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生態優美,山清水秀,風景名勝眾多,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信陽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8%,商城等南部縣區更是高達86%,擁有國家森林公園3處,國家地質公園1處,國家自然保護區3處,省級以上水利風景區6處,4A級景區4個、3A級景區13個、2A級景區2個。以“青分豫楚,氣壓嵩衡”的雞公山、如詩如畫南灣湖、“連康寨外有三關”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康山、“無數瀑布挂滿山”的國家地質公園金剛臺、“中原第一溫泉”湯泉池為代表的山光水色,展現著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周人”南下創造的古代農業社會文明孕育“豫風楚韻”;以靈山寺、凈居寺和觀音山折射的佛教、道教文化積澱豐厚,以人為本的文化旅遊教化作用正凸顯出深遠地影響。歷史名人司馬光、春申君(黃歇)名揚千古,根親文化遍佈豫南大地。鄂豫皖蘇區首府、鄧穎超祖居、許世友將軍故里、何家衝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等400多處紅色革命遺跡再現著戰爭年代大別山烽火連天的歲月。
信陽是一座文化古城。信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經了8000多年的歷史沿革。夏商時期,這裡已建成了息國、潢國等諸侯國,戰國時期,信陽是楚國的疆域中心。現保存著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等。這裡曾哺育了眾多的歷史名人,如楚相孫叔敖、明代書生宋士傑、開漳聖王陳元光、史學泰斗司馬光、中原碩儒馬祖常、文學領袖何景明、植物學家吳其濬等名人,治閩功臣王審知也誕生在這裡。在當今中國漢族100個大姓中,有黃、江、孫、曾、謝、蔣、潘、方、白、雷、賴、付、羅等13個姓氏源於或部分源於信陽。“亡羊補牢”、“司馬光砸缸”、“宋士傑告狀”等歷史典故就發生在這裡。
信陽是一座綠色茶城。“信陽毛尖”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早在唐代就已成為供奉朝廷的貢茶,被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譽為“淮南第一”,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信陽已經成功地舉辦了14屆茶文化節,信陽毛尖品牌形象日益提升。
信陽是一座革命紅城。信陽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全國十二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之一。土地革命時期,信陽是當時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首府所在地。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在這裡起飛,我黨軍隊的第一個航空局──中共中央鄂豫皖軍委航空局在這裡建立。革命歷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從信陽唱響全國的。
信陽是一座交通重城。信陽地處大別山北麓、淮河上遊,“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達九州”,自古以來就是江淮河漢的戰略要地。境內的京廣、京九鐵路和106、107國道以及京珠、大廣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寧西鐵路、312國道和滬陜高速公路橫穿東西,是全國44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
信陽是一座旅遊新城。大別山風和淮河滔水在這裡交融,豫韻楚風在這裡交織,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交相輝映。避暑勝地有雞公山,蕩舟擊水有南灣湖,溫泉健體有湯泉池,凈心探幽有靈山寺,品茗論詩有毛尖茶,紅色旅遊有將軍城。全市旅遊業已形成“三大特色”、“七大資源”。三大特色是以雞公山、南灣湖、湯泉池為依託的生態旅遊,以新縣“紅色景區”為依託的紅色旅遊,以靈山寺、賢隱寺、凈居寺為依託的宗教旅遊;七大資源是“山、水、林、茶、泉、寺、紅”。截止目前,全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14個(其中4A級3個,3A級10個,2A級1個),星級旅遊飯店23家(其中四星級3家,三星級16家,二星級4家),旅行社34家(其中擁有出境權的國際社1家)。同時,信陽把發展紅色旅遊與農民脫貧致富有機結合起來,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責編: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