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記者 李文亮)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一國兩制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認為,國家在促進港澳融入方面日益打開了舊有的政策屏障,港澳積極融入國家主場經濟及國家主導的新全球化分工體系,在國家宏觀經濟拉動及“一國兩制”憲制保障下,經濟與社會如調整得當,可以實現“第二次飛躍”。
“一國兩制”為港澳繁榮提供制度支撐
2017年是香港回歸20週年,澳門回歸18週年,田飛龍認為,港澳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在促進繁榮與保障穩定方面起到了基礎性的制度支撐作用。實踐表明,十九大報告關於“一國兩制”作為最佳方案與最佳安排的總結與定位是完全正確的。
十九大報告中把“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之一,對此,田飛龍認為,報告對“一國兩制”的理解是全面準確的,而且結合新時代發展需要加以更完善的論述和建構。
邁入新時代的港澳,要正確處理一國與兩制關係,需要做到:其一,充分理解和接受中央全面管治權的合憲性與正當性,將之作為特區憲制秩序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他者”;其二,認識到“一國”是兩制的前提與基礎,承擔對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的必要憲制義務,從容完成23條立法及國民教育改革,塑造“新香港人”的國家認同;其三,積極面對和投入“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繼續貢獻國家並尋找到自身新的身份體驗與成長機遇。
港澳轉型升級需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如何才能更好地深化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
田飛龍認為,中國的經濟形勢及與世界關係已發生結構性變遷,中國經濟的“主場時代”已經來臨,港澳需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繼續支持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
國家在促進港澳融入方面日益打開了舊有的政策屏障,以“公民化的平權管理”為新政策指向,為港澳居民在身份及利益上更充分融入國家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撐。
對港澳特區政府而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存在兩個層次:其一,參與性層次,在“一帶一路”戰略中與其他省份合作,共同支持國家對外發展;其二,合作主導性層次,即在大灣區建設中儘早規劃,積極轉換和兌現經濟與技術優勢,做大灣區建設及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和“弄潮兒”。此外,港澳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諸如就業、養老、置業、醫療等社會保障與社會公正層面的問題,僅僅依靠本地資源和本地化解決的思維無法有效處理,可考慮盤活及巧用大灣區資源統籌解決,同時也帶動大灣區的城市治理、社會保障及創新創業進入更高發展層次,形成大灣區的“共同善治”。
田飛龍表示,港澳是小型經濟體,未來的轉型升級需要科學尊重地緣經濟分工融合規律,積極融入國家主場經濟及國家主導的新全球化分工體系,樹立新的國家觀和全球化前瞻意識。在國家宏觀經濟拉動及“一國兩制”憲制保障下,港澳經濟與社會如調整得當,可以實現“第二次飛躍”,並在這一經濟融入過程中逐步而決定性地解決國家認同、制度協調及人心回歸的結構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