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 劉春妍 唐詩穎 羅舒騫)早上8點,蔡淵博從澳門出發,開車通關來到位於珠海橫琴創業谷的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幾乎在同一時刻,黃毅也會從珠海出發,將車停在關口,坐巴士前往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開始打理自己的創業項目。
他們都是“80後”青年,為了各自的夢想每天兩地奔波。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他們是兩地交流融合日漸密切、兩地青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一個縮影。蔡淵博説:“澳門回歸祖國20年了,以後的20年也要讓它繼續精彩。”
蔡淵博:澳門回歸20年,讓精彩繼續
珠海橫琴創業谷
蔡淵博實際上是一個創業“老兵”,早在上大學時他的商業項目就已經在亞洲太平洋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賽獲得旅遊類組別冠軍,2004年公司運行開始,2010年他將公司的軟體質量控制中心設在珠海,開啟了一個澳門人在珠海的第二次創業。
把公司放在珠海,蔡淵博有自己的考慮。“珠海的各方面成本比較低,人力資源比較豐富。”而這也是他目前將珠海公司設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的一個很大原因。
澳門創業青年蔡淵博
2018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推進,蔡淵博開始做“發現澳門”的項目。“來澳門的人,很大的一部分都來自大灣區,‘發現澳門’可以為本地用戶跟遊客提供最新的城市資訊和旅遊生活的本土體驗。”蔡淵博説,作為一個澳門人,他認為遊客不應該只知道大三巴牌坊和博彩業,他想要挖掘更多、更本土的體驗方式推薦給遊客。
“從頭到尾我們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呢?在我看來,它的使命就是要促進香港、澳門跟內地的人文交流。”蔡淵博説,他要做一個橋梁,讓大家從認知開始,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一杯水是好喝還是不好喝,當你不願意去喝的時候,你完全沒有資格説它好不好喝。”
2018年下半年,“發現澳門”正式上線。目前,該線上平臺已經獲得了十幾萬用戶,其中70%來自珠三角各地,30%來自港澳臺地區。
到內地創業10年來,儘管大部分時間依舊生活在澳門,但他對珠海的變化卻感同身受。“尤其這10年、20年有了更多的融合交流。以前我們來珠海開個銀行卡都很麻煩,公司辦手續要幾個月時間才能完全搞下來,現在在橫琴,成立一家公司入駐創業谷,應該就是一兩天時間。”
數據顯示,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自2015年6月啟用以來,截至2019年12月10日,已經累計孵化376個項目,其中港澳創業項目214個,澳門項目201個,香港項目13個。
未來,蔡淵博還希望做更多的事,比如把澳門的音樂帶到內地,或者內地的音樂節落地到澳門,促進兩地的人文交流。
採訪最後,行將不惑之年的蔡淵博提到一句歌詞:如果夢還在,就要讓它精彩。他説:“澳門回歸祖國20年了,以後的20年也要讓它繼續精彩。”
黃毅:讓兩地的融合來得更猛烈
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
越來越多像蔡淵博一樣的港澳青年選擇到內地創業,黃毅卻逆向而行,把創業項目落地到了澳門。
即將30歲的黃毅清瘦幹練,2014年之前在一家澳門公司擔任數字營銷項目的部門經理,在發現了澳門的市場之後開始創業,並“一路摸爬滾打”至今。2018年6月份,黃毅的澳門公司正式成立。
“我們公司做數字營銷,在澳門做這一行沒有太多競爭對手,另外有一些客戶資源在這裡,所以選擇在澳門創業。”黃毅介紹,公司的業務主要分兩部分,包括社交媒體的運營跟內容製作,以及一部分程序開發,比如幫助一些傳統企業實現會員體系的數字化。
創業過程中黃毅也感受到了澳門的友好。“原來覺得在這邊創業應該很難,實際做起來發現整個流程要簡單很多,辦事人員的服務態度也非常耐心,一路下來所有程序我自己就可完成。”
在澳門落地一年多來,黃毅的公司業績持續向好。“今年是300多萬人民幣的營收,按照我們公司10個人規模,利潤還是不錯的。”
內地創業青年黃毅
黃毅在澳門的辦公場所位於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在這裡,他和眾多的創業青年一起共享辦公場所。2017年運營以來,創孵中心充分發揮澳門“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優勢,通過“中葡青年創新創業交流中心”和“澳門互動區”兩大平臺,積極與國內外創孵機構合作,為中、葡、澳三地青創團隊提供服務,為澳門創業者善用當地的優質創業資源“走出去”,為外地優秀項目“走進來”鋪橋搭路。
回歸之後澳門的變化讓不斷往來兩地的黃毅感受頗深。“兩地的融合越來越往一個方向走,兩地的人也沒有什麼不一樣,我去澳門朋友那兒,上門就能看到他在刷抖音,房間地上放著淘寶的包裹……”
未來,他也希望澳門和內地的融合能夠來得更猛烈。“例如説遊客來澳門消費,刷支付寶可以澳門幣直接轉人民幣,希望以後澳門人在國內買東西,支付寶也可以用人民幣轉澳門幣,這樣細節上的融合能越來越多。”
周中在珠海和澳門兩地往返打理公司,週末去中山大學完成MBA課程,這種忙碌的感覺讓黃毅倍感充實。談及夢想,他説就是像現在這樣,讓自己不停地往前走,做一些真正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