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為提振全球經濟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解讀習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峰會上的重要講話
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次峰會上發表題為《創新增長路徑 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講話,就提振世界經濟提出四點建議,並強調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
國內外專家認為,習主席準確把脈世界經濟形勢,所提出的中國方案切中要害、務實可行。習主席闡釋的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了可靠保障,展現了中國的自信,也向世界傳遞了中國信心。
世界經濟:怎麼看,怎麼辦?
面對當前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習主席在講話一開始就提出了“怎麼看”和“怎麼辦”這兩大問題。他指出,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繼續,世界經濟仍然處在深度調整期。根本原因在於,上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已經接近尾聲,傳統經濟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潛能趨於消退。同時,發展不平衡問題遠未解決,現有經濟治理機制和架構的缺陷逐漸顯現。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説,當前正值世界格局特別是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和深刻調整之際。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後續影響逐漸顯現,從世界範圍看,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大,復蘇乏力。如何為世界經濟診斷問題,同時提出解決方案,是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共同期望和責任。習主席的講話準確把脈世界經濟,高屋建瓴,體現出長遠的戰略眼光。
找準了病灶,就要對症下藥。習主席為提振世界經濟開出了包含四點建議的中國方案:第一,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形成政策和行動合力;第二,推動改革創新,增強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第三,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激發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力;第四,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公平包容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儲殷認為,這四點建議相輔相成,是一個內外聯動的關係:加強宏觀協調,是為了適應全球化的經濟形勢,是構建外部大環境;推動改革創新,是提升生産力水平,是重塑經濟增長的內部決定性因素;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激發國際貿易活力是為了以需求帶動生産力進步,為改革創新提供正向激勵;可持續發展與公平包容,則是為了避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不協調、不公平問題造成過大的社會代價,讓全世界都能分享生産力進步的紅利。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紐卡斯爾商學院終身講習教授熊榆説,習主席講話表明世界經濟已經成為一個整體,而中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世界經濟的發展需要各國相互配合和協調,需要更好的合作機制,更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中國願意用自身的發展來帶動相關國家的發展,是自信和負責任的態度。
令熊榆印象深刻的另一點是,習主席在講話中提到推動改革創新,增強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點明了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熊榆認為,中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已經在科技創新上做出了成績,也有信心在下一輪科技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蘇格注意到,習主席講話中提出的中國方案與“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相通的。中國的理念、政策和行動,對中國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復蘇都將起到積極提振的作用。
中國經濟:信心從何而來?
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階段。在全球經濟疲弱的背景下,中國也難免受到影響,面臨經濟下行壓力。
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
在熊榆看來,習主席的講話體現了大國自信,是穩定世界經濟的定心丸,體現了中國在引領世界經濟方面的擔當。
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也對中國經濟保持增長抱有信心。他指出,習主席已經多次講過中國的目標,相信中國為這些目標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6。5%到7%的增長率可以讓中國經濟保持較高的穩定水平,實現2020年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基礎就是深化改革。
習主席指出,中國的信心來自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心和行動,來自中國經濟強勁內生動力和中國政府堅強有力的政策引導。
儲殷認為,習主席重點闡述的中國信心是建立在堅實基礎之上的。儘管中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仍然是全世界增長最強勁的主要經濟體,而且調整後的經濟增長質量更高,更能帶動世界經濟發展。
在儲殷看來,習主席強調的中國信心充分説明中國經濟還有巨大潛力有待挖掘和釋放:
第一,中國仍處於城市化中期水平,內需還遠遠沒有被充分滿足,中國的城市建設正面臨向更高層次升級的節點,這保證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
第二,中國正在進行技術升級,工業化水平在近幾年正快速發展,競爭優勢正在由勞動力價格優勢向技術優勢、體系優勢轉移,為中國經濟帶來新的活力。
第三,亞太地區經濟整合力度正在加強,“一帶一路”以及中國與周邊國家自貿區的建設,將釋放出強大的經濟動力。(執筆記者趙卓昀、閆亮;採訪記者:鄧茜、趙焱、陳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