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未開通會員

會員到期日:

手機、電腦、平板均可使用

套餐選擇 權益對比

支付方式

微信

支付寶

古典卡

打開微信,掃描圖片二維碼 請在60秒內完成支付
支付失敗,刷新二維碼重試
支付成功
微信支付

開通前閱讀《會員服務協議》

VIP特權

暢享高清碼率
精品實況特權
專屬會員標識
更多特權開放中
Document

鄭宗龍作品《十三聲》即將亮相國家大劇院舞蹈節

2018-09-10 來源:國家大劇院

舞者楊淩凱帶領記者體驗雲門舞集舞蹈訓練方法。 高尚/攝

舞者楊淩凱帶領記者體驗雲門舞集舞蹈訓練方法。 高尚/攝

 

  2018年9月4日,來自台灣的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攜舞者楊淩凱亮相國家大劇院,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舞蹈互動體驗課:“我的身體會舞蹈——打開雲門”。鄭宗龍現場教學,深度解析雲門舞集舞蹈訓練方法,並結合自身成長經歷,介紹即將於10月26至28日亮相2018國家大劇院舞蹈節的作品《十三聲》的創排歷程。

 

舞者楊淩凱帶領記者體驗雲門舞集舞蹈訓練方法。 高尚/攝

舞者楊淩凱帶領記者體驗雲門舞集舞蹈訓練方法。 高尚/攝


  台灣艋舺的街頭記憶 
  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暢談《十三聲》創作歷程 
  艋舺“十三聲”,是鄭宗龍的母親跟他説的傳奇人物。鄭宗龍出生於台北萬華(舊稱艋舺),從小就跟著家人四處擺攤、賣拖鞋。街頭的煙火氣息和市井間人生百態成為他日後創作的泉源。在古早艋舺街頭廣場前,一位擅長口技的傳奇人物“十三聲”風頭無兩,他的故事也觸動了鄭宗龍,像一把鑰匙,打開參與創作者的記憶櫃,找出土地上滋養這群藝術家的生活風貌。
  街頭是最好的教室。兒時的鄭宗龍流連于街頭市井間,學商販手舞足蹈叫賣、看街坊鄰居嬉鬧、看暗夜霓虹燈閃爍,這一幕幕鮮活的市景,始終在他的記憶中閃爍。《十三聲》的創作團隊也仿若開啟記憶的閘門,將艋舺的色彩傾瀉于舞臺之上。音樂創作林強,將街頭賣場旋律結合電子樂,以前衛節奏烘托著舞者肢體,帶觀眾進入華燈初上的艋舺;美術設計何佳興,以彩色筆的質感,書法的筆觸撇出舞衣的圖像;服裝設計林秉豪,用UV燈強調舞衣光紅柳綠的熒光色,帶人回到戲棚舞台下;影像設計王奕盛,在舞臺背景投影出悠遊的貴氣鯉魚,橘紅白的斑斕魚紋交織出舞臺的絢爛迷離。

 

鄭宗龍暢談創作過程。 高尚/攝

鄭宗龍暢談創作過程。 高尚/攝


  拋開以往“精密計算”的編舞手法 
  雲門2舞者肢體展現“生猛”精神 
  鄭宗龍畢業于台北藝術大學舞蹈係,曾任雲門舞集舞者。2002年開始創作,作品已在歐美亞澳舞臺演出,屢屢獲獎。2014年,從林懷民手中接下雲門2藝術總監一職,並將於2020年林懷民退休後,繼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2006年起,鄭宗龍為雲門2先後編創《莊嚴的笑話》《變》《墻》《裂》《樂》《來》《十三聲》及《捕夢》等多部作品,帶領雲門2迅猛發展。《紐約時報》曾讚譽:“才華洋溢,技術超群……雲門2的卓越應與世界分享!”美國《芭蕾舞蹈雜誌》也表示:“這是一個你會欣賞,會愛上,會想一看再看的舞團。”而2016年台灣“兩廳院”委託鄭宗龍製作的《十三聲》,也收穫各界讚譽——“好看!腦子靈魂裏一直回蕩縈繞的那種好看。”“《十三聲》探掘台灣古老的文化記憶,特別是那些俚俗的,充滿溫度的,卻又在時代洪流中逐漸凋零的。然而,不只是土地庶民鮮明的色彩,更是與外來文化和現代撞擊燃出的新花火。”
  十一位舞者,也因為《十三聲》開啟了訓練的新篇章。他們舞動各種失序、佝僂、詭譎、荒誕卻吸睛的動作,在劇場鬼才蔡柏璋的聲音指導下,運用喉嚨的肌肉,詭笑、嚎叫、異聲、怪調,如煙火齊發,能量盡出,毫無保留。鄭宗龍拋開過去“精密計算”的編舞手法,大膽揮灑,放手交給心緒主導,舞者與藝術家團隊共同創作,以生猛的精神,把這些隨著時空流逝的來自庶民的旋律與肢體,轉換出另一種不同的生命力。 

 

舞者楊淩凱帶領記者體驗雲門舞集舞蹈訓練方法。 高尚/攝

舞者楊淩凱帶領記者體驗雲門舞集舞蹈訓練方法。 高尚/攝

  • 關鍵字
    • 更多操作
    • 轉載聲明
    • 本網註明“來源:國家大劇院”或“國家大劇院編譯”的文稿,版權均屬於國家大劇院,未經本站許可不得轉載。徵得許可後轉載使用本站的文字和圖片時,請註明“來源:國家大劇院”。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