知識和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真正使科學技術現代化,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
主持人:
剛才胡主席在講話中,提到了建設創新型人才隊伍。那麼二位是如何理解這個創新型人才這個概念,他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素質,您怎麼理解的?
尚勇:
創新型人才,特別是創新型領軍人才,他應該是能夠領導一個高水平的團隊,同時能夠創造世界級重大的技術成果,同時他也可能催生這種競爭力很強的企業,乃至能帶動一個産業,這都是胡主席在講話中所提到的。這些年來我們國家通過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科技人才戰略,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譬如我們的國家主體計劃、高技術研究的“863計劃”和重點技術研究的“974計劃”,青年的科技人員和回國的科技人員,這兩個指標都佔到一半以上,都擔當了重任。通過實施,這些人才的培養,他們在創新成果上面取得很大的成就。譬如在十五期間,整個的“863計劃”所申報的專利項達到22000項,其中發明專利是1700項,這個數據比當時七五、八五、九五、這十五年申報發明專利的總和增長了17倍,這個數據是很大的,同時還創造了1800多項國家和行業的標準,發表了7萬多篇論文,所以這個成就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
對,我想請李未院士來談一下,因為剛才提到創新型人才,其實創新型人才剛才部長也提到了有一個很重要的素質,就應該是他的科學務實精神,我印象當中這一點在兩院會議期間曾經花了一整天的時間來就這個科學務實的精神,就這個科學誠信來討論,而且是分組討論,那麼您當時參加這個會議情況是怎麼樣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 李未:
討論的很熱烈,但是我想補充一點,我覺得胡主席這個講話非常具有戰略性,主要是我們對過去,從1998年開始到至今,到2006年是我們整個教育跨越式發展的一個時期,1998年的時候我們全國只有680萬的在校生,到了2005年就達到了2100萬,正是在這個,這個只為了今後,你比如説今年入學的18歲的學生,那麼到2020年才32歲,所以他們這些人是真正我們在建設小康之後,還要繼續前進,建設我們中等發達社會,肩負著這麼樣的一個任務,所以對他們來講就是如何從我們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怎麼樣來進行,什麼樣是創新型人才?胡主席在報告裏提到,就是培養創新人才,創新的科技人才的五個重要環節和一個創新型的科技人才所具備的六種品質和素質,我覺得這個都具有戰略的指導意義。對今後高等學校來繼續培養更多的創新型的科技人才,為我們國家的進一步可持續的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的資源和動力,我覺得這些精華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院士們在具體討論到這個科學誠信問題時是怎麼議論的?
李未:
我覺得對科學誠信這個問題來講是毫無疑義的,這是任何一個從事科學研究和工程實施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的品質和素質。
主持人:
但是説到這個科學誠信就聯想到近些年,不管是在國際上,還是在中國國內,都出現一些學術造假行為。這種情況是不是也從側面反應了建立這種創新人才提倡科學務實的必要性。
尚勇:
非常重要,因為胡主席的講話,實際上是科學闡述了新時期創新人才觀,那麼在這個創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他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誠信是科技創新人才必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李未:
而且我感覺在某種程度上來説,你的科學研究的成果和你道德的成果是成比例上升。
主持人:
成正比。
李未:
如果你沒有一個高尚的道德,你也做不出來真正對人類有貢獻的,對社會有積極意義的創新成果。
主持人:
説到這兒,我們可以回顧一個事件,這就是去年年底爆出來的韓國的黃禹錫克隆醜聞,這個情況可以説不但震撼了韓國,而且震撼了整個世界,整個的情況過程我們來了解一下。
解説:
韓國黃禹錫偽造克隆幹細胞數據造假事件被稱為近年來最轟動、最大膽的學術造假案。黃禹錫2004年2月和2005年5月分別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過論文,宣佈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類胚胎幹細胞和攻克了利用患者體細胞克隆胚胎幹細胞的科學難題,其研究成果轟動了全世界。去年年底黃禹錫神話遭到置疑,韓國首爾大學隨即成立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結果證實其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成果,均屬於子虛烏有。
今年5月12號,韓國首爾地方警察廳決定以欺詐罪、挪用公款罪,以及違反生命倫理法的罪名起訴黃禹錫。從目前的各種調查來看,抄襲、偽造原始數據、修改他人成果,據為己有,已經成為當前最主要三種科研不正當行為。
主持人:
剛才我們看到是發生在韓國的黃禹錫的克隆醜聞,實際上這樣的情況,比如説,不一樣的情況,但是在其它地方都有出現過,比如説我們知道曾經在日本有一個考古學家藤村,曾經偽造古文物的這種歷史,古代人類使用的石器的歷史。那麼這倆情況不一而足,在我們的國家最近也剛剛出現了一個叫做“漢芯事件”。
尚勇:
造假。
主持人:
對,這是一個造假的事件,那麼在這兒就為提到這樣的造假事件如何産生出來,我們這兒有一個調查,這是一個針對4000多人的一項調查。其中認為造假事件頻出的原因,63%的人認為是為了攫取學術界的聲明和地位,然後有24.6%的人,認為是學術成果審核方面的制度是有漏洞的。那麼就您二位來説,一位是管理方面的領導,一位是大學裏邊的校長,都是管理層的人物,那麼你們怎麼看待這種的學術醜聞,這種的造假事件,這種行為是如何産生的。你們如何分析?
李未:
我是這麼看這個問題,就是你説的這兩種情況,一個是追逐名利,另外一個是學術制度不完整,我認為都有。但是核心的問題是造假的這些人的品質問題。這些人從實際上,作為一個教育來講,要德智體全面的發展,就像造假的這些人,從一開始小學、中學、大學對他們的道德教育,他就沒有學進去,沒有真正變成自己的一個人生準則和行為,那這種情況我認為在科學界是比較少,應該説是個別的現象。為什麼這麼説呢?我們現在生活,大家用的手機,現在看的電視,我們現在吃的、穿的,樣樣都離不開科學的進步,這都是實在的,這都是科學研究轉化為技術,轉化為産品的結果。那有沒有這樣的人?確實有這樣的人,但是是個別的。問題為什麼會影響這麼大?因為他們在最尖端的領域,比如説生命科學,現在是最尖端的領域。比如漢芯在我們國家,這是核心技術,在這上面出了問題所以造成的影響就會更大,當然是個別,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
剛才李校長作為一個教育者,從教育者的角度分析造假者本人道德方面的一些情況,比如説提到了道德教育的問題,那麼一個道德水平不高的研究者,他研究出了一個或者説他造假出了一個成果,但是得到了媒體的宣傳,並且在一定程序上得到了一些管理機構、行政機構的認可,並且得到了縣裏的研究資金。那麼您作為這個尚部長,作為咱們科技部的高級的管理員,您覺得咱們在制度上的一些紕漏或者漏洞在哪兒?
尚勇:
我們在制度上確實還是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下邊我們還會詳細的分析關於在制度上的原因,我們從制度上怎麼來從根源上來杜絕這些學術腐敗問題,來杜絕造假問題,我認為剛才李院士談的很對。首先主要原因是個人品質問題,再者也絕不能否認,特別是在制度建設上對這些學術腐敗,鑽這個制度的空子這方面,我們要反思這上面的問題。
李未:
而且我們覺得,尤其是到了現在,就是我們進一步向創新型國家發展的這麼一個新的時段,胡主席講的在道德方面的教育,“八榮八恥”在學校中的教育,道德思想建設的指導作用就更加突出。現在學校就是在研究這些問題,怎麼樣能夠使學生們從青年開始就遵守科學道德,遵守科學誠信,要實事求是的來進行科學研究。
尚勇:
現在很多的文件、法規已經建立,但是在執行過程中是存在著問題,執行不力這是一個。
主持人:
好的,有關這方面的問題稍候我們將繼續討論,這裡是正在直播的《今日關注》。
解説:
加強科學誠信,杜絕學術造假,從業者如何自律?制度如何保障?《今日關注》繼續討論。
主持人:
剛才我們提到了一些科技造假的行為,然後分析了科技造假出現的原因,那麼如何有效地治理這些情況,我們還是有一個調查,來看一下大屏幕。這個調查是這樣的一個問題,你認為治理學術腐敗最有效的途徑是什麼?其中有77.2%的人回答説要建立嚴密完善的學術成果審核制度。9.96%接近10%的人認為主要是發動社會輿論的監督。還有9.7%的人認為主要通過個人的自律。可以從這個數字上分析出來,絕大多數人認為建立嚴密完善的學術成果審核制度是一個很關鍵的,或者説是一個決定性的解決辦法。尚部長繼續您剛才的話題,從制度上我們如何堵住這樣一些造假的行為?
尚勇:
這個分析結果很有意思,我認為應該是把制度建設和個人的自律有機結合,同時也要加上社會輿論的監督。關於在制度建設這方面,特別是“漢芯”事件出現之後,我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實質上這些年來,對於從制度建設上怎麼樣來杜絕學術浮躁和學術腐敗的問題,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在三年之前,根據科技界的反映,科技部會同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聽取科技人員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我們就做出了關於改進科學技術評價工作的決定,同時頒發了《科學技術評價的辦法》。另外還有一個關於在國家科技計劃管理中建立信用制度的決定,還有包括國家科技計劃管理的這方面的意見。特別重要的是關於評價辦法,在這個事上,科技界反應非常強烈,科技評價辦法的改革是一項非常重大的改革,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根據現在存在的問題,第一原來的問題存在著對很多不同的科技活動採取同樣的評價辦法,這有弊端,我們現在根據這種弊端,比如根據國家計劃、項目、人才基地不同的對象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科技産業化不同的科技活動特點,以及在國家層面、行業層面、地方層面這種不同的層次,採取不同的目標、不同的評價體系、不同的指標,這種情況下,就避免了千篇一律的一刀切的弊端。第二,我們從原來的比較注重評價學術成果的數量到更加要強調評價科技成果的質量,特別是論文,不是看你在SCI上發表了多少篇論文,關鍵是看你的論文的應用率和論文的學術價值,這種情況下,就是對原來的一些引發,嗅出浮躁的這些因素進行了改革。譬如我們在國家層面上取消了科技成果的鑒定,禁止使用,就是一般地不再使用“國際領先、國際先進”這種不實之詞,從評價上來杜絕根源。另外專家的制度非常重要,為了體現客觀、公正、公平,我們對專家制度也進行了改革,這就是借用了國際慣用的一些做法,實行同行評議。我們從專家裏邊,把在一線上工作的科技人員增加了在評選專家庫中的比例,同時實行了專家回避制度和專家輪換制度,也就是隨機抽取,這樣就避免了一些講人情、走後門這種辦法。還有一個是建立了科技的信用制度,如果科技人員在申報材料上有不實之處,甚至造假,那麼你就有了誠信的紀錄,下次在一定時間內就限制你申報國家的科技計劃資助,再一個是通過科技項目的申報,我們再通過網上申報,然後通過科技立項在網上攻勢,避免了跑步前進這些腐敗性質。
主持人:
剛才尚未部長在講話當中提到了學術浮躁,李校長請問一下,您接觸了很大量的年輕的學生,而且您本身又是院士,接觸很多的科技人員,您覺得剛才提到的這種學術浮躁,它的土壤在哪兒?如果您要來解決,您會從哪兒入手?
李未:
我覺得它的土壤主要是因為現在我們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直接有一些社會利益,所以這個是驅動社會浮躁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剛才尚部長講到的各個方面的制度,我也參加過諮詢,我認為都是重要的。重要在哪?今後我們要走向的是自主創新,創新的部分胡主席已經講了,就是要原始創新、繼承創新,引進、吸收、消化之後的再創新。自主在哪?如果只做了創新還不能叫做自主,只有有了論文、專利、産權、知識産權之後,這樣的創新才是真正我們中國人自主的創新。而尚部長所談到的科技部、國防科工委合作和國家基金委制定的各種政策,就是為了這種基金、專利制度、論文制度和知識産權制度的健康,有益地發展,我認為這些文件都是很正確的。
主持人:
我們剛才聽到了政府官員和大學校長就學術誠實、學術誠信這方面的談話,那麼普通的老百姓是如何看待這個話題的?我們也在校園內做了採訪,來看一下。
高校學生:
也是這個社會壓力太大了,老師、學生都想著急一點出成就、出成果,有了成果他才能有進一步的科研經費支持,然後才能良性循環,所以他可能最近也逐漸體會到什麼是浮躁,其實這可能就是浮躁。像“漢芯”這個,它的芯片可能是直接用於高科技發展的,然後它是一個造假東西,這種東西不都是成了笑話嗎?
高校教師:
這種抄襲的事情是非常不光榮,而且也沒有必要的事情,你是做科研的,就應該實實在在地做你能做的事情,超過你的範圍的就是你應該追求的,而不是你説你抄一個別人的東西來。
高校學生:
因為理科東西它是要靠實驗來進行反復重復的,你的論文也要被別人所引用,如果別人引用的時候發現問題,他會重復你的實驗,所以你就是一時得逞,到最後還會被別人發現的,最終的結果,到時候你不光會喪失你目前所擁有的學位別或者別的榮譽,甚至你就宣判你在學術道路是一名死刑。
高校學生:
學術造假在研究方面是一個比較惡劣的事情,但是我覺得在我周圍還沒有碰到過類似的情況,我想我在做我的研究的時候,應該也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高校學生:
我覺得科研活動是一項推動人類進步的一項非常重要活動,它是一個推動社會發展的一種很重要的潛在的力量,如果我們在科研活動當中都要進行造假的話,我覺得整個社會發展的潛在性的推動力就會受到很大很大的影響,所以我覺得這種學術性的造假活動它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主持人:
剛才看到這些接受採訪的人,大部分都是大學的學生,而且恰恰我們今年的高考剛剛結束,今年有950萬的考生參加了高考的考試,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就即將進入大學,而每一個新的大學生對未來的夢想,特別是對未來自己在科學上的這種成就會懷著一個夢想來進入大學。那麼李校長您會迎來新的學生,我特想知道如何保證他們的夢想能夠一步一步地得以實現?您作為校長,您怎麼樣對新生?給他們發表一個新生寄語。
李未:
我希望每一個這次考上大學的新生,能夠按照胡主席的要求把自己的目標定位作一個創新型的,學科技的人,要做一個創新型的科技人才,學專業的人要做一個創新型的專業人才。那應該怎麼做?因為我是一個科學院的院士,我對科學比較了解,首先要把基礎打紮實,特別是把工業革命以來的數學、物理、化學的最核心的成果和思想真正學到手,這是將來發展的基礎。第二,毫無疑問的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在大學的過程中,要參加一些科學創造、發明,我們有很多的學生的競賽和試驗實踐活動。第三,最重要的是要有學術道德,讓自己做一個高尚的人,像胡主席所要求的,作一個道德高尚、品質高尚、愛國、愛人民、愛世界的人。
尚勇:
所以對這些青年的科技人才、創業人才的成長,作為政府部門,我們要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特別是我們的這些政策都有了,都很全面了,關鍵是在完善的基礎上進一步抓好、落實。
主持人:
好,感謝二位。其實對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我們都説這個地方自然生態很好,但是其實也有一個學術生態的問題,只要做到學術生態也非常的富有營養,環境非常的優美,我們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創新,這不但是兩院院士的心聲,同時也是整個社會的共識。
感謝各位收看今天的《今日關注》,再見。
製片人:倪鋼
策劃:馬敬
記者:劉維紅 劉超
編輯:楊修雯
主持人:孫寶印
監製:王躍華
E-mail:jinriguanzhu@cctv.com
責編:辛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