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這步棋,習近平落子“綠水青山”

新聞頻道 來源:新華網 2017年09月20日 16:5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學習進行時】十八大以來這5年,習近平總書記總攬國家發展的時和勢,作出全局性的謀劃部署,以一系列治國理政的大手筆大方略,精心佈局出一盤發展的大棋。

  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大棋局”系列文章之八——《這步棋,習近平落子“綠水青山”》。

  習近平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

  天藍水綠山青,是人民對“更優美的環境”的期盼,也是習近平心中的美麗中國。為了繪就這幅美麗畫卷,他從未懈怠。

  “綠色”佈局引領“美麗中國”

  2012年12月,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後首赴地方考察時就諄諄告誡:“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5年來,對生態環境,總書記走到哪兒,強調到哪兒:

  在海南,他指出,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他希望當地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在雲南,他強調要讓“蒼山不墨韆鞦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明確提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在重慶,他指示要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建設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

  在青海,他關注三江源、“中華水塔”的保護,強調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

  一串串腳印,一聲聲叮囑。習近平關注一城一地的環境問題,體現的是關注整體生態安全的大格局。

  大格局需要大佈局。頂層設計與戰略部署,密集推出——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十八大審議通過《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將“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寫入黨章;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理念,成為黨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性認識的最新成果。

  超越和揚棄了舊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模式,生態文明、綠色發展日益成為人們的共識,引領全社會形成新的發展觀、政績觀和新的生産生活方式。這一切,為實現“美麗中國”之路鋪下了最堅固的基石。

  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我們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如果仍是粗放發展,即使實現了國內生産總值翻一番的目標,那污染又會是一種什麼情況?屆時資源環境恐怕完全承載不了。”2013年4月25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説,“經濟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強烈的不滿情緒上來了,那是什麼形勢?”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真的無法兼得?

  其實,習近平早就給出了回答。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鎮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9天后,習近平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一文中指出:“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目光如炬,直指關鍵。

  8年後,習近平出訪哈薩克斯坦時再次重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6年5月,他在考察黑龍江時又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這是以史為鑒、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的科學論斷。這一論斷,是對生産力理論的重大發展,為正確處理生態環境與生産力之間的關係指明了道路。

  5年來,習近平一再叮囑,要“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産業,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要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思路,摸索接續産業發展路子”。

  “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

  ......

  習近平鼓勵大家:“只要勤勞肯幹,守著綠水青山一定能收穫金山銀山。”

  事實也是如此。2014年,浙江舟山定海區新建社區旅遊接待人數突破20萬人次,經濟總收入35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2000元。2015年5月,習近平來到這裡,村民介紹,他們利用自然優勢發展鄉村旅遊等特色産業,收入普遍比過去明顯增加、日子越過越好。習近平表示,這裡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是“美麗經濟”,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他強調:“這就是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我們就要奔著這個做。”

  環境如水,發展似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脫離環境保護搞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美好的環境與富裕的生活,完全可以共生共贏。

  “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

  綠色發展理念,是習近平萃取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結合發展現實,又著眼未來的思想成果。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2013年11月,習近平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作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説明時指出:“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習近平指出:“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因此,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不容鬆懈。

  過去幾十年,中國人民普遍富裕起來了。可是,清澈的河水、清潔的空氣卻成了奢侈品。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群眾對乾淨水質、綠色食品、清新空氣、優美環境等生態的需求更為迫切。

  民有所呼,黨有所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遵循發展規律,順應人民期待,彰顯執政擔當,將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視為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融入治國理政宏偉藍圖。

  習近平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問題“決不能説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挂空擋”。他要求“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在國家發展的大棋局上,總書記的落子,展現了他深厚的民生情懷和強烈的責任擔當。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習近平對“綠水青山”的執著,更因為他認識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他強調,“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是“對中國自身負責,也是對世界負責”,更是對未來負責。

  “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振聾發聵的話語,不可不深思、銘記!

  編織法治保護網,讓綠色生生不息

  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長遠大計,必須有法治的保障。習近平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推出一系列措施為“綠水青山”編織起法治“保護網”。

  2015年4月,我國首次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願景、重點任務、制度體系。同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構建起生態文明體制的“八大制度”。

  這一被譽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四梁八柱”的關鍵文件,為加快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夯實了體制基礎。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幾年來,一場場環保問責風暴在各地掀起。

  2015年底,中央環保督察巡視從河北省開始,不到兩年已覆蓋全國23個省份。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對16個省份的6000余人問責。今年7月,中辦、國辦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發出通報,包括3名副省級幹部在內的幾十名領導幹部被嚴肅問責。這一舉動,明確宣示了中央在生態環境保護上決不姑息縱容的態度。

  有規可循,有責必究。環境保護落到實處,綠色生生不息。

  5年,從理念到政策再到落實監督,不懈努力成效初顯:2016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84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好于國家二級標準),佔24.9%;優良天數比例為78.8%,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例為2.6%,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總書記的囑託正在成為現實。懷著對“綠水青山”的不懈追求,今日之中國越來越美,我們更將“為子孫後代留下美麗家園,讓歷史的春秋之筆為當代中國人留下正能量的記錄”。

  一幅美麗中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來源:新華網 記者:趙銀平 黎韻揚)

  

編輯:樊帆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