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生活文娛教育圖片評論

白山黑水 艱苦卓絕 致敬英勇無畏的東北抗日英雄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年07月25日 10:2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從2017年起,按國家統一要求,全國中小學教材正式改用“十四年抗戰”的歷史表述,這既是對抗戰全面客觀的論斷,也充分肯定了從“九一八事變起一直堅持鬥爭的東北抗日武裝的歷史功績。近年來,隨著更多史料的發掘,也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到80多年前在白山黑水的不屈抗爭,對英勇無畏的英雄們更加崇敬。

雞冠山,位於黑龍江省木蘭縣北部,一直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林區。然而從2015年開始,這裡陸續發現了多達500個秘密軍事營址,涵蓋面積近500平方公里。 

黑龍江省興隆林業局有限公司 張吉強:咱們這個交通壕現在我們看很淺,當年的時候達到了一米到一米二這樣的深度。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戰壕是呈“之”字形設置,這樣的之字形擺布,迂迴行動就能有效地躲避敵人子彈,同時還可以回頭進行還擊。 

經國家權威部門的專家鑒定,最終確認這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的深山營地,也是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抗聯鬥爭遺跡。當年抗聯第三軍的領導人之一就是家喻戶曉的抗日英雄趙尚志。 

東北烈士紀念館副館長 王冬:趙尚志23歲的時候,也就是1932年,就擔任了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這個時候他就被黨派到了巴彥等地去組織和領導抗日鬥爭。當時他的化名叫李育才。因為趙尚志他的個子小,然後還很年輕,軍民就給他一個愛稱叫小李先生。趙尚志那個年代23歲,在現在都可以説是稚氣未脫,非常年輕的人,就擔負起了民族的重任。

“九一八事變後,作為國民政府力量的東北軍採取不抵抗政策,雖然有少數部隊自發進行了江橋抗戰等反擊,但很快失敗。此後,不甘當亡國奴的東北工人、農民、學生以及部分流散官兵,發起了更多的武裝鬥爭。 

國家圖書館國家記憶項目負責人 田苗:我們都是唱著國歌長大的,國歌叫《義勇軍進行曲》,那麼義勇軍是誰,就是特指在我黨改組組建抗聯之前,那些在我們國家東北廣袤的土地上,投身於反抗日軍侵略,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 

然而,東北軍民的自發抗爭卻得不到國民黨政府的支持,缺乏組織,處境艱難。此時,是中國共産黨人挺身而出,從9月19日發佈抗戰宣言開始,成為東北救亡的領導力量。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館長 劉秀華:1931年10月起,中共中央和中共滿洲省委先後派出230余名黨、團員到義勇軍中開展工作,動員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參加抗日義勇軍,積極協助和參與領導武裝抗日鬥爭。

1932年,共産黨領導的16支反日遊擊隊已成為東北抗日的主要力量,並組建了東北人民革命軍。1936年,改編成立東北抗日聯軍,這就是聞名於世的東北抗聯。在冰天雪地的困苦條件下,抗聯戰士奮勇殺敵,一份份敵人文件,也提供了真實的記錄。 

東北烈士紀念館副館長 王冬:事情發生在1937年的3月27日,趙尚志指揮的是150多人,來到了龍門灰窯附近,這個時候敵人是大批的圍追堵截,企圖利用這樣一個天氣,寒冷的季節把他們凍死、餓死在山裏。趙尚志就讓戰士們埋伏在龍門東南,大道兩側樹林裏面,這樣等到日軍經過的時候,他們一起開火。這次戰鬥町田少佐他們21人全部被擊斃。

日本軍國主義歷來把東北視為侵略中國乃至亞洲的戰略基地,東北抗聯也就成為其心頭大患。他們開始採取一項極為毒辣的“歸屯並戶”策略,無數老百姓在日軍刺刀下被威逼強行集中,以製造大片無人區,來斷絕抗日武裝的生存條件。2012年起,國家圖書館的中國記憶項目對當年的親歷者做了大量搶救性採訪,這些珍貴視頻記述了當時的殘酷和卓絕。 

倖存者 呂鳳蘭(2012年採訪殺人殺得狠,不論大人小孩,進屋就用機關槍突突。那日本做下孽呀,那房子都燒光了,沒有屯子了。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戰士 李在德(2012年採訪餓死的人、凍死的就在樹根底下一坐,一閉眼睛,睡覺一樣。餓死、凍死、病死、打死我都見過了,真很難受,哭得眼淚都沒有了。

北抗日聯軍第十一軍警衛員 盧連峰(2012年採訪沒有糧食吃,往那又凍死,凍得往那一躺不走了,死了,那不就完了,凍死了梆梆硬。人一動腳,整個的那個人就跟木頭似的。我後來又把腳後跟凍破了,這都到骨頭了,團長説小盧你得堅持下來,要堅持,一定要好好的。

在極為惡劣的鬥爭環境裏,1938年冬,東北抗聯從3萬多人銳減到5000余人,但仍沒有停止戰鬥。人們早熟知的另一位抗聯英雄楊靖宇將軍,在壯烈犧牲後被敵人剖腹,胃裏沒有一粒糧食。楊靖宇的孫子馬繼民,珍藏著一塊樺樹皮,這是抗聯老戰士從爺爺戰鬥過的地方取下的。 

楊靖宇將軍孫子 馬繼民:為啥拿一塊樺樹皮呢?當年我爺爺和東北抗聯的將士們,就是在東北的冰天雪地裏吃著草根樹皮,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通過他們的事跡和精神,來激勵我們現代的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湯重南:東北抗日聯軍的隊伍一直在東北,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這種艱難是難以想象的,艱難的奮鬥,而且沉重打擊了日本在東北的統治和偽滿的統治,長期堅韌不拔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它是非常重要地説明了中國抗戰離不開東北抗日聯軍最早的開始和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聯軍,在中國抗戰中的不可動搖的地位。

據統計,東北抗聯14年孤懸敵腹,頑強抗爭,大小戰鬥約10萬次。殲敵182000余人,日本關東軍大部分兵力被牽制于東北,為全國抗戰的勝利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2015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上,高擎抗聯旗幟的方隊闊步走過天安門廣場,這是國家和人民對他們的至高敬意,他們的功績永遠銘記,他們的精神永遠傳揚。


(編輯 吳夢萱)

新聞首頁
分享到: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