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生活文娛教育圖片評論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回鄉創業奔小康 關鍵靠這兩個字!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年06月19日 21:5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今年39歲的張德華,來自湖南益陽。幼年喪父、少年失學,小小年紀就外出打工……曲折的經歷讓他特別勤奮,想靠著自己的雙手打拼出一番天地。2008年,帶著自己對80後、90後、00後的理解,結合益陽市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張德華返鄉創業。

知識改變命運

在張德華看來,改變他命運的兩個字,就是知識。“扶貧先扶智,如果思想窮,那怎麼扶也沒有用。”家境貧寒的他16歲就離開了學校,開始南下打工。服務員、擺地攤、賣水果……張德華做過很多行業,辛苦之餘他發現,有目標的勤奮才可以擺脫貧困。這些年,張德華不僅通過自考拿到了大專文憑,還繼續向本科努力。


讓每一瓶味道相同

在創業過程中,他再次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外出打工10年,張德華最想念的就是家鄉的擦菜子,也就是梅幹菜。現在人生活節奏普遍很快,如果家鄉美味能隨身攜帶、開罐即食,那該有多好呢?

最初張德華躊躇滿志,在他看來,製作即食下飯菜無非就是找個好廚師、裝進瓶子裏。後來才發現,“食品的標準化産出是很重要的,怎麼樣能讓第一瓶和第一萬瓶的味道相同,是門大學問。”幸運的是,通過益陽青創基地,張德華與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牽手成功”。有了 “一對一”的輔導,有了專家在創業發展中不斷把脈問診,好政策的“扶智”讓張德華少走了很多彎路。無論是擦菜子的種植加工技術、還是産品多元化發展,都得到了全程監督指導。在益陽,張德華的公司不是唯一被精準對接的企業。今年4月以來,益陽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初見成效。


換一種方式當農民

以銷定産、因地制宜,返鄉創業的張德華帶動了益陽市資陽區的很多農戶。2019年,省級貧困村富民村和八一村都實現了整村脫貧。這背後靠的是不斷完善地創新創業政策體系,還有無數個像張德華一樣的返鄉創業者。他的公司在益陽的幫扶貧困戶有1193戶。6月份安化縣的新廠建好後,還能幫助更多的鄉親貧困戶增産增收。

“什麼是新型農民?我覺得新型農民要有知識、懂技術,還要有互聯網思維”。關於未來,張德華希望鄉親們一道,換一種方式當農民,在家鄉這片創業沃土上大有作為。不用遠走他鄉,用奮鬥創造幸福!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謝寶軍

製片人丨溫露

主編丨張鵬軍

記者丨張之鶴 溫盛強

剪輯丨呂猛



新聞首頁
分享到: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