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未開通會員

會員到期日:

手機、電腦、平板均可使用

套餐選擇 權益對比

支付方式

微信

支付寶

古典卡

打開微信,掃描圖片二維碼 請在60秒內完成支付
支付失敗,刷新二維碼重試
支付成功
微信支付

開通前閱讀《會員服務協議》

VIP特權

暢享高清碼率
精品實況特權
專屬會員標識
更多特權開放中
Document

建軍節·國家大劇院原創紅色歌劇致敬最可愛的人

2018-08-13 來源:國家大劇院

  火紅八月,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金沙江畔》《方志敏》于2018年8月1日至4日、15日至18日分別開啟盛大熱演。8月1日建軍節之際,一場圍繞兩部紅色歌劇的對談活動在國家大劇院西餐廳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劉平,與這兩部歌劇的主創——導演廖向紅、編劇馮柏銘,一同展開了一場深入的討論,探討紅色經典題材的歌劇創作,共話革命英雄故事、紅色文學經典與紅色題材藝術作品的觀眾情緣。

 

主持人和三位嘉賓 王小京/攝

主持人和三位嘉賓 王小京/攝


  劉平教授首先從紅軍作家陳靖的小説《金沙江畔》出發,為大家講解了小説故事發生期間的歷史背景,並與廖向紅、馮柏銘兩位主創共同探討了從搬上評劇舞臺、到拍攝成為電影、繼而製作成歌劇,《金沙江畔》為何能夠始終保持鮮活的生命力,並煥發出永久的魅力和時代風采。方志敏不僅是一位堅貞不屈的無産階級革命家,也是一位文采斐然的詩人,他在獄中創作的《可愛的中國》《清貧》等不朽名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歌劇《方志敏》的創作以其《可愛的中國》文本為劇本出發點,串聯講述了方志敏的革命生涯,嘉賓們共同解析了方志敏的文學作品,並深情回首這位偉大革命先烈堅韌、清貧、忠貞的一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劉平 王小京/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劉平 王小京/攝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我們在這樣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裏,通過兩部紅色題材的藝術作品歌劇《金沙江畔》和《方志敏》,來緬懷我們的革命先烈與他們的英雄事跡,他們堅貞不屈的品格。他們為黨為人民為祖國為民族而奮鬥終生的,不怕流血犧牲的那種高尚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寫英雄人物的戲是應該的,但是如何把英雄的戲寫好,把英雄塑造得生動、鮮明,讓觀眾印象深刻?我們有《江姐》《洪湖水浪打浪》《劉三姐》這樣的經典歌劇,幾十年來傳唱不止,影響了一代代人。主旋律的作品不應該是宣傳品,而應該是個藝術品,首先得好看,人們才能喜愛它。”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 劉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劉平 王小京/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劉平 王小京/攝


  “我覺得這個8月還是很有意義。因為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週年,我們的《方志敏》是在2015年創作的,2015年是方志敏犧牲八十週年,我們用歌劇來緬懷這位革命英烈。我們在《金沙江畔》《方志敏》中,既要尊重歷史的真實,又要尊重生活的真實和人物的真實。在真實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做出歌劇的藝術魅力。
  方志敏的英雄品質我們能在其他無數英烈身上看到,但是他最獨特的魅力在於,在被囚禁的8個月裏他還在以筆作武器,寫出了十幾篇文章,這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囚室的生存環境很惡劣,在那裏他患了很重的病,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寫出這樣的傳世名篇,在不可能送出去的情況下把文章送出去了,這本身就很具有傳奇色彩,有很強的戲劇性。
  創作之前,我們去了方志敏犧牲的地方采風,也去了他的烈士墓,看了他的展館,更重要的是讀了他的一本沉甸甸的作品《方志敏文集》,這本文集是最打動我們的。從他的文字裏可以看出,他深愛自己的國家,把祖國當成母親來愛。
  編劇遵循的是人物心裏的邏輯來創造《方志敏》這個作品。深入到方志敏內心,把他一生幾個關鍵時刻的抉擇寫出來了。第一個抉擇,他明知道生還的機會很小,還作為抗日先遣隊去掩護紅軍長征主力;第二個抉擇,他大義滅親,殺掉了投靠白匪的叔叔;第三個抉擇,他要為老百姓建一所列寧公園;第四個抉擇,在他的妻子被捕入獄後,他決定不見妻子,不讓敵人抓到他們的弱點。
  我們在劇中設置了一個高墻的意象,兩堵高墻就像方志敏意識的閘門,當兩堵高墻打開的時候,他以往的一些重大經歷場面就重現開來。他在劇中寫《可愛的中國》的時候,我們就把墻完全打開,出現的是水墨畫風格的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用他的文字寫出來的《可愛的中國》。我們希望體現他現代的意識品格,有現代劇本結構的一個品格,而不僅僅從外部事件入手。
  《金沙江畔》講述了紅軍為什麼能夠取得長征勝利,體現了理想信念、犧牲精神、大智大勇、嚴明的紀律、民族政策等等。編劇是追尋著紅軍的一串足跡、一組人物、兩個事件來發展的。紅軍在長征過程中一方面要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作鬥爭,另有一方面還要和敵人的圍追堵截作鬥爭,非常艱難。此外還有一些同胞對紅軍的不理解,這裡面的矛盾衝突是糾葛在一起的,有很強烈的戲劇性,很能吸引觀眾。
  《金沙江畔》《方志敏》兩部劇是不同的呈現風格,在金沙江畔裏,我們用了代表西藏的“格桑花”這個意向來突出長征精神,在《方志敏》裏,我們用了代表江西的“映山紅”,並分別創作了《格桑花》《映山紅裏杜鵑鳴》兩首沁人心脾的主題曲。”


——《金沙江畔》《方志敏》導演 廖向紅

 

《金沙江畔》《方志敏》編劇馮柏銘 王小京/攝

《金沙江畔》《方志敏》編劇馮柏銘 王小京/攝


  “《金沙江畔》完全是故事性的,用的是傳統構劇的方式,類似《江姐》。這部小説的敘事是緩緩道來,而我們在舞臺上就不能這麼慢節奏了,要讓劇情集中地發展,給情節設置懸念與衝突。小説裏卓瑪對金銘也産生了感情,卓瑪最後犧牲了,我覺得不太合適,我就改成讓紅軍金銘犧牲了,最後留下一個孩子金秀。
  創作《方志敏》要先了解這個人物,方志敏不是個大老粗,他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他經常去投稿,是個文學青年。所以我們在舞臺也不能直呼口號,而是要體現出文學性。方志敏寫的小説不像小説,他自己説是一篇小文。創作《方志敏》劇本,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可愛的中國》裏的第一句:“這是一間囚室”,這句話用來做歌劇的的開篇很合適,交代了他所處的環境,已經被捕入獄了,接下來就是軍法處長想要改造他,産生了一系列戲劇衝突。《可愛的中國》是整個戲的核心,我們圍繞著他的著作來處理情節,與其他的劇不同,情節擺在了次要的位置,情緒擺在了主要的位置,閃回的方志敏的幾段經歷,都是作為一種情緒而出現的,我們在這部歌劇裏,把情緒放大化處理。”


——《金沙江畔》《方志敏》編劇 馮柏銘

  • 關鍵字
    • 更多操作
    • 轉載聲明
    • 本網註明“來源:國家大劇院”或“國家大劇院編譯”的文稿,版權均屬於國家大劇院,未經本站許可不得轉載。徵得許可後轉載使用本站的文字和圖片時,請註明“來源:國家大劇院”。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