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 生態田 稻米香

來源:人民網  2016年11月16日 17:27  

  金黃的稻田映著金色的陽光,成熟的稻穗壓彎了稻稈……近日的海南定安,處處都是收穫的喜悅。

搶收稻穀。(圖 王聘釗)

搶收稻穀。(圖 王聘釗)

  “象牙尖富硒香米貴著呢,12元一斤,比市面上一般的大米貴不少。”定安縣翰林鎮章塘村村民勞昌法説。這樣的好米,正是源於有機、生態的耕作方式。而在定安,本是能種三季稻的地方,依然只種兩季;生産方式上不用化肥農藥,依然使用土方子——定安農民在長時間的摸索中,嘗到了生態種稻的甜頭。

生態種植的富硒香米粒大飽滿。(圖 王聘釗)

生態種植的富硒香米粒大飽滿。(圖 王聘釗)

  惜田不惜力,生態種田讓地更肥、米更香

  離海口不過28公里的定安,是個農業縣,多春夏、少秋冬,水稻種植面積達12萬畝。

  “我們的稻穀,很多是用傳統方法種的。”定安翰林良星産品銷售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説。

  生態種田,用章塘村村民魏風梓的話説,就是“惜田不惜力”。

  什麼是惜田?魏風梓編了順口溜:“寧種兩季稻,絕不種三季;越種田越肥,絕不壞地力。”而不惜力方面,魏風梓更是一絲不茍,他的每一畝田都要經過選苗、插秧、除草等7個步驟。其中,插秧完成後必須施有機肥,拒絕使用化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逐步改善,大大降解了土壤中化肥農藥的殘留,優化了水稻生長的內外環境,土壤生態得以恢復,水稻的整個生育期少有病蟲害發生。

  “現在太多人圖省事,大量用化肥農藥。雖然我們的辦法麻煩,但讓田更肥、米更香!”魏風梓説,他家種植的水稻收割後,還可以種線椒,個大飽滿還有光澤。

  為了更有效地對貧瘠土地進行綠色治理,定安轉變農業生産方式。“一般農田只在十幾到20厘米深的土壤裏耕種,無法解決化肥農藥過度使用、土地板結、地力不足的問題。而深耕深松深度在30—40厘米,不僅改良土壤,還可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至少將産量提高百分之二三十。”縣農業局局長楊文鋒説。

好稻米富了稻農錢袋子。(圖 王聘釗)

好稻米富了稻農錢袋子。(圖 王聘釗)

  綠色種植的富硒香米,富了農民錢袋子

  “種水稻能賺錢嗎?”其實,很多農民都有這樣的疑問。

  勞昌法卻説:“以前我也覺得不賺錢,現在再讓我説,要看怎麼種,我們定安的富硒米種好了,就能賺大錢。”

  記者跟隨定安翰林昌發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章塘村委會村支書勞昌彬來到翰林鎮新乙肚田洋。

  該田洋方圓百里是火山爆發後形成的火山土壤,富含硒元素。在這裡,大米採用有機耕作方式,不用農藥、化肥以及其他合成生長劑,換用農家肥等有機肥料,生産出來的香米綠色無毒害,硒元素含量高。

  扶持壯大生態特色農業,成為定安轉發展方式、促農民增收的有力杠桿之一。

連片的稻米長勢喜人。(圖 王聘釗)

連片的稻米長勢喜人。(圖 王聘釗)

  全縣域開發旅遊,保護生態實現生態扶貧

  然而,擁有好生態的定安,至今仍有尚未脫貧人口18291人。

  “‘米’可以拆作‘八十八’,好米也可以做成八十八道産品,樣樣賺錢。”定安縣農機中心主任岑彩霞説。

  的確,好米出好粽,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定安粽子”,備受消費者青睞。借助舉辦海南(定安)端午美食節活動,定安全縣上半年共售出1200萬個粽子,銷售額達1.8億元。“我們縣就是要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生態産業強勢。”定安縣委書記陳軍説。

  綠色脫貧,在生態大省,要靠農業,更要靠旅遊。定安縣統籌謀劃全縣景點景區、風情小鎮、美麗鄉村旅遊資源,打造休閒康體旅遊、紅色旅遊示範點……

  發展旅遊的同時,不忘生態保護的初衷,“農民是全域旅遊的參與者、受益者,更是生態定安的守護者。”定安縣委副書記、縣長劉蔚説。

編輯:王婧雯 責任編輯:
相關鏈結
我要評論
合作帳號: 登錄 註冊|忘記密碼?
註冊>>
登錄
下次自動登錄 忘記密碼?

合作帳號登錄

×
航拍中國更多 >>
紀錄片《兩個威廉的長城》更多 >>

©直播中國 京ICP備10003349號

860010-1159040100
1 1 1