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至17日,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和馬林斯基合唱團將在指揮大師瓦萊裏·捷傑耶夫的帶領下再次來到國家大劇院,為觀眾集中演繹俄羅斯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的管弦樂和歌劇經典作品。同時,這也是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第六度以“全集”形式,為國家大劇院觀眾展示俄羅斯音樂的豐富與瑰麗。
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和馬林斯基合唱團將在指揮大師瓦萊裏·捷傑耶夫的帶領下再次來到國家大劇院
橫跨亞歐大陸的俄羅斯擁有遼闊廣袤的土地,更擁有璀璨而豐富的歷史。在地理位置、民族性格和宗教等多重因素的塑造下,俄羅斯文化與歐洲其他各國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同時也保持不可複製的文化個性。2011年,指揮家捷傑耶夫帶領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在國家大劇院以三場音樂會完整演繹了柴科夫斯基六部交響曲,將作曲家寄寓作品中的豐富情感在中國觀眾面前細膩展開。此後,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這一“黃金組合”又以“全集”的形式陸續為中國觀眾介紹了肖斯塔科維奇、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和拉赫瑪尼諾夫等俄羅斯作曲名家,不僅以權威演繹描繪著俄羅斯音樂文化的清晰脈絡,更為觀眾展示了俄羅斯音樂家對民族命運的深刻探討,對藝術新時代的無畏探索。
指揮家捷傑耶夫
2018年4月16至17日,中國觀眾的老朋友,指揮家捷傑耶夫和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將再度亮相國家大劇院,此番大師與樂團將集中演繹俄羅斯民族樂派代表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的經典作品。穆索爾斯基出身莊園主家庭,童年時期的鄉村生活經歷對穆索爾斯基的藝術道路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音樂作品飽含著對俄羅斯鄉村以及俄羅斯傳統音樂的深情。19歲時,穆索爾斯基走向了職業作曲家的道路,在前輩作曲家巴拉基列夫指導下進行創作,並與巴拉基列夫、凱撒·居伊、鮑羅丁和裏姆斯基—科薩柯夫共同組成了彪炳史冊的“強力集團”。在音樂創作中紮根俄羅斯民族音樂的同時,穆索爾斯基還大膽探索著“色彩”在音樂中的獨特魅力,這一極具創新思維的創作道路對後世作曲家産生了極大影響,德彪西、拉威爾等以色彩見長的印象派作曲家以及雅納切克、肖斯塔科維奇、普羅科菲耶夫等作曲家都對穆索爾斯基的創新精神十分推崇。
馬林斯基交響樂團
在4月16日的音樂會上,捷傑耶夫將執棒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現場演繹《霍萬興那》前奏曲、《荒山之夜》《死之歌舞》和《圖畫展覽會》等多部穆索爾斯基的經典作品。歌劇《霍萬興那》的前奏曲是全劇中最膾炙人口的旋律,同時也是穆索爾斯基最常上演的作品之一,作曲家用悠揚的旋律精細描繪著莫斯科河上黎明到來之時的景色,對陽光細微的變化、波光粼粼的河面的刻畫極具畫面感,而旋律中所蘊含的俄羅斯人民性格寫照更是飽含深情。《荒山之夜》則取材自俄羅斯民間神話傳説,作曲家用木管和銅管的多變音色打造著狂歡之夜的獨特色調,整部作品對陰鬱與威嚴的夜晚的塑造同樣極具畫面感,每一個樂句都伴隨著濃郁的神秘意味。同樣的陰鬱,不僅來自祭奠黑暗之神的狂歡夜晚,也來自作曲家對於死亡的思考,在聲樂套曲《死之歌舞》中,作曲家講述了四個與死亡關聯緊密的故事,在穆索爾斯基的音樂語言中,這四個故事劇情不同、色彩各異,卻都通向同一結局,以此彰顯著穆索爾斯基對於生命延續與終結的思考。當晚曲目中,中國觀眾最熟悉的當屬組曲《圖畫展覽會》。《圖畫展覽會》原本是穆索爾斯基觀看已故好友哈特曼畫展後創作的鋼琴組曲,後經拉威爾等作曲家改編配器成為了管弦樂組曲。穆索爾斯基在這套作品中用聽覺塑造視覺,用音樂連接繪畫,這種強調通感、著重色彩的音樂創作方法,一定程度上預示了其後的印象主義音樂。
穆索爾斯基不僅在管弦樂領域創作成果豐厚,歌劇創作在他藝術生涯中也同樣重要。此番,捷傑耶夫將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合唱團以及來自馬林斯基劇院的歌唱家們共同為中國觀眾呈現音樂會版歌劇《霍萬興那》。歌劇《霍萬興那》由穆索爾斯基獨立完成腳本撰寫,取材自俄羅斯著名歷史事件。穆索爾斯基用五幕的巨大篇幅,立體展現了彼得一世改革時期射擊軍嘩變的史實。在這部龐大的歌劇中,前奏曲“莫斯科河上的黎明”經常獨立出現在音樂會舞臺上,咏嘆調“年輕姑娘在徘徊”“這裡,在這裡”以及合唱“在草原小溪邊黎明來到”等經典唱段優美動聽,體現著穆索爾斯基在歌劇創作的高超技藝。此次將是歌劇《霍萬興那》在國內的首次上演,來自馬林斯基劇院的十七位歌唱家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合唱團組成的龐大陣容將為觀眾合力呈現這部穆索爾斯基最具影響力的歌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