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井岡山是很偶然的事:那年在湖南進修,一天科室裏的同事來電話説,明天早上學院研究生辦公室將組織研究生去井岡山旅遊。本來我就有去井岡山瀏覽的念頭,只是從長沙出發到井岡山,交通不是很方便,故沒有正式成行。有了這麼一個機會,心裏總是按奈不住對井岡山的嚮往。次日早晨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後,就匆匆地與湖南中醫學院的精英們踏上了上井岡山的路。
從長沙站出發,先是坐了四個小時的火車到茶陵,然後換乘大巴,沿曲折蜿蜒的山間公路往井岡山開發,經過三個小時的顛簸,過寧岡礱市後不久就開始上山了,車在盤山公路上繞行,窗外那延綿不絕的山巒,鬱鬱蔥蔥的茂密山林,清翠欲滴的滿眼綠色,帶著芬芳的清新的山風,真叫人心曠神怡,同行的人興奮好奇地不時探出頭去先睹為快。車到井岡山市——茨坪,天色還早,我就一個人出去溜達,恰好碰上58年來這裡定居的東陽老鄉,他向我介紹説,市區很小,常住人口也少,市中心原來是水田,後來改建成一漂亮的花園,供遊人和市民休息,許多單位和居民樓都分散到周邊的山垅裏去了,難怪我會産生找不到市區的感覺了,井岡山市區與我們頭腦裏的城市概念相差太大了。後來也了解到毛澤東到茨坪時,曾作如下概括:人口不足二千,糧食不過千擔。
昨天車過黃洋界時,一廣告牌掠過眼前:“井岡山二件寶,歷史紅山林好。”在隨後遊玩的日子裏,充分體會到這是對井岡山景區的精闢概括。
茨坪,四週為群山所包圍,以它為中心,繞黃洋界、硃砂衝、雙馬石、八面山、桐木嶺五大哨口一圈,約為500華里,故有“五百里井岡”之稱。在這片山林裏,處處留下了紅軍的足跡:這裡有中共井岡山前敵委員會、紅四軍軍部、根據地邊界防務局,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同志舊居;有紅軍醫院、紅軍造幣廠,有哨口工事,有紅軍洞,有“朱德的扁擔”故事中挑糧上山的小徑及供人休息歇力的老槲樹等等。置身這種環境中,仿佛能看到山間小路上來來往往的紅軍戰士的身影,戰鬥中所瀰漫的硝煙,還有那迎風招展的紅旗……。這裡有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革命烈士陵園、烈士墓、黃洋界保衛戰紀念碑,仿佛都在向你訴説那過去的歲月。也留下了眾多國家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領導人的足跡。在各處紀念性場所多次提及的井岡山精神,在我看來就是那種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百折不繞的革命精神。不是嗎?在那艱苦的歲月裏,也曾有人懷疑井岡紅旗能打多久,也曾出現背叛逃離的敗類。井岡山這小小的五百里之星火燎原地,而後革命打下的是全中國的河山,沒有這種精神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艱苦的歲月也造就了新中國卓越的領導人:十大元帥一半出自井岡山,從這裡走出的將軍就多達50多人。當然,那些烈士,那些有著革命抱負、為國獻身的烈士,他(她)們不能分償勝利的喜悅,而早早地長眠在井岡山上,最令人肅然起敬。
井岡山位於羅霄山脈的中段,百元人民幣的背景圖案即為井岡山的主峰——五指峰。這裡峰巒疊嶂,山勢險峻,森林莽莽,連綿起伏。五大哨口為井岡山通往外地的五條小路的要隘處,這五條小路崎嶇不平,碎石嶙峋,步行起來非常艱難,每個哨口只要憑險固守,就很難被攻破了,可以想象毛澤東當年為什麼要選擇這裡為根據地了。井岡山的老表説:到井岡山不能不去龍潭,到了龍潭才可謂真正走進了井岡山的森林,龍潭有五瀑五潭,分別名為青龍潭、黃龍潭、赤龍潭、黑龍潭、白龍潭。其中以青龍潭的瀑布最為壯觀,水流直下百餘米,猶如百練淩空而挂,走近潭邊,山澗的清風伴著濺落的水珠,讓人感到絲絲的涼意。而白龍潭的仙女瀑最形象生動,整個瀑布似一個阿娜多姿的少女在山澗的溪流中沐浴,栩栩如生,非常逼真。郭沫若同志遊龍潭時曾有詩曰:“井岡山上有龍潭,瀑布奔流疊作三,三潭交響千峰靜,一井蒼穹萬木酣。”到了五龍潭底,原想乘纜車往上返回,然而意念一轉,何不再走近井岡山的叢林呢!於是獨自一個人又走進了金獅面景區,這裡山道曲折險峻,行人稀少,偶爾傳來幾聲山鳥的啼叫,陽光在臺階上灑下斑斑點點的投影,路邊樹木蔓藤,千姿百態,山泉靜靜地流淌,而路邊的導遊牌不時地警告遊人不要離開遊道而行,更增添了幾份神秘色彩,走著走著真有天地間唯我獨行的感覺。越往上爬,景色越來越好,如果説五龍潭是看水的話,那麼到這裡就是看山了,每上一段臺階,就會有另一幅中國畫呈現在你面前,風景千般好。有人説,井岡山下後,萬嶺不思遊,這話也當真啊! (網友:花開兩季)
責編:陳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