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新體制新編制下,一個合成旅的作戰能力有多強

軍事新聞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7年09月14日 12:2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9月中旬,一場持續10余天、備受矚目的“跨越-2017·朱日和”基地化訓練接近尾聲,儘管硝煙已散,但對參演的第80集團軍某合成旅官兵來説,他們心中的狼煙仍在升騰。

  “當兵10餘年,先後參加過七八次大型演習,火藥味兒從未如此嗆人!”連續3年分別以不同角色到朱日和參加演習的該旅副參謀長劉坦克深有感觸地説。

  此次演習是陸軍部隊重塑重組後,首次組織合成旅基地化訓練。作為新體制新編制下扮演紅軍的某新型合成旅,官兵們要在此次基地化訓練中歷經烽火硝煙,探索“一個合成旅的作戰能力到底有多強”、部隊“距離‘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還有多遠”等問題。

  陸空聯合,立體突破黃河天塹

  “黃河大橋被毀!”8月30日淩晨,經多晝夜持續奔襲的該旅正向預定地域機動,突然在黃河岸邊遭遇“敵情”。集團軍決定,配屬該旅的舟橋分隊迅速在黃河某河段開設浮橋渡場,保障部隊強渡黃河,完成作戰集結部署。

  隨即,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突破黃河天塹之戰打響。

  薄霧籠罩之下,滔滔黃河橫亙眼前。陌生水域,水情不明,讓人頭痛不已。更棘手的是,兩岸灘塗全為淤泥地,重型裝備難以通行。但軍令如山,官兵們聞令而動。測控水文氣象、選擇渡場區域、準備物資器材……筆者看到,官兵們積極建言獻策,指揮組認真研究部署。很快,一套科學開設浮橋渡場的方案新鮮“出爐”。

  8時許,在武裝直升機的空中掩護下,數十名特戰隊員搭乘運輸機搶佔橋頭有利地形,衝鋒舟劈波斬浪運送先頭分隊渡河展開搜索警戒,為舟橋官兵架設浮橋掃清障礙。隱蔽于河岸灘頭的防空兵群迅即構建起防空天網,擔負隱真示假任務的官兵乘坐衝鋒舟施放煙幕、構建“假浮橋”。

  近200米寬的黃河上,身著橘紅色救生衣的官兵動作嫻熟地將浮橋編成門橋單元,數艘衝鋒舟推著門橋依次展開錨定作業,他們以“兩側開挖排水溝、束柴鋪墊隔離淤泥、路基回填石料硬化”的造路方法,確保重型裝備順利通過黃河淤泥岸灘地。

  5分鐘,10分鐘……隨著最後一節門橋在河中扣緊,一座鋼鐵浮橋橫臥河面,用時約20分鐘。數百台混編的裝甲戰車和輪式車輛借著煙幕,在武裝直升機的空中掩護下從浮橋上魚貫而過,滾滾鐵流向著預定地域全速前行。

  據悉,這次基地化訓練,將戰場機動和遠程機動結合起來,採取多種手段立體機動、軍地聯動保障機動、重點掩護安全機動、晝夜兼程快速機動等方式組織遠程投送,這既是對合成部隊在複雜戰場條件下兵力遠程投送能力的有益探索,也是對陸軍部隊整建制全要素高強度全域作戰能力的一次全新檢驗。

  “導演部採取臨機導調、實情導調、伴隨導調、複合導調的方式,讓戰場環境融入遠程兵力投送全程,一路上‘敵’情不斷,對部隊官兵考驗很大。”該旅旅長張革強説,此次遠程立體投送,開創了首次空地一體合成旅整建制強渡黃河、首次大型超限裝備鐵路輸送倒運320公里等七項記錄。

  集約保障,“一家人”共下“一盤棋”

  渡過黃河後,部隊正向集結地域有序開進。突然,一輛步戰車遭遇“事故”。遠程機動裝備收容組接到報告後,命令勤務保障營副營長孫長海立即調動衛生救護、裝甲器材和修理方艙等6個類型8台車輛趕赴現場。

  救“傷員”、修“戰車”……經過6個多小時的緊急搶救搶修,“傷員”得到有效救治,“受損”步戰車起死回生,重新恢復戰鬥狀態,火速跟進編隊,實現了當天受損、當晚歸建。

  “新編制下,勤務保障營把各種保障力量全部整合在一起,打破了以往各專業間壁壘,使得保障渠道非常順暢,力量調配非常便捷。”勤務保障營營長康海春介紹説,就拿“搶修”這輛步戰車來説,至少需要6種不同專業的骨幹人員參與,涉及更換的配件達40多種,而現在一名副營長就可以拍板解決,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以往,這些保障力量專業種類繁多、人員成分複雜、佈局高度分散,且分別歸屬不同部門,協調、使用、管理不太容易。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各專業缺一不可,但要連起來、攏起來、用起來,需要多方協調,費時費力,容易貽誤戰機。”在裝備保障戰線工作32年的該營技術室主任、裝甲工程師張德有告訴筆者,“現在都歸屬於同一個營建制下,力量隨需隨調、器材隨要隨取,用起來非常順手。”

  “新編制的另一個特點是收放自如。”旅裝備維修科科長程天祥介紹,除了勤務保障營所轄的保障力量,各合成營也編配了相應的支援保障力量。平時,營屬裝備的一般故障可自行處置,處置不了的再由勤務保障營協助解決;戰時,勤務保障營又可主動派出力量編成數個不同的伴隨保障組,加強到各營實施伴隨保障。

  原本高度分散的力量被整合於同一個營的建制下,這恰如散落的“棋子”歸於同一“棋盤”之中,掌棋者便可根據當前任務、匯總多方情況、評估手中力量,而後科學調配資源,直接實施指揮,形成精確保障。

  採訪中,該旅政委崔海旭對新編成的保障力量在這次近似實戰條件下表現出來的優勢讚不絕口:“部隊走出營門,經多晝夜長途機動,能保持裝備100%按時到達集結地域,勤務保障營功不可沒!”

  立體攻防,合成營有了陸航引導員

  硝煙瀰漫、黃沙漫天。9月7日上午,戰場上紅藍雙方對抗廝殺激烈。正當合成二營企圖向藍軍主陣地實施迂迴包圍時,突遭對方一個加強機步連反衝擊,兩輛步戰車瞬間被“擊毀”,遭到“重創”後,雙方陷入膠著狀態。

  “請求陸航空中火力支援!”關鍵時刻,營長李天鵬直接將命令傳輸給同車的陸航引導員鄭海濤,只見他拿起指揮信息終端,對照現地地形,迅速標記“敵”火力點坐標。

  幾分鐘後,兩架武裝直升機飛臨上空,在陸航引導員精確指引下,實施精準打擊。頃刻,藍軍3輛步戰車和兩輛坦克被“擊中”。

  “今年,給合成營配屬陸航力量,有效促進空中和地面的立體配合,真正打出了立體攻防。”入伍16年的李天鵬營長參加大小演習20余場,但這場演習讓他感觸最深,“空中和地面協同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立體空間內一股奔涌的信息流雖看不見、摸不著,卻能明顯感受到。這一仗,我們打出了一種新的作戰思想,打出了一個新的作戰理念。”

  據該旅參謀部領導介紹,以往作戰,陸航都是旅以上單位統一調配使用,營長只涉及地面上的攻擊力量,在作戰中往往是單一的地面推進,而不是空中和地面立體配合。若遭遇緊急情況,需逐級向上申請,再由旅指揮所統一安排,指揮層次多、效率低,極大地影響作戰效能。

  “現在陸航力量直接配屬到營,由營長直接指揮,同時旅裏也可統一指揮,既增強了旅指揮的靈活性,又發揮了營一級的作戰效能。”據了解,此次基地化演訓,旅指揮所單獨設置了陸航席位,由陸航一名營長和陸航參謀擔任,負責統一協調指揮武裝直升機行動;每個合成營派一名陸航引導員,可直接召喚兩架武裝直升機行動,由合成營營長統一指揮使用。

  “陸空共織一張通信網,讓作戰指揮更加扁平順暢,作戰行動變得更加迅捷高效。”旅信息保障科科長高勇介紹,他們依託戰術互聯網組網建鏈,實現對諸軍兵種聯合行動的實時指揮控制,更加隱蔽、高效和快捷。

  為最大程度釋放“合成”二字的戰場效能,該旅反復強化官兵“抬起頭來打仗”的理念,要求各級指揮員用足、用好火力,用精、用巧新質作戰力量。

  走下戰場,張革強旅長感嘆説:“這次基地化訓練,地面與空中一體、信息與火力一體、作戰與保障一體行動,使新型陸軍‘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得到有效檢驗。”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