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外國記者感受“中國速度” 點讚中國發展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靳丹妮):今天(18日),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 日前,參加十九大新聞報道的20多家中外媒體的近百名記者赴天津採訪京津冀協同發展,實地感受“中國速度”。
17日,在中共十九大新聞中心的組織下,來自美國、緬甸、巴基斯坦、以色列、約旦、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知名媒體的90多位記者一道,前往天津,先後了參訪天津申通物流公司、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等地,實地了解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最新情況。
當天上午8時,從北京開往天津的“復興號”C2017次列車駛離車站。不久後,列車時速超過300公里/小時,坐在車廂內的多名攝影、攝像記者紛紛起身拍攝車內設施及沿途風景。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波在車上介紹説,2008年北京到天津城際高速鐵路的投入運營標誌著中國進入高鐵時代。九年來,京津城際高鐵以“公交化”的運行方式共運送乘客2億多人次,帶動了京津冀産業的佈局調整和優化。張波説:“應該説,近十年來,中國高速鐵路經歷了一個比較快速的發展。截止2016年底,我們國家總的鐵路里程到了12.4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的里程達到了2.2萬公里。佔世界高速總里程的百分之六十。”
美國中文電視的記者Wendt Sarah Catherine之前來過中國,中國高鐵讓她印象深刻:“現在的中國有四個新的偉大發明,包括高鐵。高鐵實在是太方便了。從北京到天津只用了30分鐘。”
走進天津申通物流公司,多位記者被這裡的自動分揀系統工作實況所吸引,只見這些頂著橙色托盤的機器人穿梭其間,將一件件包裹運送到指定位置,並完成分揀。
據天津申通總經理王玉琴介紹,該系統于2015年開始啟用,每小時可分揀1.8萬件,錯分率幾乎為零,可節省人工成本70%以上,大大推動了物流自動化進程。
來自以色列的記者拉婭 科沃爾對於中國創新發展很感興趣:“有一件事讓我感到驚奇,那就是在共享單車上的二維碼。你可以用你自己手機上的應用軟體掃描二維碼,然後你就可以推走車子,不需要現金。我認為中國的科技讓生活變得更加簡單。”
科技讓中國民眾的生活更智慧、更便捷,這讓Wendt Sarah Catherine很是羨慕:“中國的移動科技是非常方便的。可以用手機支付,我沒有中國的帳戶。微信,現在在美國也是很流行的,它是一個很好的聊天工具。”
在天津市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記者們關注的問題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密切相關。該商務區管委會主任鄭偉銘介紹説:“濱海新區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疏解首都功能的一個重要承接地,我們有很好的基礎。從於家堡高鐵站到北京南站的直線距離大概一百七十公里。高鐵開通之後,大概運行距離是五十分鐘。每天現在從北京到于家堡有九對車,到天津市有23對車。應該説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整個交通網絡在這個地方體現非常充分。”
鄭偉銘介紹,該區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轉移疏解為重點,面向駐京央企、知名民企和跨國公司,著力引進總部項目和各類優質企業,現已取得明顯成效,近兩年累計已引進北京企業1000多家,合計註冊金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僅今年上半年,新落戶該區的北京優質企業就超過200家,目前區內的57家企業總部中,有28家來自北京。
雖然採訪只有一天時間,但中國巨大的發展變化還是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約旦記協執委海蒂勒(Hadeel Ghaboun)表示,中國和約旦有很多的合作項目,他們必須更加深入了解中國,這樣才能知道把什麼項目從中國引進約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