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兩部交響曲記錄貝多芬和舒伯特的人生轉折
2019年3月3日,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與大劇院管弦樂團拉開3月“完全舒伯特”系列音樂會的序幕。在本場音樂會上,貝多芬《第二號交響曲》與舒伯特著名的《第八號交響曲》輪番呈現。貝多芬《第二號交響曲》創作于1802年,而舒伯特的《第八號交響曲》創作于1822年,二十年的間隔見證了兩位作曲家的人生轉折。1802年,意氣風發的貝多芬出現了嚴重的聽力問題,在寫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囑》的同時也創作了這部經典交響曲。1822年,舒伯特開始了與病痛鬥爭的日子,從此健康狀況急轉直下,《第八交響曲》被定格成“未完成”也與此密切相關。不約而同的是,兩位作曲家分別在各自音樂中創造著完全的生命力。《第二號交響曲》蘊藏著革命般巨大的能量,吹響了交響曲這種音樂題材急速演進的號角。《第八交響曲》雖然是一部僅有兩個樂章的未完成作品,但它以宏大配器與震撼旋律,讓人們重新認識了交響樂的豐富表現力。在3月3日當晚的音樂會上,兩部作品先後亮相,兩位大師面對轉折的所思所想,將透過音樂與觀眾來一場心靈對話。
鋼琴家孫穎迪傾情加盟
音樂演繹莫扎特與舒伯特的天才對話
2019年3月8至9日,指揮家呂嘉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在兩場音樂會上演奏莫扎特的《C大調長笛豎琴協奏曲》《A大調第十二鋼琴協奏曲》以及舒伯特的《第五號交響曲》和《第六號交響曲》。作為音樂史中兩位最令人惋惜的“早逝”音樂家,莫扎特在世35年留下600余部作品,舒伯特在世31年留下1000多首作品。今人很難假設這兩位高産作曲家如果得以長壽,音樂史將如何“天翻地覆”,但卻可以將他們在創作巔峰時期的作品同臺演繹,讓兩位大師的創作靈感盡情碰撞。此番,《C大調長笛豎琴協奏曲》將由來自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演奏家葉怡礽與黃立雅共同呈現,《A大調第十二鋼琴協奏曲》則將由鋼琴家孫穎迪擔綱獨奏。在這兩首莫扎特作品中,觀眾將再次品味莫扎特音樂中熟悉的味道——色澤圓潤的高貴和充滿童趣的靈氣。而在《第五交響曲》和《第六交響曲》中,觀眾將目睹舒伯特勤懇、踏實的藝術創作者形象,他極盡延展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創作交響曲的種種手法,努力超越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三位巨頭留下的高峰,作品中每一個樂句都推動著浪漫主義時代的到來。
從舒伯特到拉赫瑪尼諾夫
呂紹嘉攜手楊天媧演繹浪漫主義
2019年3月15至16日,指揮名家呂紹嘉將攜手小提琴家楊天媧,為觀眾呈現兩場匯集莫扎特、舒伯特、拉赫瑪尼諾夫三位作曲家經典作品的精彩音樂會。兩場音樂會都將以舒伯特戲劇配樂《塞浦路斯公主羅莎蒙德》第三首幕間曲作為開場。這首短小的幕間曲作品早已超越了原戲劇作品的生命力,成為了舒伯特最經典、最耳熟能詳的作品之一。而這首精煉作品也將為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完全舒伯特”系列劃上句號。這兩場音樂會上,指揮家呂紹嘉與樂團還將合作演繹拉赫瑪尼諾夫的《練聲曲》和《交響舞曲》。有趣的是,在舒伯特的年代,樂評家曾評價舒伯特的作品無法走出古典主義的陰影,不夠動聽流暢。而在拉赫瑪尼諾夫的時代,樂評人評價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太過浪漫,只顧好聽。從舒伯特到拉赫瑪尼諾夫,作曲家在五線譜上探索著“旋律”的種種可能性,浪漫主義終於從早期走到了全盛。
此外,楊天媧將在兩場音樂會上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合作演繹莫扎特《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和《第二小提琴協奏曲》,兩部作品都創作于1775年,彼時的莫扎特僅有18歲,卻已經來到了創作成熟期。這兩首協奏曲作品在技巧性和旋律性上都極具莫扎特烙印,典雅的旋律中不乏活力與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