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我的井岡之旅——孫鋒

 

——關於茨坪革命遺址群的問答

CCTV.com  2009年10月14日 14:4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業技術軍官孫鋒

    主持人:參觀革命遺址群,給你腦海中留下的最深的印像是什麼?

    孫鋒:給我印象最深有三點:

  一是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當時,由於湘贛敵軍對井岡山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紅軍的軍需給養非常困難,物質生活十分艱苦,寒冬臘月,毛澤東的床上墊的是稻草,蓋的是一床薄薄的線毯,吃紅米南瓜度日,穿破衣爛衫禦寒,有時連紅米南瓜都吃不上,只好吃野菜、竹筍子來充饑,生活真是苦到了極度。毛澤東白天軍務十分繁忙,晚間還要辦公到深夜。當時,部隊對晚上點燈用油有一個規定:各級機關晚上辦公時,只能用一盞油燈,油燈上可以點三根燈芯;連部晚上值班,可以留一盞油燈,但只準點一根燈芯。按照這個規定,毛澤東當時是紅四軍的黨代表,軍委、特委書記和中共井岡山前委書記,他晚上辦公時用的油燈,完全可以點三根燈芯,但他為了節省用油;每天晚上辦公他都堅持點一根燈芯照明。就在這樣微弱的燈光下,毛澤東同志在這裡起草了《井岡山的鬥爭》這篇重要的著作,在這篇著作中,他總結了井岡山鬥爭的經驗,闡明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光輝思想,指明了中國革命的前途。


  二是重視對人才的培養。1928年4月,毛澤東、朱德兩部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後,成立中國紅軍第四軍,不久,原軍官教導隊改名為"中國紅軍第四軍軍官教導隊",這也就是國防大學的前身。教導隊的主要任務是負責訓練紅軍的下級軍官和為地方培訓赤衛隊的指揮員,教學條件非常艱苦,沒有固定的教室,學員們就經常在露天上課;沒有筆墨紙張,學員們就以樹枝、碳條當筆,在地上、石板上或沙盤上練習寫字;沒有集體宿舍,學員們就分散在群眾家裏或住在祠堂、廟宇中睡地鋪。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學員一面刻苦認真地學習,一面還參加生産勞動,開展農村調查,有時還隨軍作戰。教導隊的創辦,為紅軍和地方培養了大批的軍事、政治幹部,為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起了重要作用。

  三是實行“三大民主”。井岡山鬥爭的艱難歲月裏,紅軍中實行政治、軍事、經濟民主,紅軍官兵上下一致,穿衣、吃飯一律平等,吃飯一律吃5分錢的伙食,發零用錢時,從軍長到夥伕2 角則一律2角,4角則一律4角,沒有任何人搞特殊。朱德、陳毅等高級指揮員始終和廣大的紅軍戰士一起,經常吃紅米和南瓜、茄子,在極度困難時,也一起用野菜充饑,在寒冬臘月,他們和戰士們一樣,只穿兩件單衣一條單褲過冬,在大雪紛飛時,他們晚上也是墊稻草、蓋稻草禦寒……由於朱德、陳毅等領導同志們艱苦奮鬥,以身作則的模範行為,極大地鼓舞了紅軍戰士的革命熱情,他們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鬥志,充滿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終於粉碎了敵軍對井岡山頻繁的軍事進攻和嚴密的經濟封鎖,從而取得了井岡山鬥爭的偉大勝利。


  主持人:共和國即將走過第60個年頭,如何讓下一個60年的國人,特別是年輕人仍保有親近革命歷史的熱情和傳承歷史的能力,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作為新一代軍人,你個人怎麼看?


  孫鋒: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作為這個國家的人民,只有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才能更清晰地理解現在,把握未來。

  今天,我們正享受著先烈們用鮮血為我們換來的幸福生活。身處新時期的我們,不是缺失了理想信念,而是生活給了我們太多的選擇。正如國防大學戰略專家金一南教授所言:“今天年輕人的機會多、選擇空間大,對建立理想信念確實是很大的考驗,我們説今天聚焦越來越困難了。”

  但我在想,選擇再多,沒有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和對事業的不懈追求,我們就只能空嘆生命之虛短。我們不是沒有精神的故園,而是對歷史有了太多的忘卻;我們不是沒有需要堅守的信念,而是紛亂的現實遮擋了我們的眼睛和心靈。經常緬懷革命歷史,才能驚醒“物欲橫流”下幾乎忘記革命歲月的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現實生活。

  “吃水不忘挖井人”,只有牢記歷史,革命志士的血才沒有白流,才能讓鮮血染紅的紅旗顯的異樣鮮紅。前進的路上可能有挫折,也可能有風雨,當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遇到逆境而停滯不前時,回想革命先烈在革命困境中所做的的奮鬥,我們更應百折不撓,以史為鑒,這就是革命歷史賦予我們的精神動力。   

責編:周笑岩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