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北京新機場建設正如火如荼,有“國門工程”之稱的華北空管生産運行中心也在全力推進中。
建成後的華北空管生産運行中心將成為華北空管局空管運行的“司令部”,是華北地區的空管流量管理核心、氣象信息處理核心和通信傳輸核心,是保證北京新機場順利通航的必要條件。
還未到而立之年的張文玉,就是此項工程建設的主要負責人。
他的辦公桌上堆著厚厚的圖紙,整個工程的建築、結構、水暖電和精裝修圖紙共計1200多張,重點施工圖早被他翻看得捲起了邊。
“他的辦公室在工地”
張文玉大部分時間都在施工現場,和施工方、監理方一起辦公,同事都説工地才是張文玉真正的辦公室。
每天除了處理現場的各類文件,還要在“鋼筋森林”中不斷穿行,隨時檢查。如果看到有嫌麻煩不帶挂鉤就高空作業的工人,他都會嚴厲地指出。
張文玉説,一個好建築,從地下到地上,從看不見的到看得見的,每一處工程的質量都要嚴格把關。尤其是他手頭的這個工程,人防等級高、深基坑、高大模板支撐等重大危險源在這個項目中全都體現出來了。
生産運行中心工程的地基是標準的“深基坑”,基坑平均深度是8.1米,最深的地方甚至達到了11米。為了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他和施工單位提前組織專家對深基坑的開挖和止水方案做反復修訂,但施工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地下水過多,基坑開挖一度中止。情急之下,他們就在工地現場做方案研討,開完會立馬實施,調整止水帷幕深度、增加疏幹井,一刻都不多耽誤。
基坑處理好了後,下一道難題就是人防工程了。人防工程是隱蔽工中最為重要、難度系數最大的部分。工程的地下面積是6191.51平方米,人防工程佔71.9%,由於地處首都機場,防核武器級別和防常規武器級別都由常規建築的6級提高到了5級。這讓從業30多年的鋼筋工都感嘆從未遇到過安全等級這麼高、施工難度如這麼大的項目。
“我是一個特幸運的幸運兒”
“2013年被招進華北空管局工程建設指揮部的,只有3名應屆畢業生,我是其中1個,聽前輩們説,上一次招應屆生還是五年前的事了。”談到他近五年的職業生涯,張文玉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幸運”。
第一個幸運是他如願被分到了土建部工作,第二個幸運是他遇到了一個好師父。正是看上了他身上那股不怕吃苦的倔勁兒,閆師父有意把一些小項目交給他單獨去做,讓他“試試水”。經過半年多的見習後,他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運作流程,用閆師父的話説就是“上道了”。
很快,一個大幸運降臨了。當聽到指揮長親口通知他“民航華北空管生産運行中心工程從今天起就由你總負責了”的時候,張文玉整個人都要跳起來了!那晚,他做了一個很神奇的夢:夢裏他變成了一個巨人,憑一己之力就能蓋起一整棟摩天大樓;可以隨意變換手臂,搬運、砌墻、塗色、安裝,就像搭積木般輕鬆搞定。
可現實總是不會那麼如人所願。從土地坐標釘樁,岩石工程勘察,地下管線探測等前期外業工作,到建設項目備案,設計方案、園林綠化,施工計劃、人防報批等施工前期申報工作,他跑遍了建委、規劃局、綠化局、國土局、人防辦所有相關單位和部門,一跑就是好幾個月。
他相信,一路以來既然幸運之神這般眷顧他,就是要賦予他一個角色,一個角色就是一種使命。
“像田間的菜一樣簡單自在”
活得乾淨、簡單自在的生活態度,無形中也成了他工作中重要的“自我保護傘”。要知道,整個生産運行中心工程項目5.6億的投資款,算下來每天從他們手上過的賬平均超過300萬,他清楚地記得《人民的名義》裏高育良被抓前,侯亮平對高育良説了這麼一句話:“天上掉餡餅的時候,地上,一定有個陷阱等著你。”他視這句話為警鐘長鳴,記在了他隨身攜帶的本子上。他不敢想象如果自己突破了內心的那道廉潔底線,貪念作祟,會釀成什麼樣的後果。
張文玉評價自己是不夠聰明,不夠勤奮,但就是敢想、敢拼、不服輸。(文/陳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