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不到兩個月,習近平看了三個移民村

央視新聞客戶端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年06月10日 15:4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4月21日,陜西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

5月11日,山西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坊城新村;

6月8日,寧夏吳忠市紅寺堡鎮弘德村。

不到兩個月,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地方考察,都深入考察易地扶貧搬遷情況,與群眾噓寒暖、拉家常。

▲6月8日,習近平來到寧夏吳忠市紅寺堡鎮弘德村,了解當地推進脫貧攻堅情況。

裝修花了多少錢?家裏原先有地吧?現在是個什麼情況?目前家裏收入靠啥?習近平問得十分詳細。從搬得出、穩得住,到産業興、過上新生活,總書記一一關注並提出深切期望。

西海固地處寧夏南部山區,是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大同市雲州區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安康市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

大山之中,基礎條件薄弱,公共服務不足,攻堅戰貧更需要凝聚移山力量,下足繡花功夫。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這件事我要以釘釘子精神反反復復地去抓。”

如今,西海固大山深處的貧困群眾已經搬遷到紅寺堡,徹底擺脫了祖祖輩輩千百年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困境,穩步邁向不愁吃、不愁穿、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新生活。

陜西錦屏社區和山西坊城新村也都實現易地搬遷,過上了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日子。

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後,總書記特別關心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的問題。“對於今年全面完成現行指標的扶貧,我是有信心的。我更關心的,就是今年以後是不是能夠穩定下來,是不是有一個長效的機制,就看這些基本的措施是不是穩定的、持續的。共産黨人辦事是求真務實的,真正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讓移民村群眾信心滿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産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從“小木耳”到“黃花菜”,總書記點讚兩個“大産業”,反映出他對老百姓就業脫貧、興業致富的深切關懷。

去年,紅寺堡鎮弘德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000元,實現整村脫貧,依靠的就是這樣一條脫貧路:6646畝土地全部流轉給企業發展特色農業,種植紫花苜蓿、青貯玉米、甜瓜,創辦肉牛、羊等養殖專業合作社,開辦扶貧工廠等。從面朝黃土到鱗次櫛比的移民新居,從靠天吃飯到依託産業發展、勞務輸出的穩步脫貧,移民村裏的新生活越過越紅火。

在大同,當地建起了農業産業園,引入了黃花種植險;老縣鎮“山上興産業,山下建社區,社區辦工廠”的思路則激活了發展活力。

▲5月11日,習近平在山西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同正在勞作的村民們親切交談。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坊城新村對鄉親們所説,共産黨是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利益的,現在不收提留、不收稅、不收費、不交糧,而是給貧困群眾送醫送藥、建房子、教技術、找致富門路,相信鄉親們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老縣鎮、坊城新村、紅寺堡鎮弘德村都已脫貧摘帽。幫助群眾守住脫貧成果,是總書記傾心關注的大事。在坊城新村搬遷戶白高山家,看到百姓的生活越過越紅火,習近平高興地表示,要千方百計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接下來要把鄉村振興這篇文章做好,讓鄉親們生活越來越美好。

易地搬遷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加強社區建設很重要。在陜西,總書記強調,基層黨組織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把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抓好,求真務實,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4月21日,習近平在陜西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蔣家坪村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範園區,同茶農們親切交談。

在山西,他指出,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兜住民生底線,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快補齊這次疫情暴露出的公共衛生體系方面的短板弱項,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地方考察,心繫移民村群眾的新生活,不僅關注當下脫貧攻堅任務推進情況,更在謀劃如何實現好穩定脫貧,通過可持續的産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製片人丨興來 吳璇

編輯丨寧黎黎 楊彩雲

視覺丨張亞楠


編輯:高孟陽 責任編輯: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