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錢學森導彈以外的軌跡:天性害羞 涉獵博大精深

 

CCTV.com  2009年12月17日 16:5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11月6日上午,萬名民眾在北京八寶山追悼“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圖為錢老靈柩被抬出告別室,即將火化。 中新社發 張宇 攝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週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每一顆巨星的隕落,都會讓我們傷感一番,都會讓我們頭頂的星空暗淡些許。然而,似乎很少有一顆巨星之殤,會如錢學森的離去一樣, 引起從上至下的深切關注。

  在中國,很少有一位科學家能取得如此卓越的專業成就,同時其命運與政治、民族、時代有如此緊密的聯絡,更鮮有一位科學家,如此廣泛地涉獵如此廣泛的領域。

  在中國,錢學森身體力行地詮釋了什麼是科學家,什麼是科學精神,那就是對這個世界永遠充滿好奇與探索,不為自己設置任何禁區。錢學森身後留下了一筆豐厚的精神遺産,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錢學森,才能體味他對中國的真正價值

  錢學森,導彈以外的軌跡

  這位中國的“導彈之父”不僅是一名技術專家,還被認為是一位文、理、工結合型的科學家。在這個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學家眼裏,科學無禁區,思想無禁區

  文/安然

  在中國,錢學森不僅是一位科學家的名字,而且是對科學家這個詞的詮釋。

  大多數人從走進學校的那一天起就認識了他——教學樓的墻壁上總是懸挂著中外科學巨匠們的畫像用以激勵學生,錢學森就是其中的一位。俊逸的外表、優雅的氣質、和藹的微笑、深邃的眼光、圓闊的額頭、稀疏的頭髮?? 在無數青年人的腦海裏,錢學森定格了一個完美的科學家形象。

  錢學森不僅是一位科學家,而且是一顆星——一顆國際編號為3763的小行星在8年前被命名為“錢學森星”。如今,作為科學家的錢學森已然隕世,但是,在歷史的天空中,錢學森必將是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一顆明星——就像那顆距離地球大約2.23億公里的“錢學森星”一樣,長久閃耀在蒼穹。

  從44歲回國到98歲去世;從一個年富力強的科學才俊,到一個德隆望尊的耄耋老人,錢學森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裏,備受歷屆國家領導人的尊崇:他是建國早期在周恩來的親自過問下引進的“海歸”;他受邀參加毛澤東的生日宴會,並被毛特意安排坐到自己的身邊;鄧小平論及科學技術時每每提到錢學森的名字;江澤民授予他的這位上海交通大學的學長“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胡錦濤親自登門到家中給他拜年;溫家寶更是像朋友串門一樣連年去看望他——最後一次是在他去世前的86天。

  在這個國家,對錢學森的尊重,幾乎就象徵著對知識、對科學的崇尚。

責編:王聖鑫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