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南昌“飛地經濟”領舞工業跨區起飛

CCTV.com  2009年11月13日 10: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經濟發展與用地需求之間的矛盾在南昌城區愈演愈烈,“飛地經濟”卻打破行政區劃限制,使兩個區域在資源稟賦和發展差異較大的背景下各取所長、達到雙贏。目前,東湖(安義)工業園、西湖(安義)工業園等“飛地經濟”正在發力,撬動南昌區域經濟發展。

  “飛地經濟”亮劍

  “飛地經濟”通俗地説就是借雞生蛋,在別人的土地上發展。2002年,南昌開始啟動工業“退城進郊”,南昌主城區開始探索區縣戰略合作新模式,在土地資源豐富的縣區設立異地工業園,大力發展“飛地經濟”,構築工業發展的後發優勢。

  發展工業需要有載體平臺,但缺乏平臺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城區的決策者們。2005年,南昌市西湖區在安義縣尋找“飛地”,謀求補齊經濟發展的“第二條腿”——工業。截至目前,西湖(安義)工業園區累計投資總額達49.8億元,用地面積523畝。其中江西美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43.2億元在安義縣打造全國最大的鋰電池生産基地。在該基地則聚集了省內外10家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為主的企業。

  西湖區走的是一條“飛地工業”的發展路子。城區布陣商貿業,工業“萎縮”顯而易見。未發展“飛地經濟”時,同為主城區的東湖區連續多年工業出現下滑,其中2006年工業下降55.9%。直到“飛地經濟”東湖(安義)工業園誕生,下降幅度才開始減小到5%以內。

  兩地政府雙贏

  “飛地經濟”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項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新興事物,東湖區把它作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和助推器大力發展。“工業本身並不是東湖區的最主要産業,但通過發展工業有利於增強經濟實力,儲備發展後勁,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帶動第三産業的發展。”東湖區區長郭毅如此理解“飛地工業”。

  2007年8月8日,東湖區按照“核心城內求質量、核心城外求增量”的要求,在安義工業園裏劃出1500畝土地與安義共建東湖(安義)工業園。因為發展願望迫切,也因為長期以來束縛的手腳放開了,東湖區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創出了工業園區建設的“東湖速度”。第一批入駐的有香江家裝産業園、深圳博士眼鏡産業園、江西匯強汽配生産基地等項目,預計生産總值將達到23億元,創利稅2.6億元。

  “飛地經濟”對於地方政府來説是一件雙贏的事情。甲地的GDP統計、稅源不因跨地建廠而流失,對乙地而言,飛來的企業儘管不能帶來GDP,卻能帶動當地的就業、技術進步和相關配套産業的興起。以東湖(安義)工業園投資11.2億元的香江家裝産業園為例,建成投産後,安義縣按照合約可以分得利稅8000多萬元,解決1000余人的就業問題。安義縣也正在圍繞香江家裝産業園大力引進相關配套項目。

責編:趙文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